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密碼:

“九三學社傳統”的表述及其演變


目前對九三學社優良傳統最準確最精練最科學的表述是“愛國、民主、科學”六個字,其源于賀國強同志在九三學社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所致賀詞中的“九三學社秉承愛國、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走過了60多年的光榮路程”。今年恰逢九三學社成立65周年,韓啟德主席強調要配合牢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活動,深入研究九三學社歷史,大力弘揚九三學社優良傳統。我作為一名社史研究者,感到有責任摸清在九三學社65年發展歷程的不同時期,“九三學社傳統”究竟是如何表述和演變的。因此,我在以前有些資料積累的基礎上,近期認真查閱了九三學社中央檔案室的大量檔案,試將“九三學社傳統”的表述及其演變初步梳理如下。

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的30余年,由于九三學社的歷史還相對短暫,所以“九三學社傳統”的表述不太明確,大致可從接受共產黨領導的傳統、追求民主與科學的傳統、尊重學術的傳統等三方面略加梳理。

㈠接受共產黨領導的傳統。1949年1月26日,九三學社發表宣言,響應中共中央“五一”號召和毛澤東的八項和平主張,擁護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9月24日,九三學社首席代表許德珩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強調:新中國的建立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和人民領袖毛主席之正確的領導,堅強的努力,由于中國人民解放軍之英勇的奮斗”,所以大家“應當向中國共產黨致敬,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朱總司令致敬,向人民領袖毛主席致敬”,應當“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依照共同綱領,把新中國的基礎建立起來!”

1956年2月16日,許德珩主席在九三學社第一次全國社員代表大會上的社務報告中,不僅強調了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而且強調了愛國、愛民、民主、科學:“在過去10年中,社曾經參加了黨所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并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之后,進一步為社會主義革命勝利而斗爭。這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生長起來的、愛祖國、愛人民、追求民主與科學的知識分子在黨的領導和教育之下的必然歸趨。因為在我們偉大的新中國里,真正要求民主的必然歸趨于社會主義民主,真正追求科學的必然歸趨于革命的科學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真正愛祖國、愛人民的必然歸趨于無剝削、無貧困、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

1958年12月1日,出席九三學社第二屆全國社員代表大會的成都分社全體代表在《我們的保證書》中寫到:“民主黨派是否能夠適應新的形勢,發揮自己的作用,最根本的問題在于是否堅決接受黨的領導,為社會主義服務。過去我們在這個根本性的問題上是存在問題的,今后我們要堅決地作到全面地、誠懇地接受黨的領導,認真研究和體會黨的方針政策,經常的請示匯報,使我們社的組織在幾年內真正改造成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使多數社員成為符合六條政治標準的又紅又專的工人階級知識分子。”

1958年12月1日,出席九三學社第二屆全國社員代表大會的太原分社全體代表在《向石家莊、天津兄弟分社挑戰》中寫到:“堅決做到忠誠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特別是基層黨的領導,在政治上、組織上以及實際工作的重大措施要向黨請示,工作規劃和執行情況要向黨匯報,成員的思想狀況要向黨反映,及時爭取黨的具體幫助和領導。”

1958年12月3日,九三學社第二屆全國社員代表大會通過的《九三學社改造規劃》指出:“我社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堅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愛國反帝斗爭,積極貫徹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并加速社和社員的根本改造。”而“社的根本改造的標志”有三條:一是“確立和貫徹真正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極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路線”;二是“從社中央到社的各級組織建立起鞏固的接受共產黨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密切聯系群眾的領導力量,以擔負起社在新形式下的新任務”;三是“根據毛主席提出的六條標準,把社員中的多數人改造成又紅又專的工人階級知識分子”。

1960年1月16日,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委員會向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擴大)會議分別作了政治報告和工作報告。其中政治報告更能體現九三學社接受共產黨領導的傳統:“一年來我社大多數社員同志在接受黨的領導方面,在接受社會主義道路方面,在進行自我改造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培養我們對黨、對社會主義事業、對工農群眾的深厚感情,才能與黨一條心,和人民痛癢相關,休戚與共。才能在遇到大風大浪時站得穩,頂得住。”“我社社員必須繼續遵循以政治思想為統帥、以工作崗位為基地、以實踐勞動為基礎的改造途徑,堅決貫徹‘服務與改造相結合’的方針,進一步加強立場和世界觀的改造,努力培養對黨、對社會主義事業、對廣大工農群眾的充沛的革命熱情,使工作和思想都得到更大的豐收。”

