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即意識、實質。九三精神,即民主與科學,是融入每一位九三人血液中的意識。
67年前,數十位曾經參加過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和抗日救亡運動的教授,在國家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組織起來,共同以五四運動民主與科學的精神號召知識分子堅持抗日,挽救國家于危亡,進而建立獨立、民主、人民幸福的新國家。九三精神是以先輩們的觀念和氣質凝聚而成的個性,是九三學社區別于其他政黨的特質。韓啟德主席最近指出:“創始人決定了我們的特點。他們更多的是科學家,搞學術的,政治家少一些。所以建國后,我們提出解散,回學校教書,因為他們的出身使我們具有特點。創始人的精神一直傳到今天。”
從組建民主科學座談會到成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發起單位之一的民主黨派,在中國社會發生巨大變革的關鍵的5年當中,九三學社這個教授團體利用國民參政會和大學的講臺宣傳民主,反對國民黨獨裁,反對內戰,始終與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即使面對反動當局的槍彈也不曾動搖。這是因為他們的目標遠大、因為他們的血液中有九三精神。1948年3月29日,在北京大學民主廣場,面對參加集會的數千名學生和青年,許德珩、袁翰青和樊弘三位九三學社成員藐視墻外數千名荷槍實彈的軍警和巡弋的鐵甲車,從容地走向講臺。他們鼓勵青年們以當年勇敢地起來推翻沒落的清王朝,獻身于辛亥革命的黃花崗烈士為榜樣,做時代的先鋒。許德珩對大家說,“中國無論哪一個政黨,若不能合理地解決中國土地問題,把中國四萬萬五千萬人看作剝削的對象,不管它有多么大的軍事力量,不管它怎樣地加緊壓迫,它一定失敗。”在這一時期,九三精神就是與中國共產黨一道建立獨立、民主、人民幸福的共和國。這個時期的九三學社是一個有政治目標、沒有政治綱領的政治團體。
1949年6月16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常務委員會指定北京大學許德珩教授為負責起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第三小組副組長,協助組長周恩來同志的工作。6月19日,新政協籌備會接納九三學社為參加單位之一。9月29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出席會議的九三學社代表與其他代表一同表決通過了《共同綱領》并以此作為九三學社的政治綱領。從此,九三學社這個教授團體有了自己的政治綱領,參加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政黨。《共同綱領》的總綱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和富強而奮斗。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接納九三學社為參加單位,肯定了九三學社在建立人民共和國過程中的作用和與中國共產黨的合作歷史。新中國成立后,九三學社以《共同綱領》為黨綱,全體成員都參加了新中國的教育、科研和醫藥衛生等方面的工作。因此有些成員認為九三學社不必要再以一個政黨的身份單獨存在,遂提出組織解散的動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人不同意解散九三學社。隨后,中共中央提出了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在這一時期,九三精神就是建設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1956年2月,在九三學社第一屆全國社員代表大會上,許德珩主席在社務報告中指出:“在我們偉大的新中國里,真正要求民主的必然歸趨于社會主義民主,真正追求科學的必然歸趨于革命的科學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真正愛國、愛人民的必然歸趨于無剝削、無貧困、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
九三學社的前輩們在建設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道路上曾經遇到一些挫折,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比如,曾經為發現大慶、勝利和大港油田建立不可磨滅功勛的地質學家謝家榮教授在反右運動中被劃為右派。當舉國歡慶大慶油田的勘探成果、歡慶中國從此告別洋油時代時,謝教授寂然坐在書房里,撰寫地質學著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鋪天蓋地而來,人民陷入了狂熱之中。知識分子受到批判,核武器研究院的科學家未能幸免,成為了被批判斗爭的對象。試驗過程中的失敗都可以成為他們的罪名。很多科學家被迫害至死,其中包括后來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章的趙九章、姚桐斌和錢驥等。那時,身為核武器理論研究負責人的鄧稼先,面對妻子遭受批斗后被下放到農場勞動、女兒被分配到內蒙古參加勞動,自己也身陷批判當中的內憂和研究院內分成多個戰斗隊,互相斗爭的外患,他提出了“搶在法國人之前搞出氫彈”的口號,把分屬不同派別互為仇敵的工人、干部和科學家以民族榮譽的旗幟團結起來,把文化大革命的噪音將至最低,使的我國的第一顆氫彈在1967年爆炸成功。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人只用了兩年半,速度超過了蘇聯和法國,令世界震驚和費解。九三前輩們始終無私奉獻、無怨無悔,是因為他們把國家的利益看得遠遠高于個人和家庭的利益,是因為在他們的血液中有九三精神。九三前輩們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鼓勵我們永遠沿著他們開辟的道路前進。
60多年前,許徳珩先生在一篇紀念五四運動的文章中指出,“五四運動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三十年前的運動,到現在雖然有值得我們紀念不忘的地方,然而時代是前進的,今日的世界,今日的中國,從進步的方面說,都不是“五四”時代的,今日的中國青年,當然要并且也已經跨越“五四”前進一步,我們不要追趕時代,為時代遺棄,而要把握時代,創造時代,是這樣,今日紀念五四,才成為有意義的。”我們要不斷地發展九三精神,不斷地賦予其時代的內涵,使九三學社始終站在把握時代、創造時代的位置。
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政治體制改革是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民主監督是我們與其他民主黨派的主要任務之一。我們要協助中國共產黨強化民主機制,在國家治理機制上吸納廣大民眾的政治意愿,以有效的民主制度應對和化解阻礙民主的制度,探索中國民主建設的可行途徑。我們相信在代表少數集團利益的資本主義制度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在代表大多數人民利益的社會主義制度下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指出,“審視現在,全黨同志必須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九三學社的前輩們以他們的智慧選擇了與中國共產黨一道走民主與科學的道路。離開民主與科學,九三學社將無宗無源。我們這些以民主科學為終生奮斗目標的九三人要把自己化作肥料,使已經移植到中國將近百年的民主與科學這兩棵大樹在中國茁壯生長、蔭庇子孫。九三精神將與民主與科學這兩棵茂盛的大樹一起在中國的土地上永生。 (許 進 九三學社北京市委理論研究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