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時多從上海松江出發,下午3時30分抵達新疆喀什,沒顧上休息便走上講臺,為當地眼科學習班醫生授課,當晚趕到義診地巴楚縣已是晚上11時多了,次日下午又抓緊時間投入到義診中。這就是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委員、醫療衛生專門委員會副主任,社松江區委原主委,松江區政協常委,松江區中心醫院副院長、眼科主任孔慶健近日參加“絲綢之路,光明之行”巴楚站義診的行程安排。為期2天半的時間內,他和另外兩名眼科專家一起,共為1066名眼部疾病患者送去關愛,其中最年長的患者101歲,最小的患者僅1歲。
讓孔慶健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名叫塔吉汗·艾克力的101歲老人。去年,老人的左眼出現了問題,視力下降看不清,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經巴楚縣人民醫院醫生診斷,確診為老年白內障,醫生建議手術治療,考慮再三,老人接受了手術。不料今年5月,老人的右眼也開始變得模糊。為了減輕老人家庭的經濟負擔,醫院建議她預約7月25日至30日的“光明行”義診手術。就這樣,塔吉汗?艾克力與孔慶健結緣,盡管語言溝通有些困難,但在醫院臨時“翻譯官”帕提古麗?熱合木護士的協助下,孔慶健詳細了解了老人的病情,并給出了手術實施建議。7月25日,義診團隊為老人安排了白內障手術。
術后出院時,當塔吉汗?艾克力用不太標準的漢語表達自己對孔慶健及義診團隊的感激時,8年前第四次參加“光明行”義診活動的感觸“愛之光,心之明,善之行”再次涌上孔慶健的心頭。而今,這9個字已經成為慈善“光明行”義診的團隊口號了。“每一次相聚,既有熟悉的身影,也有陌生的面孔,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地域,但都希望用行動照亮眼盲患者的前行道路。”孔慶健說,只要組織方和患者還需要他,他就會繼續為光明行盡一份心力。
據介紹,慈善“光明行”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校友和上海眼科醫生發起,由上海市眼科專家團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商學院校友及全國愛心人士共同策劃組織,活動以白內障援助復明為目的。該活動啟動至今已有16年,團隊成員上過雪域高原、到過天山腳下,也去過黃土高坡,愛心足跡遍布全國11個省16個地區,累計義診人數超過2.1萬人次,完成手術2556例。作為團隊愛心成員之一,孔慶健自2010年起隨上海眼科專家組先后到過內蒙古扎賚特旗、四川越西縣、青海果洛州、貴州習水縣、西藏拉孜縣和新疆葉城縣,這次巴楚義診是他第七次深入偏遠地區。(摘自《松江報》 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