1963年元旦,許德珩主席在為九三學社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的題詞中寫道:”聽毛主席的話,跟著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高舉三面紅旗,貢獻一切力量;加強馬列主義和毛澤東著作的學習,學習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結合的思想,提高認識,進行世界觀的改造;加強團結,高舉無產階級革命紅旗,向帝國主義、反動派、現代修正主義者作堅決不懈的斗爭;做好崗位工作,為我們社會主義祖國的建設出成果出人才而奮斗;這是我們共同的信念,堅守弗渝,并力以赴。”

九三學社之所以很早就有接受共產黨領導的傳統,正如許德珩主席在《為了民主與科學》一書中所說:“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沒有毛主席的親切關懷,九三學社的成立和發展是不可能的。”

㈡追求民主與科學的傳統。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成立宣言》指出:“今日適為‘五四運動’二十八周年紀念日,‘五四’所號召于國人者,為科學與民主,今時間過去雖已二十余年,而民主與科學之要求,實較前迫切,本社同人,即本‘五四’的精神,為民主與科學之實現而努力,始終不懈,僅此宣言。”

1946年9月3日,九三學社在《為國際民主勝利周年紀念宣言》中指出:“同人等于去年國際民主勝利之日,鑒于今后中國非休養生息,集全力于民主與科學之建設,迎頭趕上歐、美不足以言生存,故組織‘九三學社’”。

1947年5月4日,九三學社在《紀念‘五四’宣言》中指出:“‘五四’的精神是科學與民主,那精神與我們的主張適合。因為主張民主,所以我們反對獨裁、反奴性、反帝國主義侵略。因為主張科學,所以我們反盲從、反復古、反一切的封建作風。我們深信,挽救目前中國,要在實行民主,努力科學”。

1958年11月25日,九三學社第二屆全國社員代表大會秘書處編的《大會快報》第七期以“敞開思想辯疑難,小組討論熱情高”為題,記錄了九三學社的民主氛圍與傳統:“今天上午,除了一個小組討論教育方針的問題,其他各組都集中座談了城市人民公社的問題。一般的說,開得比較活潑生動,有的同志結合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作了分析批判;有的坦率的提出了一些思想上存在的問題;有對立面,也有爭論,在小組中出現了親切談心的局面,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有的同志表示堅決要把問題搞深搞透,徹底解決,一定要得出正確結論,免得口頭一套,而心中不通。”

1960年1月10日,許德珩主席在九三學社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擴大)會議上所致的《開會詞》中要求發揚民主:“座談討論要采用促膝談心的方式,以家人般的親切關懷,毫無拘束、毫無顧慮,充分地反映情況,表達意見,細致地交換意見。這樣,我們一定可以在開會、在學習、在交流經驗中做到生動活潑、豐富多采,真誠坦率、細致深入地解決思想問題,形成一種心情舒暢、積極向上、提高自覺、鼓足干勁的局面。”

1960年7月25日,許德珩主席在九三學社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擴大)會議上所致的《開會詞》中又要求發揚民主:“為了開好這次會議,我們必須充分貫徹和風細雨、自我教育的方針,采取神仙會的方式,真正做到敞開思想,解除顧慮,互相啟發,自由辯論,從團結的愿望出發,親切的同志般的相互關切,相互學習和相互幫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會議形成一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真誠坦率,生動活潑,豐富多采,細致深入,心情舒暢,積極向上的局面,以達到共同提高,攜手前進的目的。”

㈢尊重學術的傳統。1950年11月28日,許德珩主席在九三學社第一次全國工作會議預備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都是一些書生,各人又都有各人自己的工作崗位。政協開過以后,人民民主政權已經建立,我們最初的目的已經達到,認為此后,只要在本崗位上替國家盡力,不需要組織什么政團。所以去年政協開完以后,九三學社就預備解散”。

