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上班第一天,驚聞我的恩師徐僖院士不幸仙逝,萬分悲痛!回想在四川大學讀書和工作的日子,他對我的教誨與幫助,萬分感念!他的杰出貢獻和偉大人生,只要點擊百度搜索,就可從方寸知概貌,令人萬分敬仰!
我認知徐老始于1984年。那年我考上川大化學系高分子專業碩士研究生。從萬縣師專出發前,有一位從成都科技大學畢業的老師對我說,徐僖教授是我國塑料專業的奠基人,世界聞名,我從此記住了這個名字。到川大選課時,竟然有徐僖教授講授的《高分子化學原理》,我毫不猶豫的選了。當時由于選他課程的學生太多,聽說要減掉幾個,我趕快去他辦公室拜訪。徐老親切地接見了我,還問了許多我的個人情況,最后說“你來聽吧,可以加凳子!”
徐老求學艱難。他出生于南京。小學、中學、大學輾轉于上海、南京、重慶、貴州等地。對萬縣和重慶有很深的情結。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前3天,他隨父母逃難到四川,就讀于內遷到萬縣的金陵大學附屬中學,1938年夏考入重慶南開中學,后來考入當時內遷貴州的浙江大學化工系,以后考入美國賓州李海大學化工系攻讀碩士學位。他為豐富實踐經驗,放棄了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到美國柯達公司精細藥品車間實習。南開中學“允公允能”和浙江大學“求是”的校訓,使他在青年時代就具有無私無我,苦干實干,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鮮明個性。
徐老愛國如家。他的姐夫張祖培曾是“五•卅”慘案時期圣約翰大學反帝斗爭的一位學生領袖,滿懷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豪情,這對年輕的徐僖影響很大。1944年12月,日本侵略軍攻進貴州,他隨導師到內遷四川永川縣的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擔任助教。在日本帝國主義者侵華戰爭期間,徐僖顛沛流離、奔走東西,閱盡祖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慘景,使他把自己的未來和祖國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獲知新中國即將成立的喜訊,他毅然于1949年5月乘美國“威爾遜號”輪船回國。途經香港時,受到刁難和阻撓,幸得著名科學家侯德榜等人幫助,最后舍棄所有行李,隨身只帶一小箱筆記資料及一臺小打字機飛赴重慶,投奔父兄。由宋慶齡主辦的《中國建設》雜志曾向海內外報道了徐僖回國的消息。
徐老逆境創新。1949年冬,徐老受聘為重慶大學化工系副教授,后受命籌建重慶棓酸塑料廠,任副廠長兼總工程師。1953年受命籌建中國高校第一個塑料專業。1957年以后,徐老政治上多次遭受沖擊,在工作中也遇到重重阻力,但絲毫沒有動搖他為振興中華而奮斗的決心。1960年,他在下放勞動期間,編著出版了中國高校第一本高分子教科書《高分子化學原理》,被譽為“中國塑料之父”。“文化大革命”中,徐老被扣上“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飽受折磨,右眼因此成疾,且因得不到妥善治療而失明,但他仍然沒有動搖自己的信念,為軍工單位和地方企業解決了許多重要技術難題,后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發明獎和多項科技進步獎。繁重的工作和各種壓力進一步損害了徐老的健康,他經常帶病工作。1980年5月,徐僖因咯血不止,住院治療,切除了左下肺。2個月后,他不顧醫生勸阻,提前重返工作崗位。1985年國防科工委等授予徐僖“國防軍工協作先進個人”稱號。徐老在高分子降解、共聚、氫鍵復合、高分子共混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特別是成功地研究開發了五棓子塑料,為國爭了光。
徐老生活簡樸。他父親學徒出身,母親心地善良,都靠勤勞理家。徐老繼承了父母的美德,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充滿同情。2003年,徐老曾獲得第三屆四川省科技杰出貢獻獎,他把50萬元獎金全部捐贈給貧困學生。幾乎每個學生都知道徐老的習慣,他收禮最多只收一盒茶葉,在外講課和兼職也從不收取任何費用。我和家人多次去看望他,相見都是在書房里,慈祥的師母總是在一旁忙綠。我們帶去的禮物絕大部分都被退回,有時還要帶回他送給我們小孩的東西。他說,年紀大了,消費少,東西多了是浪費,年輕人更需要。他發表文章的稿費,一般都全數交給合作者。有些不便推掉的稿費和評審費,他全部存放工作單位,有的捐助給災區人民重建家園。有次中央電視臺要拍攝我和徐老的鏡頭,記者看到他簡陋的房子十分吃驚,連說真沒有想到。徐老一心撲在工作上,把工作視為生命,年逾九旬,仍然堅持每天去辦公室工作。直到去世,徐老一直生活在川大老舊的教師樓中,家中除書籍外,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
徐老愛生如子。他195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被評為中國首批博士導師,1989年建立高分子材料博士后流動站。他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對待,從學習、生活、戀愛到結婚、工作、家庭,關心關懷無微不至。他的教學特點是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概念,注意觀察學科發展的最新動向,隨時用國內外本學科的新成就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實、更新教學內容。他擬定的研究生學位論文題目大多數是當代高分子材料學科中的熱點,完成的論文一般都參加了國際學術交流,刊登在國內外有關學科的重要期刊上。徐老胸懷寬闊,毫無保留地對學生和中青年教師傳授他的科學思想和學術見解,不知疲倦地指導和幫助他們選擇課題、爭取項目、解決難點,引導他們占領學術制高點。他對學生的學術道德要求極其嚴格,對學生的論文逐字逐句審閱,對實驗數據仔細查核,絕對不準弄虛做假。徐老是我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主席,他評審很細很嚴,提問很深很專,過關極難,至今記憶猶新,難以忘懷。1991年我和趙華明教授等完成的《分形理論在分子科學中的應用研究》成果,經過徐老的嚴格評審,精準把關,最后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甲類)。多年的辛勤耕耘,徐老主持的學科點累計已培養研究生、本科生、進修生近8000名,可謂桃李滿天下。徐老是我國高分子材料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是我國高分子領域杰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1989年,國家教委授予他“高分子材料學科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國家級優秀獎”,中國化學會授予他“高分子化學育才獎”。1991年徐老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徐老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是勤學的一生,是創新的一生。他一生光明磊落,正直無私,淡泊名利。他德高望重,深受敬愛。他的最大心愿是“中國人能在世界上普遍受到尊重”。他的人生格言是“人生的樂趣在于無私奉獻”。“徐僖”二字的本意,就是一人給眾人帶來快樂!徐老的科研成果已經造福于人民,他應該欣慰和安息了!他的不幸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是我國科教界的重大損失。但是,一代宗師光照人間,他的事業將永垂不朽,他的英名將流傳千古!(李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