5月27日,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文化專委會赴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專題調研“博物館型城市保護”情況,并召開了“城市更新與名城保護”提案協商會。會議對歷史文化名城更新的“紅線”和《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貫徹實施達成共識,圍繞“博物館型城市”的保護理念和更新方法協同推進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性保護。九三學社北京市委理論研究會主任方炎、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文化專委會主任閆賢良、文化專委會部分委員及來自相關領域社員參加了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東城分局、西城分局的相關負責人。
古城一定是舊的,如果舊城更新了,舊城就不是“古城”了,舊城沒有了,也就失去了千年古城的美譽。“博物館型城市”是把古城作為一座開放的博物館,歷史文化街區就是這座博物館的展陳區,名人故居、歷史建筑都是展陳區的文物或可預見性文物,大街小巷構成博物館的展線,以雕塑、牌匾、碑刻等藝術形式展現歷史文化街區的人物、事跡、名言,使游客或故人走進每一條街區都能看到曾經的過去,使城市經歷的每一個朝代和時期都能找到歷史遺跡和歷史記憶,讓歷史文化街區成為人們回望城市的“歷史窗口”,記得住鄉愁,看得見苦難,忘不了初心。
“老”不是舊,“舊”不是破,即使“破”了,也要像保護文物一樣把古城修復好。歷史建筑不再拆遷,歷史街區不再擴大,讓古城安靜下來。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們就城市更新中如何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街達到高度一致的認同。歷史文化名城是由歷史文化街區構成的,歷史文化街區是由歷史文化遺產組成的,所有的歷史文化遺產都是又老又舊,而且老到蒼老、舊到悠久才是最珍貴的遺產。“博物館之城”把歷史文化遺產以博物館和紀念館的方式保護起來;“博物館型城市”進一步把整座歷史文化名城建成面向歷史面向大自然的“博物館”向社會全天候開放,交給人民守護,交給專業工作者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者、捍衛者把古城的每一處歷史記憶都當做正在展覽陳列的文物一樣保護和展示,以規劃者、設計者的智慧,把逝去的留下遺址,把閃耀的留下遺言,把古城依舊的遺存都當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他們和生活在古城的人民共同守護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更古不斷,守望著民族的苦難讓后世不忘,他們繼承并堅守著先輩們用生命書寫的民族精神在這座偉大的古都代代“留史增青”。會議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并就未來逐步推廣“博物館型城市”建設模式提出了展望和計劃。(閆賢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