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密碼:

1946年


1946年1月6日 為促進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褚輔成、許德珩、稅西恒、張西曼等人邀請重慶學術界人士舉行“九三座談會”。會議一致認為:政治協商會議必須完全公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會議決定成立“九三學社籌備會”,推褚輔成、許德珩、張西曼等籌組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籌備會在籌備建立九三學社的同時,為促進“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做了積極的努力。

1946年1月10日—31日 政協會議在重慶召開。參加者有國民黨代表8人,共產黨代表7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青年黨代表5人,無黨派人士9人,共38人。這次政治協商會議經過激烈的斗爭,終于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關于軍事問題的協議、關于國民大會的協議、關于憲草問題的協議、關于改組政府的協議等五項協議。

1946年1月18日 九三學社籌備會召開會議,發表《對政治協商會議之意見》,表達對政協會議的聲援,并提出建議,主張:開放中央和地方政權,大量裁兵,廢除保甲,確保言論、集會、結社等自由,以及經濟民主化等,并主張制定具體方案,貢獻政治協商會議,等等。23日,該意見發表于重慶《新華日報》

1946年2月14日九三學社籌備會負責人對“較場口流血慘案”向新聞記者發表談話,強烈譴責國民黨特務的殘暴罪行。

1946年2月24日中國民主憲政促進會在重慶正式成立,選舉張西曼、許德珩等25人為理事,張西曼任理事長,許德珩、潘菽、孟憲章、吳藻溪、張雪巖、王卓然、孫蓀荃、謝立惠、雷啟漢等人參與該會。中國民主憲政促進會成員與九三學社有較大的重合。

1946年4月8日九三學社再次集會,形成九三學社籌備會《對東北問題的意見》,主張“東北政權應由人民用民主方式自行決定”。10日,該意見發表于重慶《新華日報》。

1946年4月13日—19日九三學社籌備會張西曼、王卓然、張雪巖、許德珩、雷啟漢、吳藻溪等人先后向中共致函悼念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等乘機遇難烈士。褚輔成撰挽聯悼念“四八”烈士。

同日,《新華日報》發表關于《中國民主憲政促進會呼吁停止東北內戰》的報導,提出三項主張:(一)東北內戰必須停止,政府應給予東北小組以工作上之便利,協商解決一切問題,東北之民眾武裝應予承認,偽軍不應庇護,政府應立即停運軍隊去東北。(二)任何國家不應替一方面運輸軍隊,接濟軍火,而使內戰擴大。(三)政協決議,停戰命令,整軍方案必須在全國各地徹底實現。

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籌備會經過4個多月的積極工作,在重慶青年大廈召開了九三學社成立大會。到會的有:褚輔成、許德珩、梁希、稅西恒、黃國璋、張雪巖、詹熊來、潘菽、黎錦熙、李士豪、劉及辰、彭飭三、涂長望、盧于道、張迦陵、吳藻溪、王卓然等50余人。會議公推褚輔成、許德珩、稅西恒為主席團。在成立大會上,褚輔成致開幕詞,許德珩報告籌備經過,稅西恒報告社費收支賬目。大會發言之后,通過了《社章緣起》、《成立宣言》、《基本主張》、《對時局主張》及致美國國會電文。會議支持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要求政治民主化和軍隊國家化,“無條件實行停戰協定、政協決議,為促進中國和平民主的唯一有效途徑,任何黨派不得有任何違反停戰協定、政協決議的行為”。會議選舉潘菽、張雪巖、褚輔成、許德珩、稅西恒、吳藻溪、黃國璋、彭飭三、王卓然、孟憲章、張西曼、涂長望、李士豪、笪移今、張迦陵、嚴希純16人為理事;盧于道、詹熊來、劉及辰、何魯、侯外廬、黎錦熙、梁希、陳劍鞘8人為監事。

1946年5月12日九三學社理監事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開。會議討論了社務和時局,決議設總社于京、滬區,設分社于重慶、武漢、成都、昆明、香港、廣州、北平、天津及倫敦等地;推舉褚輔成、許德珩、稅西恒、張雪巖、潘菽、黃國璋、吳藻溪為常務理事;梁希、盧于道、詹熊來為常務監事。

1946年5月24日褚輔成、王卓然接受重慶《新華日報》記者專訪,主張立即停止內戰,并嚴厲指責“警管區制”與人民基本自由抵觸。

1946年5月26日重慶各界人士時事座談會發起“呼吁和平、反對內戰”簽名運動,九三學社吳藻溪、王卓然等人簽名。

1946年6月12日九三學社上海分社成立。公推褚輔成任主任理事;推禇輔成、許德珩、孟憲章、笪移今、陳乃昌、孫蓀荃、徐甫等7人任理事。

1946年6月23日上海10萬人民反內戰示威,公推馬敘倫等11人為和平代表赴南京請愿,在南京下關車站遭國民黨特務毆打。26日,九三學社發表致南京受傷人士馬敘倫等慰問電,祝“早日康健,繼續為和平民主運動努力奮斗,本社同人誓作后盾”。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向中原解放區大舉進攻,內戰正式爆發。九三學社發表對時局意見,反對內戰,反對國民黨當局允許外國在華駐軍權、內河航行權、公海捕魚權、放棄關稅自主權、國共談判外國公斷權等。