1950年12月,《九三學社暫行章程》總綱規定:“本社為學術性的民主政團”。1950年12月,李維漢同志在九三學社第一次全國工作會議外地代表談話會上的講話要點中指出:“九三學社是學術界的新民主主義黨派,和普通的民主黨派性質有所不同,這是九三學社特有的性格。”

1950年12月,黃國璋委員在九三學社第一次全國工作會議上的組織委員會工作報告中指出:“就社友的教育程度言,全體都是大學畢業;百分之五十一,是大學的教授。這顯示著本社社員純粹是學術界的朋友。過去學術工作者,多半是清高自賞,一盤散沙,今后本社應以團結學術工作者為中心任務,俾能密切聯系,發揮集體的力量,為實現共同綱領和加強統一戰線工作而奮斗。”

1952年的《九三學社章程》總綱提到:“根據本社學術性的傳統,吸收社員主要的對象為文化、教育、科學、技術、醫藥衛生工作者中的中上層知識分子。”1952年第二屆全國工作會議擴大會議通過的《九三學社的性質、方針和任務》也提到: “尊重社的學術性的傳統,在自己所聯系的文教科學工作者中,注意吸收有社會影響的和有一定學術才能的中上層人士”。

1958年11月28日,九三學社“二大報告”批評部分社員:“根深蒂固的白專道路更加發展,侈談社的學術性傳統,以不問政治、埋頭業務相尚。”

1963年1月19日,周培源副主席在《關于一九六三年我社工作的幾項主要任務的報告》中指出了許多社員重視專業的傳統:“積極工作、鉆研業務,已經成為許多社員同志的實際行動……這種努力工作、鉆研業務的積極性,是知識分子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覺悟提高的表現。” 同時又指出必須在正確的政治方向的指引下鉆研業務,做到“又紅又專”:“政治是統帥,我們必須在正確的政治方向的指引下進行工作,把黨的方針政策貫徹到業務中去,才能發揮充分的力量,作出最好的成績。因此,我們絕不能對自己在政治上已有的進步感到自滿,絕不能忽視政治,放松改造。政治與專業的關系應當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我們既要重視政治,又要重視專業。黨提出的‘又紅又專’的號召,是我們唯一正確的方向。”

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的30余年,由于九三學社的歷史已比較悠久,所以“九三學社傳統”的表述逐漸明確和規范,大致可從中共中央領導的有關講話和在九三學社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致賀詞、九三學社中央領導的有關講話、九三學社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所通過的《九三學社章程》等三方面略加梳理。

㈠從中共中央領導的有關講話和在九三學社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致賀詞看,九三學社優良傳統中被強調的重點是九三學社與中國共產黨的親密合作。例如,1983年12月2日,鄧力群同志在九三學社第四次全國社員代表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致賀詞時強調:“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九三學社與中國共產黨并肩戰斗、風雨同舟,是我們黨的親密戰友。”

1985年9月2日,習仲勛同志在九三學社建社40周年紀念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致賀詞時指出:“九三學社是我國的民主黨派之一,具有愛國的進步的優良傳統,四十年來一貫同我們黨親密合作,風雨同舟,并肩戰斗,為我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中國共產黨為有九三學社這樣志同道合、患難與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親密戰友,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高興。”

1988年12月31日,閻明復同志在九三學社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致賀詞時指出:“九三學社是同中國共產黨并肩戰斗、風雨同舟的親密友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共同目標下,不斷加強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親密無間的團結合作。”

1992年12月26日,陳希同在九三學社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致賀詞時說:“九三學社不愧是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通力合作的親密戰友”。“我們熱切希望各民主黨派,發揚同我們黨親密合作的優良傳統,為加快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步伐,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而共同奮斗。”

1995年9月1日,喬石同志在九三學社建社50周年紀念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致賀詞時指出:“半個世紀以來,九三學社同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為祖國和民族的利益、為社會主義事業共同奮斗,走過了光輝的歷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97年11月8日,吳邦國同志在九三學社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致賀詞時指出:“新一屆九三學社中央領導集體一定能夠在新老交替的基礎上搞好政治交接,肩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和廣大社員的重托,把九三學社與中國共產黨同舟共濟、親密合作的優良傳統繼承下來,發揚光大。”

