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改革,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這將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個根本動力所在!我們呼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全社會共奏創新的主題曲!
一、以績效為導向,建立健全針對不同創新活動的分類評價機制,改進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對于基礎研究,應不斷完善同行評議,逐步規范國際評估體系并拓展實施面;提高對大學和國立研究機構固定投入的比例,開展職稱制度改革。對于產業技術創新,應由市場評價,以普惠性政策調動企業和社會的創新積極性。如:弱化甚至取消科技進步獎,以減少政府不當干預;試行“項目貸款制”;通過稅收減免、“劃線補助”等后端補助方式,實現市場對技術創新成果的評估、篩選和激勵等。
二、推進應用型研發機構市場化、企業化以及研發成果資本化。支持大量小微科技企業和新型研發組織進入應用和產業化研發各個環節,做優做強科技服務業;推進技術市場建設,明確產權關系,促進產權交易;盡快建立并推廣知識產權法院,大力發展知識產權經營企業。
三、加快跨部門的國家科技信息系統和共享機制建設,實現國家科技項目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互聯互通,提升科技計劃項目相關信息的公開透明度,促進科研經費分配的統籌協調,避免分散和重復。
四、對基礎性、戰略性、公共性和前沿性的科技項目和平臺建設,應由政府直接投入,但要避免重復低效立項,具體實施可交由第三方??蓞⒄諊易匀豢茖W基金委資助模式,針對重大工程技術、重大專項等組建若干專項基金委員會。有些公共平臺可企業化運行。加強頂層設計和力量整合,建立真正有實力的國家實驗室。
五、釋放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多在創造公平公正的人才選拔、使用、晉升和資源分配機制上下功夫。實施一些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的特殊政策,如允許科技人員用依靠財政資助項目的成果進行創業等,讓有創新活力的科研人員既有發展空間又有利益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