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從政黨制度的利益表達功能、政黨制度的運作方式和政黨制度的決策機制三個方面論述我國新型政黨制度所具有的“新”特征,高度凝練了新型政黨制度的基本理論,彰顯出新時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制度自信,為堅持和完善這一新型制度指明了方向,為世界政黨制度提供了中國方案。我們可以從理論、實踐、歷史、現實四個維度深入理解新型政黨制度,進一步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礎,進一步發揮好這一制度的特點優勢,為把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一是理論維度。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人民民主理論和政黨及政黨關系理論是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基礎。政黨制度源自西方。在近代西方政治發展過程中,多樣化的政黨制度替代了封建等級和宗教特權制度,逐漸成為西方政治制度中的核心制度,并在現代政治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一定歷史時期推動了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進步。但作為資本主義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政黨制度有著內在的、深刻的、難以克服的缺陷。這些缺陷是根植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之中,是資本主義根本矛盾的體現,是資本主義制度不可解決的痼疾。
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在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適合中國的新型政黨制度。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多黨合作的實踐。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一系列多黨合作新的理論觀點、政策思想,特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提出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制度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型政黨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我們與西方政黨制度乃至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不同就在于我們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立足于本國國情,創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在我們的政黨制度下,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能夠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能夠得以體現,能夠有效避免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
二是實踐維度。新型政黨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長期團結奮斗的實踐成果,是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在尋求中華民族的解放、追求民主的進程中逐步探索形成的。同時,它跳出了西方政黨制度困境和陷阱,改變了長期占主導地位和壟斷話語權的西方政治模式,打破了以西方社會的價值標準和發展模式主宰世界的傳統認知,為人類政治文明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的艱苦卓絕的偉大斗爭中,確立了其在中國各種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領導地位。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長期實踐中經過比較、實踐和體驗,自覺地、鄭重地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現實情況錯綜復雜的國度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需要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總攬全局、有效協調領導各方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要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
三是歷史維度。新型政黨制度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經歷了一系列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檢驗,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最適合中國具體國情和實際的政黨制度。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不到1500字的“五一口號”,得到包括九三學社在內的各民主黨派的積極響應,催動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萌發成長。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隨著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而正式宣布成立。這一制度對我國完成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過渡、推動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這一制度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70年來的歷史證明,這一制度經受住了時間和實踐的考驗,贏得了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的衷心擁護。總之,新型政黨制度不僅根植于中國深厚的土壤并擁有其自身獨特的歷史發展邏輯,其建立過程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探索獨立自主的政治發展道路的過程。
四是現實維度。去年2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同黨外人士共迎新春時強調,“多黨合作要有新氣象,思想共識要有新提高,履職盡責要有新作為,參政黨要有新面貌。”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好”深刻闡釋了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希望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要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共同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這兩篇重要講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入拓展,堅持和發展新型政黨制度的戰略部署和具體要求,為各民主黨派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如何發揮獨特優勢和作用這一時代命題,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和發展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增強我們的制度自信,這就從根本上要求我們要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切實學懂弄通做實。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 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構成了我們進入新時代的基本依據和基本動力,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構的邏輯起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有機統一,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有機統一。它既部署“過河”的方向和任務,又指導如何解決“橋或船”的問題,為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武器”和“鑰匙”。
堅持和發展新型政黨制度,要求要從理論與現實的角度講好多黨合作故事。“一個故事勝過一打道理”。把“好故事”講好,就會在民主黨派成員間發揮較強的導向功能、約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和輻射功能,為我國多黨合作事業畫出最大“同心圓”
從理論出發,就要有其雄厚的學理支撐。要弄清楚,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內在要求;就要拿出扎扎實實的學術成果,用無可辯駁的論據論述,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正當性和必然現實性,從而使民主黨派成員入腦入心。
從現實出發,就要用深沉的情感和筆觸,講好民主黨派先賢、行業精英、模范人物,以及普通成員在內的多黨合作故事。“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歷”,那些口碑好、反映強烈的宣傳報道,無不是扎根基層、深入一線獲得的。事實證明,越接近、越真實,越貼近、越出彩。將一個個精彩故事呈現出來,才會真正講好多黨合作故事,產生最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本文轉載自《中國政協》雜志,2019年第3期,作者: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