2002年3月3日至13日,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等中共中央和國家領導人在參加九三學社、無黨派民主人士聯組會時說:“九三學社同中國共產黨有著長期合作的歷史。九三學社成立及其發展的歷程表明,在中國,各行各業的許多杰出人士,都把個人的事業與祖國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都把能夠將自己的學識奉獻給祖國和人民作為一生最大的追求。這種愛國愛民的抱負和品質,是九三學社的光榮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我們應當十分珍惜并永遠保持和發揚這個傳統。”

2002年12月3日,王兆國同志在九三學社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致賀詞時指出:“九三學社具有光榮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新中國成立前,九三學社“與中國共產黨并肩戰斗,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后,九三學社與我們黨風雨同舟、團結合作,共同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風險,譜寫了建設國家和促進民族振興的光輝篇章。”

2002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等中共中央和國家領導人走訪社中央。胡錦濤總書記說:“我們中共中央的同志和各民主黨派中央的同志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要繼續堅持和發揚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長期團結奮斗中形成的親密合作的優良傳統,更好地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同心同德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九三學社具有愛國、革命的光榮歷史,是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親密友黨。”

2005年9月6日,賈慶林同志在九三學社建社60周年紀念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致賀詞時指出:“希望九三學社領導班子和廣大成員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領導人同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優良傳統,始終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承和發揚愛國愛民的優良傳統,把個人的事業與祖國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起來,將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作為最大的追求;繼承和發揚崇尚科學的優良傳統,積極傳播科學文化,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努力培養科技人才,為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發揮積極作用。”

2007年12月8日,賀國強同志在九三學社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致賀詞時指出:“九三學社秉承愛國、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走過了60多年的光榮路程。長期以來,九三學社同中國共產黨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宏偉事業中風雨同舟,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攜手前進,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團結奮斗,結下了深厚友誼,創造了輝煌業績。一代又一代九三學社中央領導人帶領廣大成員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團結奮斗,為統一戰線和我國社會主義多黨合作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實踐證明,九三學社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友黨,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維護國家安定團結的重要力量。”

㈡從九三學社中央領導的有關講話看,九三學社優良傳統所涉及的內涵相對廣些,被強調的重點是接受共產黨的領導。例如,1979年10月11日,周培源副主席在“三大報告”中回顧九三學社發展史時指出:“實踐告訴我們,我社所以能夠在民主革命中做一些工作,有一些成績,主要是由于緊密地依靠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民主黨派的歷史地位。”“我們懂得,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也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給民主黨派以正確的道路和光明的前途。”“總結我社的歷史經驗,主要就是眾所周知的兩條:一是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一是走社會主義的道路。這兩條如同布帛菽粟一樣,不可須臾離開我們。全社同志必須牢記。”

1985年9月2日,許德珩主席在九三學社建社4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經過幾十年的鍛煉和考驗,九三學社已經形成自己的特點和優良傳統。總結我們的歷史經驗,可以概括為三點,這就是:第一,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第二,積極投身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為人民利益奮不顧身,為振興中華盡心竭力”;“第三,努力學習,不斷前進。”

1989年,周培源主席在《民主與科學》代發刊詞《弘揚民主科學精神,促進社會主義事業》一文中指出:“我們必須發揚中國知識分子熱愛祖國、忠于人民的優良傳統;艱苦奮斗、顧全大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優良傳統;獻身科學,不斷進取,勇于探索和創新的優良傳統。”1991年3月,周培源主席又在《九三學社歷史叢書》序中指出:“在幾十年的風雨征程上,九三學社形成了自己光榮的革命傳統”:“堅定不移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同黨肝膽相照、長期親密合作的傳統;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正確方向的傳統;不斷發揚民主和科學的傳統;注重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隨著時代潮流不斷進步的傳統。”

1995年9月1日,吳階平主席在九三學社建社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九三學社在五十年的戰斗歷程中,取得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傳統,這就是:一、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不懈奮斗;二、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共風雨同舟,親密合作;三、加強政治學習和自我教育,與各兄弟黨派團結合作,隨著時代的步伐不斷前進。”

