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四川師范大學委員會的副主委張珊珊、委員何巧艷參加了在成都城市音樂廳舉辦、由中共四川省委統戰部指導,四川留學人員聯誼會主辦、四川音樂學院承辦、四川師范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高等院校共同支持的“留學情*報國志”——四川歸國留學人員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音樂會。四川各界歸國留學人員約千余人共享了這場音樂盛宴。
音樂不僅是全世界各個民族人民共通的語言,而且是溝通個人心靈與集體理性、歷史現在與未來的橋梁。九三學社四川師范大學委員會委員何巧艷創作的詩歌《中國,我的心之所向》,經過嚴格的層層遴選,作為此次建黨百年慶典音樂會的唯一入選的配樂詩朗誦,伴隨輝煌而震撼的鋼琴曲,在四位老師深情真摯且富有感染力的演繹中,展現了從1921年到2021年間包括鄧小平、鄧稼先、錢學森等在中國政界、科研、教育、金融、醫療等領域的留學歸國杰出代表。整首配樂詩從空間、時間到事件,從個人、海外人士到民族同心,展現了建黨百年崢嶸歲月中抒情、樂觀、敘事、熱情、追思、奮斗等跌宕起伏、悠遠深長的情緒,將人生哲理與傳統律制蘊含在微觀個體細膩心態和宏觀集體情懷之中,彰顯了建黨百年來革命志士為了新中國、為了人民福祉前仆后繼、矢志不渝的昂揚精神風貌,更體現了留學歸國的九三學社社員們在各條戰線上,秉承民主、科學、愛國的宗旨,結合自身專業特長,為了實現祖國科學發展、建立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小康的共同目標而投身于現代化建設浪潮,為國家、為人民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與才智。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每名黨員都能夠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九三學社的海內外社員們無論何時何地,一定會立足各自專業領域,在這百年波瀾壯闊的黨史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動力與精神,主動、積極、有針對性地建言獻策,優質、高效、創造性地服務社會,在祖國日益彰顯的大國風范、大國責任中堅定地與共產黨同舟共濟、肝膽相照,共譜多黨合作的新篇章。
中國,我們的心之所向
何巧艷(九三學社四川師范大學委員會、四川省委歐美同學會)
三萬英尺的平流層里有永恒的明亮,
5.1億平方公里的星球上有五星紅旗飄揚。
當西邊還在暗夜里沉睡,
黎明的晨曦已經吐露在東方。
啊,中國,我們的心之所向!
我們向往綿延萬里的錦繡江山,
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史卷。
縱橫四海的大國風范,
引領21世紀的民族華章。
啊,中國,我們的心之所向!
我們向往大漠孤煙的邊塞風景,
湖光山色的江南水鄉。
波瀾壯闊的海天一色,
峰巒疊嶂的云霧蒼茫。
啊,中國,我們的心之所向!
我們向往紫禁樓宇的晨鐘暮鼓,
布達拉宮的天藍地黃。
港珠澳大橋的世紀伶仃,
神州與嫦娥的百年盛況。
啊,中國,我們的心之所向!
我們向往南北花紅馳騁疆場的建功立業,
五湖四海鐵血丹心的匯聚一堂。
三軍齊奏人才輩出的英雄贊歌,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巾幗兒郎。
啊,中國,我們的心之所向!
滄海桑田春華秋實里的悲喜憂歡,
我們向往龍之傳人締造的中華家園。
顛沛流離戰火烽煙中的聚散離合,
我們向往鐮刀斧頭凝聚的民族精神。
風云際會瞬息萬變間的酸苦辣咸,
我們向往世界、未來、現代化的璀璨星光。
啊,中國,我們的心之所向!
我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我們通達中華民族共同體命運。
我們承擔中華民族的固疆復興。
我們傳締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
啊,中國,我們的心之所向!
我們肩負歷史使命,
我們懷揣偉大夢想。
我們四海同心同德,
我們五洲相助相望。
我們烙印痛楚滄桑,
我們埋首勵志興邦。
我們自強不息實干奮斗,
我們厚德載物揚帆啟航。
我們御風前行驚破寰宇,
我們兼濟天下悅納八方。
我們薪火相傳永逐光明,
我們繼往開來續寫輝煌。
啊,中國,我們的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