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從2002年3月開始至今,連續十次踏上廣元蒼溪這片紅色的熱土,與梨鄉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就是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原副主席、著名的農業專家洪紱曾。他用他多年來對梨鄉不變的情懷和永遠的期盼,持續見證了蒼溪十余年的發展變化,也傾注心血推動了蒼溪的發展變化。
走進農家庭院 情系老區人民
“蒼溪是個好地方,多年來,一直是我不變的牽掛。”洪紱曾這樣說。10年來,蒼溪巨大變化成了洪紱曾的一份掛念,他一次又一次不遠千里,從遙遠的首都盛情相約蒼溪。來的次數越多,就越多一份惦念,越添一份深情。
2002年3月21日,洪紱曾帶領農業部四位處長和九三學社北京市委秘書長,從旺蒼來到蒼溪,沿途調研農村和農民問題,察看橋溪鄉養兔大戶、田菜鄉紅心獼猴桃基地、元壩鎮廣益食品廠、鮮家溝庭院經濟。下午考察青春寶廠和防洪大堤,并同蒼溪縣委、縣政府領導座談,了解蒼溪縣情,為蒼溪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建議。
2003年9月6日,洪紱曾率領農業部神內項目辦負責人,在九三省委李仁霖副主委陪同下,再次來到蒼溪,深入岳東鎮斑竹村、六槐鄉玉女村察看神內生態家園項目建設實施情況,詳細詢問村民生產、生活情況。
2004年3月16日至19日,洪紱曾因主持“全國生態家園富民計劃高層專家論壇”,在蒼溪住了3天,在蒼溪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考察云峰鎮、運山鎮等地的蒼溪雪梨示范基地后,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蒼溪區域優勢,在發展名優水果方面下功夫。在考察蒼溪的生態建設情況后,提出要大力開發沼氣、太陽能、小水電等新型能源,提高綜合效益,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005年3月19日,洪紱曾第4次到蒼溪,在陵江鎮紅旗橋村白福榮家,察看了修建的沼氣池;在劉順德家的農家樂,看到了生意紅火的景象。他高度評價一年來蒼溪實施的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成效顯著,對生態農家樂饒有興趣。
2006年3月18日,洪紱曾第5次來到蒼溪,與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榮軒在云峰鎮獅嶺村為省環保局命名的“文明生態村”揭牌。19日,他與專家、學者一行在歧坪鹽井村實地調研時,欣然題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先行者”。
2007年3月18日,洪紱曾率農業部、九三中央等部門的專家第6次來蒼溪調研新農村建設的開展情況。望著年邁的洪老,我們不無擔心地問他以后會不會再來蒼溪走走看看,他十分肯定地回答:“蒼溪這片土地上有我太多的牽掛,只要身體許可,我一定會再來!”
2009年3月18日,洪紱曾在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年又來到了他掛懷已久的地震重災區蒼溪。他不辭旅途之困,又先后到蒼溪境內的江南、歧坪三井等地了解災后重建,產業結構調整等情況。為廣南高速公路嘉陵江大橋開工剪彩。他對蒼溪人民重建家園的熱情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2010年3月18日,洪紱曾第8次蒞臨蒼溪調研“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及“三農”工作,為蒼溪紅心獼猴桃植物園暨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蒼溪分院奠基、蒼溪紫云工業園區入園開工剪彩……
2011年3月17日至18日,洪紱曾不顧年邁,在九三省委劉建軍副主委等領導陪同下,第9次來到蒼溪,專門調研了蒼溪禪林鄉青山觀村琉璃鋼沼氣現場,參加蒼溪第九屆梨花節并宣布開幕,并全程觀看了文藝演出,這也是洪副主席9次到蒼溪中唯一的一次靜下心來觀看節目演出。
2012年3月16至19日,洪紱曾第10次來到蒼溪,出席第十屆梨花節開幕式、考察蒼溪縣新農村及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蒼溪職業高級中學建設發展情況。在天新現代農業園區,詳細了解新村建設、園區產業發展和農民生活現狀,深入農戶與群眾親切交談。在旭光村二組侯天秀家,洪紱曾還查看了沼氣使用情況,為旭光新村聚居點題寫了“政治經濟文化齊發展,建設小康幸福新農村”。他說,蒼溪縣把新村建設擺到突出的位置,在建設中實行了統籌安排,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推進、分步實施,全面提升了新農村建設水平。
洪紱曾10到蒼溪之行贏得了老區人民的真摯頌揚,正如《蒼溪巨變》一書中的評價那樣:“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本該盡享膝下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本該拋卻案牘下冗雜事務的勞行之苦,但年事已高的洪紱曾等老領導、專家學者為了蒼溪的發展仍在不辭辛勞,忙碌奔波。蒼溪人民的心中永遠銘記著他們的恩德。”
多方奔走協調 助推老區建設
2004年3月,洪紱曾第3次蒼溪之行意義重大。在他的具體操作下,九三學社中央牽頭在蒼溪縣成功舉辦了全國生態家園富民計劃高層專家論壇。當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院士,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學忠,省長張中偉,以及數十位院士、專家蒞臨蒼溪,實地考察了云峰鎮獅嶺村、元壩鎮將軍村、六槐鄉玉女村、店子鄉鮮家溝村等地的生態建設情況,對富民工程的政策體系、資金投入、組織實施、科研攻關等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深入研討。在研討會上他強調,對生態家園富民項目,要進一步明確重點、加強管理、提高技術水平、技術創新、多渠道融資,不斷提高產業化水平。