2000年12月,在九三學社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王文元常務副主席代表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會議,作了題為《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好、完善好、落實好》的閉幕講話,對九三學社自成立以來,半個多世紀長期實踐中所形成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基本經驗、優良傳統和自身特色進行了認真總結,概括為十點。第一、發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與全國人民一起,始終不渝地致力于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第二、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履行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第三、堅定接受共產黨政治領導,堅持黨的“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做黨的摯友、諍友;第四、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綱領、基本路線,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五、組織動員廣大社員和所聯系的群眾,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在社會主義初期階段,就是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開展工作;第六、四項基本原則是我社同共產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在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政治體制內,作為參政黨,要找準位置、明確職責,努力發揮參政黨作用;第七、堅持九三學社以科技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體,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組織特色,堅持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代表廣大社員和所聯系的群眾的意愿,了解他們的切身利益,反映他們的特殊要求,為共產黨團結領導廣大社員和我社所聯系的群眾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第八、在共產黨領導下,我社一貫堅持和弘揚民主與科學精神,為中國民主、科學事業不懈奮斗;第九、努力繼承、發揚本社老一代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高尚風范,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新老交替中注重政治交接;第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不懈地加強自身建設,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發展的要求。王文元常務副主席強調,上述基本歷史經驗、優良傳統和自身特色,既是我社過去55年中能夠不斷健康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也是進入21世紀后,我社為堅持好、完善好、落實好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基本政治制度做出新貢獻的基礎和條件。

2002年12月3日,吳階平主席在《九三學社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講話》中指出:“政治交接總的要求是繼承和發揚我社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優良傳統,鞏固和發展我社與中國共產黨在新世紀的團結合作。”“八大報告”也指出:“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同黨長期親密合作是我社的優良傳統。”“要認真學習社章、社史,學習我社老一輩的崇高精神和優秀品質,繼承我社在長期政治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這些優良傳統的主線和精髓,就是堅持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同共產黨親密合作。”

2005年8月23日,韓啟德主席在九三學社重慶市委員會紀念建社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60年的歷史不僅為我社積累了寶貴經驗,也形成了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共親密合作;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弘揚民主與科學精神;堅持加強自身建設,隨時代不斷進步的優良傳統。我社60年的歷程昭示我們:九三學社之所以能夠在各個歷史發展時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新貢獻,都是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支持和幫助分不開的,都是與共產黨親密合作、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團結奮斗的結果。堅持接受共產黨領導既是九三學社最根本的優良傳統,也是九三學社的立社之本。我們隆重紀念九三學社成立60周年,不僅是為了進一步了解我社與共產黨同舟共濟、真誠合作的光輝歷程,更是為了使我社優良傳統能夠在新時期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2005年9月6日,韓啟德主席在九三學社建社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6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是九三學社的生命線,是我社健康發展和充分發揮作用的根本保證”;“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旗幟,始終是我社不斷發展進步的力量源泉”;“自覺服務于全國工作的大局,把為國家建設與發展服務視為己任,這是我社有所作為的根本途徑”;“維護廣大成員及所聯系群眾的切身利益,把廣大知識分子緊密團結在共產黨周圍,共同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這是我社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加強自身建設,隨時代不斷前進,是我社充分發揮作用的必然要求”。“60年歷史為我社積淀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是我社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使我社在思想上統一起來,在精神上凝聚起來的力量源泉,也是我社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和動力。我們一定要萬分珍惜并牢牢記取。”

2007年12月8日,韓啟德主席在“九大報告”中講到“繼承和發揚我社優良傳統”時指出:“九三學社的歷史表明,愛國主義是貫穿我社歷史的一條主線,追求‘民主與科學’在本質上與愛國主義是一脈相通的”;“九三學社的歷史表明,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我社自覺自愿的選擇”;“九三學社的歷史表明,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為社會進步與國家發展作貢獻,是我社存在價值和生命力所在。”“政治交接的重點是繼承和發揚我社老一輩長期以來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優良傳統和高尚風范”。