1946年7月3日國民黨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第一九七次會議單方面作出決定,宣布“于本年11月12日召開國民大會”。

1946年7月8日吳藻溪在《新華日報》上就國民黨單方面宣布召開“國大”發表意見,指出“這次國民黨有勢力的人單獨宣布國大召開日期,其目的有二:“一是為轉移目前蓬蓬勃勃的人民反內戰的民主運動的目標;其二是國民黨當局不承認中共、民盟及無黨無派人士的意見,所以妄想搞出一個一黨專政的國民大會的所謂‘民意’機關來,好作為推翻政協決議、進行內戰的好工具!”

1946年7月20日延安《人民日報》刊發通訊,對九三學社6月26日發表對時局意見進行報道。文末對九三學社做了介紹:“九三學社系文教、經濟界名流褚輔成、許德珩、王卓然等所組織,成立于今年五四節”。

1946年7月28日九三學社領導人參加重慶人民追悼李公樸、聞一多大會,許德珩任主席團成員并參加陪祭,褚輔成撰挽聯悼念。

1946年9月3日九三學社發表《為國際民主勝利周年紀念宣言》,主張立即全面停戰,實行政協決議,解散特務機關,嚴懲戰犯、漢奸。

1946年9月16日重慶各界追悼陶行知,九三學社為發起單位之一并參加籌備工作。22日,“陪都各界陶行知先生追悼大會”在重慶臨江路滄白堂舉行,許德珩參與陪祭,參加追悼會的各界人士達二千余人。

1946年10月11日 國民黨軍隊占領張家口,當天下午蔣介石宣布如期于11月12日召開“國民大會”。

1946年10月24日 褚輔成、王卓然、張西曼、許德珩等以九三學社的名義對時局發表意見并刊登在《新華日報》上。意見要點是:“要求蔣主席立即回京,下令停止內戰,負責主持和平談判。馬歇爾特使應根據羅斯福總統的對華政策,采取公開而中立的態度,幫助中國人民制止內戰,實現民主。”要求國民黨政府“恢復和平談判,下令永遠停止內戰,以求真正的和平民主之實現”。“馬歇爾特使應采取公正的、中立的態度,幫助中國人民制止內戰,實現民主,否則無繼續留華之必要”。

1946年10月27日九三學社重慶分社成立。推舉稅西恒、何魯、吳藻溪、左昂、謝立惠、詹熊來等15人為理事或監事,并通過議案,希望美國人民有效制止美國政府在華推行帝國主義政策的錯誤行為。

1946年11月5日九三學社重慶分社領導人接受重慶《新華日報》專訪,發表談話,反對召開非法國大,指出“如以國家人民為重,還是遵循各黨派簽訂的政協決議為重”。

1946年11月10日九三學社重慶分社參加渝人民團體集會,呼吁全民制止“國大”。同日,禇輔成、孟憲章與譚平山、李濟深等人聯名致書國民黨當局,要求“國大”開會日期暫行延緩。

1946年11月13日許德珩、周炳琳等教授發表時局觀感,反對召開一黨“國大”。許德珩稱:“此次國大斷然召開,政局前途不堪想象,是以深感個人責任之大,故若非各方協商一致參加,我個人不擬赴京。月來此間各方人士均為政局焦灼萬分,咸以國大之如何召開,為國計民生禍福安危之關鍵。我等力主各方應于此時作嚴正之表示,以對國事前途判明責任。”

同日,褚輔成在上海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發表談話,認為“依照政協規定,國大召開之期由政協商定,故應由各黨派商定一國大召開之日期”。希望國共和平談判成功,共謀國事。

1946年12月29日 九三學社、民主建國會等11個在滬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聯合發表聲明,對國民黨單方面召開國民代表大會并公布所謂“憲法草案”表示堅決的反對,認為“這一憲法的產生基礎及其基本精神,徹頭徹尾是反民主的,反政協的”,因而不能承認;要求立即停止內戰,恢復和平,重新召開政協會議,建立聯合政府,在實行普選的基礎上召開和平團結的國民大會,制定真正民主的憲法。

1946年12月30日許德珩、袁翰青聯合北京大學48位教授就北大女生沈崇被美軍污辱事件,致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抗議書,抗議美軍暴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孜县| 榆社县| 巴青县| 冀州市| 巴东县| 随州市| 上杭县| 延长县| 合阳县| 喀什市| 师宗县| 涡阳县| 会东县| 长葛市| 四子王旗| 东城区| 县级市| 泰来县| 黄平县| 镇赉县| 巴林左旗| 德格县| 陇南市| 谢通门县| 印江| 都江堰市| 监利县| 榆中县| 周宁县| 灵台县| 天峻县| 广昌县| 襄城县| 温泉县| 闸北区| 新泰市| 大埔区| 缙云县| 苏尼特右旗| 上栗县| 营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