洪紱曾10次在蒼溪期間,雖行程匆匆,但他都盡量抽出時間看望九三基層社員,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情況,諄諄告誡他們一定要為當地黨和政府積極建言獻策、參政議政、關心“三農”問題,使“九廣合作”和社會服務工作真正惠及蒼溪的萬家百姓。
洪紱曾利用九三學社聯系廣泛、人才眾多、智力突出的優勢多方奔走,廣泛聯系,幫助蒼溪發展地方工業,協助引進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和產品質量上檔升級。九三浙江省委為蒼溪引進了青春寶、廣益食品等企業,促進了人們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實現了企業與地方的雙贏。
在洪紱曾的關心下,蒼溪縣列入了國家“生態家園富民計劃”和“小型公益設施農村能源建設”項目縣。蒼溪實施的“神內四川生態家園建設項目”,國家無償投資540萬元,改造農戶5400戶。
洪紱曾認為,亭子口水利樞紐工程和蘭渝鐵路建設是造福蒼溪的一項富民工程。他多次與韓啟德主席等九三學社中央領導用“直通車”的形式向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反映情況,促成了這兩大工程的立項上馬。
走遍蒼山溪水 關注梨鄉發展
是什么力量在支配著如此高齡的老領導多次深入邊遠山區,跋山涉水零距離親近百姓院落,與群眾暢所欲言?
是他傾聽民意、了解民情的意愿,是他對農業、農村、農民的熱情關注,更是他對紅色梨鄉不變的情懷!
洪紱曾認為,研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只有下到最基層才能了解真情、察看實情、熟悉國情。在怎樣增加農民收入的問題上他提出了綜合解決的辦法:首先要搞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但增收,還要增效。第二,要增加農產品科技含量,增加農產品競爭力。第三,要增加對農民的投入,特別要注意一些中小型基礎設施和生態的投入。第四,要振興鄉鎮企業,促進城鎮化發展,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擴大農民增收的途徑。第五,穩定現行政策,比如土地承包政策等。
由于“九廣合作”的有力推動,近幾年來,蒼溪縣積極探索出四川省六種模式之一的生態小康新農村建設模式,正著力打造增收致富產業帶、生態家園新村帶、公共服務保障帶和現代農業園區“三帶一區”,探路“新農村綜合體”促進了農業產業化快速推進,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蒼溪在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每一項成績都令洪老激動不已,因為那里面也凝聚著他的心血和汗水。
背景鏈接:
“九廣合作”,是九三學社中央、九三學社四川社省委響應中共中央關于民主黨派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和部級單位定點幫扶貧困縣區的號召,同廣元市人民政府簽訂協議,具體開展民主黨派參與地方經濟建設的合作和九三學社中央定點幫扶旺蒼國貧縣的合作。
1986年2月24日合作協議簽訂以來,至今已經歷了25個春秋。截至2010年底,九三學社從中央到地方已累計組織援廣專家、教授、技術人員、企業家達290多批1765余人次,推薦科技經濟項目1560多項,實施工、農、醫、科、教等合作項目358項,培訓各類人員8900多人次,協助有關單位落實項目資金8億多元,組織發動九三學社各級組織和個人捐資捐物助學扶貧資金860余萬元。
“九廣合作”通過歷屆中共廣元市委、政府領導和九三學社從中央到地方組織的堅持不懈努力,取得了豐碩成果,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1996年3月4日下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到全國政協八屆四次會議九三學社聯組看望政協委員并發表講話,充分肯定了九三學社開展的“九廣合作”。1997年11月18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代表中共中央在九三學社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講道:“開展科技扶貧、智力支邊、講學辦學活動,為老少邊貧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創造了民主黨派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新經驗。”2002年12月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部長王兆國代表中共中央在九三學社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講話說:“九三學社繼續推動九廣、九臨、九通科技合作區建設,為老少邊貧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共中央向九三學社致以崇高的敬意!” 2004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全國統戰部長會議上講話說:“九三學社發揮科技優勢,與四川省廣元市進行的九廣合作,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該文章在《廣元日報》2011年6月8日頭版發表,本網發表時略有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