㈢從九三學社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所通過的《九三學社章程》看,1979年以前的《九三學社章程》總綱的內容很短,除了1952年的《九三學社章程》總綱中提到了九三學社傳統:“根據本社學術性的傳統,吸收社員主要的對象為文化、教育、科學、技術、醫藥衛生工作者中的中上層知識分子”,其它的都未提九三學社傳統。

自1979年始,《九三學社章程》總綱的內容不斷增加,對九三學社傳統的表述日益規范。例如,1979年的《九三學社章程》總綱比1958年的《九三學社章程》總綱的字數增加了一倍,盡管未明確提九三學社傳統,但第一次強調了“民主”:“各級組織都要發揚民主,堅持群眾路線,加強組織和社員的聯系。”

1983年的《九三學社章程》總綱增加了九三學社成立與發展歷程的表述,并指出:“三十多年來,本社同中國共產黨一道前進,一道經受考驗,在社會主義事業中作出了貢獻。” 1989年的《九三學社章程》總綱在總結九三學社發展史時,基本上沿用了1983年的表述思路并有所完善:“近半個世紀以來,本社堅持民主和科學精神,同中國共產黨緊密團結,為民族的解放,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顯然,1983年和1989年的《九三學社章程》總綱盡管未直接提九三學社傳統,但為以后的《九三學社章程》總綱對九三學社傳統的明確表述奠定了基礎。如1992年的《九三學社章程》總綱對九三學社傳統的表述是: “本社在近半個世紀實踐中,努力奮斗,不斷前進,形成了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共親密合作的光榮傳統。”1997年和2002年的《九三學社章程》總綱對九三學社傳統的表述都是“三個堅持”:“半個多世紀以來,本社弘揚民主與科學的精神,形成了堅持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堅持自我教育、不斷進步的優良傳統。”

2007年的《九三學社章程》修正案起初對九三學社優良傳統“三個堅持”的表述進行了兩點補充:“堅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形成了對九三學社優良傳統“五個堅持”的表述。但在九三學社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部分代表對“五個堅持”的表述有些意見。因此,九三學社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后《九三學社章程》定稿時,九三學社優良傳統的表述基本采用了賀國強同志在九三學社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所致賀詞的提法:“半個多世紀以來,本社秉承愛國、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同中國共產黨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宏偉事業中風雨同舟,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攜手前進,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團結奮斗,發展成為一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維護國家安定團結的重要力量。”

綜上所述,我認為從社史研究的角度看,我們在高度認同“愛國、民主、科學”是對九三學社優良傳統最準確最精練最科學表述的前提下,也應承認2007年的《九三學社章程》修正案起初對九三學社優良傳統“五個堅持”的表述,即堅持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堅持自我教育、不斷進步,堅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同樣是比較準確和科學的。可以這樣說:“五個堅持”與“愛國、民主、科學”,都是九三學社優良傳統的基本內涵,只是表述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其實,從更多的表述角度、更大的時空范圍和更深的研究層次看,九三學社優良傳統的具體內涵還可用政治堅定、目標明確、忠于人民、獻身科學、認真學習、勤于思考、修身為先、恪盡職守、與時俱進、以人為本、和而不同、兼容并包、艱苦奮斗、顧全大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求真務實、積極進取、善于創新、無私奉獻、甘為人梯、不辭辛勞、不畏困難、奮力拼搏、勇挑重擔、“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等來表述,只是對這些甚至更多的具體內涵,究竟應該如何全面把握、準確提煉和科學概括,究竟怎樣才能形成九三學社廣大成員的共識,今后還有待于社史研究者的深入研究和立體思考以及廣大社員的集思廣益和開放性探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连| 吕梁市| 枣阳市| 安丘市| 浮梁县| 磐安县| 文安县| 石台县| 屯留县| 常宁市| 湟源县| 德化县| 八宿县| 黎川县| 蕲春县| 南郑县| 宁安市| 高雄县| 东至县| 邵武市| 营口市| 尤溪县| 周至县| 扶绥县| 杭锦后旗| 武冈市| 峨边| 措勤县| 新郑市| 新野县| 丰都县| 汝州市| 郸城县| 乐都县| 温宿县| 黄浦区| 青阳县| 漳平市| 手游| 贞丰县|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