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一場跨越了近2000公里的科普報告會,正在隔空開講。
貴州省畢節(jié)第三實驗高級中學和威寧自治縣九三中學的學生們先后聚集到九三中學禮堂,與上海遠程連線。兩位九三學社社員——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微生物藥物工藝開發(fā)與新藥發(fā)現(xiàn)實驗室主任陳代杰和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基礎交叉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麗華在中國聯(lián)通上海市分公司的5G直播間分別作了題為《戰(zhàn)勝恐懼的力量從哪里來?——傳染病背后的科學與科學家》《上海光源:探索蛋白質(zhì)結構的奧秘》在線科普報告。
“從古至今,人類曾遭遇過無數(shù)次令人生畏的重大傳染病,但正是因為這些威脅,科學家們站了出來,在不斷的失敗探索中最終發(fā)現(xiàn)了‘元兇’,發(fā)明了防治瘟疫的疫苗和藥物……”陳代杰娓娓道來,逐一介紹了歷史上鼠疫、霍亂和炭疽等傳染病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危害及科學家們與之抗爭的故事,隨后他圍繞“微小生命體理論”的前世今生及其催生的傳染病防治歷程做了詳細介紹,帶領學生們一同在微生物領域的知識海洋中暢游。
“陳教授,我很好奇,您研究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研究項目是什么?”“陳教授,您和我們講講新冠病毒疫苗研發(fā)的情況吧?”面對學生們的踴躍提問,陳代杰分享了自己從事抗生素研發(fā)的歷程和心得以及新冠病毒疫苗的原理和接種的必要性,并鼓勵他們要努力學習,志存高遠,為科學夢想而奮斗?;顒忧埃瑢W生們還收到了本場講座的同名科普書籍和實驗大禮包。
“今天我以一個九三學社社員的身份來給九三中學的同學們做科普講座,格外的親切。我們先來講講一個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物質(zhì)——蛋白質(zhì)。”王麗華以此開場,通過三維動畫視頻帶領學生們一起拆解了蛋白質(zhì)的微觀結構,迅速拉近了視頻兩端師生的距離,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好奇和興趣。
隨后王麗華圍繞“上海光源”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外部蛋白質(zhì)方面的重要貢獻,進行了深入闡釋?!吧虾9庠础笔侵袊箨懙谝慌_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運行開放十年間共解析蛋白質(zhì)晶體結構近5000個,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禽流感、埃博拉、新冠病毒等一系列蛋白質(zhì)結構,為藥物研發(fā)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講座結束后,學生們遲遲沒有離開講堂,意猶未盡的他們忙著在本子上記錄下自己的聽課感想。
“今天的講座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現(xiàn)代科技的偉大,也讓我對今后學習生物這門學科、探索生物的奧秘有了更大的興趣?!?/p>
“在這次的講座中我學到了很多課上學不到的知識,聽到王教授介紹了上海光源的一個個成就,讓我對中國科技的發(fā)展有了新的了解。2017年我曾去過一次上海,一直希望未來有機會到上海工作,我會將上海光源當作我心中的目標,努力學習去實現(xiàn)這個夢想!”
“聽了今天的講座,我才知道原來氨基酸竟只有微米級別大小,如此微小的存在都能被觀察到是因為有上海光源進行解構分析啊。現(xiàn)在國家越來越強大了,我們這都可以通過遠程視頻來學習知識,真好!”
繼上一站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科普講壇“走”進西藏日喀則后,這一站來到的是九三學社長期對口幫扶的貴州威寧,這也是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受上海市科委科普項目資助的兩大重點項目的首次聯(lián)合開講。
在這場“重磅”科普知識傳遞的背后,有著多方的默默支持。
社奉賢區(qū)委副主委、中國聯(lián)通上海分公司交通物流事業(yè)部總經(jīng)理高嵩聽聞本次科普講壇的策劃后,主動聯(lián)絡聯(lián)通5G直播間。作為5G時代領跑者的中國聯(lián)通,憑央企之力,盡社會責任,為本次科普講壇提供了重要的場地和技術支持。在與威寧九三中學老師的通力合作下,聯(lián)通5G助力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科普講壇與貴州威寧實時互動,達成了這場上海—貴州的“面對面”科普講座,為孩子們送去了一場科學盛宴。
陳代杰在講座中說道,“在科學的微觀世界中,細菌很小,直到列文虎克發(fā)明了顯微鏡后,科學家們才能盡情探索微生物的世界?!?/p>
此刻,我們傳遞的這簇科學的火苗也很微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終有一天孩子們心中的火苗,將點亮未來科學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