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第十七屆“九三論壇”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常務副主席邵鴻、副主席賴明在社中央機關主會場出席會議。各省級組織負責人、社中央專(工)委負責人、課題組專家代表等共140余人在各省級組織分會場或通過個人通信終端參會。
本次論壇以九三學社中央本年度重點考察調研“加快綠色低碳科技創新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為主題,匯集了九三學社各省級組織、社中央專(工)委前期調研成果,圍繞綠色低碳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體制機制改革、政策法規保障等方面問題開展充分討論交流,是九三學社中央圍繞年度重點考察調研匯集眾智、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的重要工作形式。
武維華在總結講話中對各方面前期調研取得的成果以及本次論壇給予充分肯定,強調實施“雙碳”戰略必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科技先行、科學推進。他說,自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布中國“雙碳”目標以來,國家出臺多個政策文件,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積極作為,“雙碳”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也有個別地方出現了“一刀切”現象。5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明確指出搞“碳沖鋒”“一刀切”不符合黨中央要求,并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堅定不移,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币虼?,認識和研判實現“雙碳”目標的形勢和任務,必須堅持科學理性的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循序漸進的原則。
武維華指出,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戰略性問題建言資政、凝聚共識,是九三學社的重要職責。實現“雙碳”目標關系國計民生甚至全人類命運,是九三學社議政建言的重大課題。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在“雙碳”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從歷史規律看,科技革命是全球碳中和行動的內在本質;從實現路徑看,科技創新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由之路;從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看,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從全球科技競爭看,綠色低碳科技創新也是實現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選擇。圍繞實現“雙碳”目標,建議重點關注四個方面的科技創新問題,一是注重提高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利用效率,抓住“節能降耗”這個關鍵;二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尤其是風電、光伏發電、水電、生物質能以及相應的儲能技術;三是大力發展以數字化驅動的能源節約技術,實現“智慧能源利用”;四是大力發展碳匯和碳監測核算技術。
武維華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長期工程,“加快綠色低碳科技創新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既是九三學社今年的黨派重點考察調研課題,也將是未來相當長時期重點關注的方面。希望各省級組織、社中央專(工)委堅持系統觀念,秉持科學精神,長期跟蹤、深入研究,進一步聚焦和凝練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為我國“雙碳”戰略實施貢獻智慧和力量。同時,要嚴格落實各地疫情防控要求,統籌推進今年各項履職工作和社務工作,更好發揮九三學社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作用,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共二十大和社十二大的勝利召開。
邵鴻主持會議并介紹了九三學社中央今年的黨派重點考察調研課題工作進展情況。他說,受中共中央委托,九三學社中央于今年3月初正式啟動“加快綠色低碳科技創新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年度黨派重點考察調研。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期間,九三學社界別以“強化科技支撐,助力雙碳戰略”為題,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生態環境部負責同志進行了界別協商,同時九三學社中央還與全國政協提案委共同舉辦了“雙碳戰略在行動”讀書群,賴明副主席任群主,收集了不少全國政協委員關注的問題、提出的建議。4月15日,社中央召開專題研討會,聽取社內外專家意見建議。各省級組織和社中央專(工)委也成立專題調研組,或到企業實地調研,或向有關部門了解情況,或組織專家研討,形成調研成果,并提交52份調研報告,為做好今年的黨派重點考察調研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社中央將充分吸納本次論壇成果,綜合各方面研究情況,形成議政建言報告。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管理與政策研究所所長董戰峰、上海浦東新區科經委原主任唐石青、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閆偉、吉林市政協副主席鐘方麗、合肥淡寧項目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桂寶、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低碳與生態環保研究中心負責人雷曉玲、中煤西安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鄧位,分別代表北京、上海、內蒙古、吉林、安徽、重慶、陜西等7個省級組織進行了主題發言。
九三學社上海市委主委、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華東理工大學教授錢鋒,以及朗新科技集團副總裁兼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標準化研究所教授級高工何云堂、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李先鋒、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環境保護與燃料乙醇研究所副所長寧艷春等5位社內專家就相關問題作交流發言。
九三學社中央參政議政部部長張福麟、一級巡視員張瑛、副部長李軍華、專委會負責人葛文杰參加論壇。(文/侯艷華 圖/中新社 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