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發機構在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動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攻克“卡脖子”難題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傳統研發機構相比,目前上海的新型研發機構發展還面臨著不少困難。鑒于此,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將在今年上海兩會上,提交“關于支持本市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建議”。
提案認為,體制外的新型研發機構屬于“四不像”(不像科研單位、不像事業單位、不像企業、不像高校),由于機構身份難界定,相關政策難以全面覆蓋,有些機構甚至沒有可以申請項目和經費的途徑。如:民非類新型研發機構不能申請產業條線課題,科技專項中沒有新型研發機構的一席之地。由于市、區財政都還缺乏對應新型研發機構的支持政策,一些機構反映目前的狀況是“四不沾、都不管”。
在資金投入方面,卡脖子技術突破非一朝一夕,需要大規模資金支持研發投入。而新建機構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前期科研投入大、盈利能力較弱、運營資金緊張。由于部分機構現階段對資本還缺乏足夠的吸引力,社會力量參與投入不多,也制約著新型研發機構的良性發展。
《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創新新型研發機構管理機制”“建立任務為導向的財政經費綜合預算管理制度,給予研發機構更大自主權”。對此,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建言:進一步細化新型研發機構分類、登記注冊、經費資助、人才引進、稅收優惠、股權激勵等支持政策,進一步采取激勵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措施。如:設立新型研發機構專項發展資金;在基礎條件建設、科研設備購置、配套服務及運行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建立健全事前支持與事后績效評價結合的工作機制,根據評價結果對于業績優秀或取得較大社會貢獻的機構,給予穩定、持續的支持。
除了發展以事業單位為主,承擔戰略性、基礎性研究任務的研發機構外,還應重點培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關聯為紐帶、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非營利性新型研發機構;突出產業導向,以關鍵技術創新為目標,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等形式的新型研發機構,開展協同創新;建立健全以高水平科技創新、關鍵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等為導向的綜合考核評價機制,逐步形成包括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類型多元的新型研發機構布局。
此外,為支持新型研發機構更好聚集人才,應允許傳統體制內科研人員及團隊在體制外新型研發機構兼職,將科研人員在新型研發機構工作量納入職稱晉升、績效評定依據;鼓勵符合條件的新型研發機構單獨或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應用型研究生,豐富科技成果轉化人才供給。同時,將新型研發機構核心骨干人才納入本市緊缺人才目錄,解決科技人才落戶和居住等困難。(《上海科技報》2022年01月14日第4版,作者:姜曉凌 陶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