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離開我們已近三年了。我常常想,朱老生前是故宮博物院和文博界的一棵大樹,如果再多活些年該多好啊!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大學畢業后來到故宮工作,就是從那時認識朱老的。說來也巧,那時我們的辦公室還相鄰,當時朱老在研究室,我在業務部金石組。我常因工作要到研究室聯系,也常看到朱老聚精會神地研讀古文獻,這使我很崇敬。他平易近人的精神,也使我有幸多聆聽先生談一些學術,談先秦古文獻和古文字考證的聲韻訓詁等問題。朱老說,他的古文字學基礎是年輕時聽了北京師范大學著名教授陸宗達先生的課后,受到影響的。朱老近些年來雖然主要搞明清宮廷史研究,但我在聆聽中越發感到其知識淵博,旁征博引的高超水平。朱老極為關心文博事業,關心一代代青年的成長。就在他去世的前幾年,我去工作室看他,他還意味深長地說,現在不少文博工作者,鑒賞器物只會看外表,缺少深入研究的能力,要多讀些書才好。那么中肯和深刻。
朱老是海內外聞名的明清歷史學家和文物專家,是文壇泰斗。對書畫、碑貼、銅器、家具、漆器、琺瑯器等等,可謂無所不能。學術著作頗豐,專著如:《春秋左傳禮徵》、《碑貼淺說》、《故宮畫集》、《故宮所藏善本書目》、《明清帝后寶璽》等。他近年所著的《故宮退食錄》和主編的大型圖書《國寶》在社會上影響極大,成為海內外暢銷書,《故宮退食錄》曾榮獲法蘭克福一流圖書獎;《國寶》是1999年我國十大暢銷書之一,也是國家領導人饋贈外國元首的高級文化禮品。
朱老除作深入的學術研究外,也常為普及有關專業知識而身體力行。如:在他去世前的2001年,還受邀國家圖書館,面對社會聽眾作《清代禮俗》的演講,坐無虛席,贏得了廣大聽眾的歡迎和贊譽。他還常對我說,近年拍攝的以明清時代為背景的影視劇,在道具和禮俗上的錯誤不少。從他的表情上可以看出,是很關切這方面內容的,擔心錯誤誤導觀眾。也有的劇組邀請他作顧問,他盡力把自己完整的歷史知識奉獻出來,準確無誤地讓廣大觀眾學到準確意義上的知識。朱老待人有問必答,誨人不倦,在他治病期間,仍堅持每天上班。就我所看到的,院內外不少學者,媒體記者,幾乎天天都有人來請教或采訪。
朱老的國學基礎深厚,并善詩詞書畫,不少都是秉承家學。他的詩詞有典雅高古之感,如:“青蠅絞手弄鉛華,附驥沖霄興正賒。習止通明伏玉案,悄開殿牖竊靈權。營營腳污香,擾擾矜鳴澈紫霞。喜見華光輕揮,赤頭搖落墜青紗。”(《一九七六年中秋答徐邦達并步其原韻》,載2000年《詩書畫》)詞藻華美,融合情、景、理為一體。他臨帖、臨畫很多,《臨趙子昂畫雙羊圖》、臨蔡忠惠公自書詩《題龍紀僧居屋》等都是其代表作。書法尤擅小楷,清純秀美,嚴謹不茍,如美玉無瑕疵。朱老是社會知名人士,有一次一個教育機構請朱老題寫墨寶,我轉達對方的意向后,他百忙中欣然揮毫。我與朱老同是國務院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有時因工作一起外出,對方總是請朱老留下墨寶,朱老雖已年過八十高齡,但總是滿足對方要求,有時還多寫幾幅。沒有絲毫的商業性質,反映出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的心靈與情感。
朱老一生對京劇和昆曲有著精深的造詣,他曾對我講,學戲是著名武生楊小樓親授。他是京劇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者,曾受聘為梅蘭芳先生的藝術顧問。不少京城的戲園場所都有朱老的足跡。朱老的京戲扮相和唱腔,正如著名戲劇家翁偶虹說:“身軀頎偉,歌喉爽銳……猶能傳楊派之神。”他家里喜掛一些戲裝照,其形象有著形神兼備的文韜武略之感。所扮關云長、林沖等角色,更是令人叫絕。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在湖北咸寧文化部“五七”干校時,勞動休息之余,有的專業劇團請朱老清唱,其宏亮的嗓音和完美的唱腔,博得眾人的喝采。我聽到劇團不少演員說,朱老的功底超過了專業演員。
眾所周知,文物鑒定是文物博物館的一基本重要工作。一個好的鑒定專家要具備專業的多方面知識,要有大量的實踐經驗和理論修養。朱老就是這樣一位鑒定大師。他對文物鑒定的熟悉程度,令我欽佩。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與朱老都參加了全國文物鑒定系統工程工作,當時朱老已是八十高齡的人,但走路矯健。在鑒定山東曲阜孔府文物時,由于這里由我負責需鑒定的青銅文物少,我得以有時間一睹朱老的鑒定風采。在鑒定孔府陳列展廳內的古代家具時,由于展廳多、文物數量大,時間緊,不可能一件件搬出來摩挲,朱老作這項工作每到一個展廳即快速準確地定出每件古代家具的時代、名稱、級別,并指出重要價值等等,使在場的許多人無不稱羨。全國文物鑒定工作進行了七、八年,在全國各地鑒定時,許多地方領導當知道朱老已是耄耋之年,都主動關心工作不要太累,要注意多休息,而朱老總是說“不累”、“多看文物是一種藝術享受”,由此也可見朱老的敬業精神。
朱老出身世家,家中收藏有眾多的各類文物,其中許多都是精品。為了使這些重要文化遺產很好的保存下來,近年來朱老與其家族先后將這些國寶無私地捐獻給了國家。而他自己仍然過著簡樸的生活。
朱老為中華民族、為文物博物館事業、為弘揚傳統文化奉獻了一生。元末明初詩人、畫家王冕《墨梅》詩有:“只留清氣滿乾坤”句,朱老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精神與文化財富,是我們永遠懷念和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