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密碼:

用心血譜寫科學春天

——憶九三學社植物分類高級工程師鄒垣


初登廬山 勇于追夢

鄒垣的夢想是從廬山開始的。廬山,臨長江,鄱湖聳峙,為天下奇山,千百年來,吸引了國內外許多有識之士慕名而來。抗戰前夕,廬山植物園開始籌建,那時為全國第一家。條件差,設備簡陋,生活艱苦,人員也不多,由于日本侵華戰爭摧殘與破壞以至于關閉停辦。抗戰勝利之后,廬山植物園恢復重建,那時鄒垣即登山參加培訓學習。

1947年,鄒垣從江西省立武寧師范高師班畢業。由于他從小對家鄉山山水水的摯愛,毅然決然放棄了自己的老師專業。到廬山植物園拜我國著名植物學家,后稱現代“植物園之父”的陳封懷教授為師,立志獻身于植物分類與園林事業。

他挑著簡單的行李和書籍,從武寧縣石門鄉出發,先步行后乘汽車,擠在一些衣衫破舊的山民之中,駛往九江,然后登廬山。從山腳到山頂,海拔1200多米,僅是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路邊雜草,灌木叢生,古木蓋天,真是一派“山深谷壑無田疇,人煙斷絕林木稠”的景象。抗戰后的植物園,到處是殘墻敗壘,滿目蒼夷。住的是工棚,吃的是酸菜、野筍。油、鹽、米、醬油、醋等全靠肩挑背扛,從山下運上去。無論工作、學習、生活都十分艱苦。照說,鄒垣是可以不吃這個苦的,因為那時他已從師范畢業任教了,但為追求夢想,放棄了當教師的相對安定的生活條件,愿當植物園一個見習生,只能得到一個普通工人的待遇。鄒垣在陳封懷教授領導下,憑著一腔爭強好勝的勁兒,克服了種種困難,白天跟領導專家在園內搞規劃設計,然后指導民工栽樹、育苗、管理,有時四處奔走,采標本,挖野生苗;晚上在煤油燈下自學英語、植物生理、土壤、森林病蟲害、氣象、植物分類、引種馴化、資源調查等專業知識。在名師指導下,邊做邊學,他如饑似渴地學著,常用“天才出勤奮”等名言警句來鞭策自己。經過幾年不懈地努力,終于把一本本、一堆堆專業書啃了下來。又用實干加苦干精神,摸清了廬山和附近山脈植物資源分布。有一次外出大漢陽峰,晚上風云突變,烏云滾滾,閃電交加,把他們自己搭的帳篷掀掉,馬燈打翻在米袋上,第二天吃著煤油味的飯,堅持調查,采集標本,直至完成任務返回。

年輕的鄒垣同志,對事業懷著滿腔熱忱,經過七八個春秋奮斗,理論與實踐逐步趨向成熟,1951年晉升為技術員。廬山許多同事稱他“植物分類小專家”。1956年參加了陳封懷教授主編的《廬山植物園栽培植物手冊》的編寫工作,此書于1958年由中國科學社出版。

命運坎坷 信仰不移

正當事業起步,壯志滿懷,追夢植物分類和園林事業時,1957年一場反右風暴席卷而來,鄒垣深受其害,被劃為右派,開除公職,關進高墻鐵窗,勞改三年,婚后新娘因而離去。但他人心如鏡,有些知心朋友偷偷來探望他,寬慰他,叫他相信黨,相信人民,總有一天會水落石出的。同事們把他參加編寫《廬山植物園栽培植物手冊》的稿費存入銀行,等他出獄后使用。

后來他又被移送果園改造,他憑著對事業的忠誠,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想方設法提高果園產量。他分析了這片果園低產量原因,主要是紅壤性質差,肥力不足,透氣、保水性不良,再加南方紅壤長期雨淋,缺磷少鈣現象嚴重,影響了果樹生長發育、開花結實,從而導致落花落果。摸清情況后,鄒垣同志向領導提建議,訂措施。在獄中,他成為果園栽培、病蟲害防治,肥水管理、冬季整技等技術指導者。最終使低產果園大幅度增產,鄒垣因此立功受獎。

1961年,鄒垣同志到九江專署林科所,不僅恢復了工作,還重建了家庭。這時他心情異常激動,猶如經歷狂風暴雨襲擊的羔羊,更覺得陽光的溫暖,更覺得黨的政策英明。他渾身像有使不完的勁,決心要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所以他在百里長江大堤、千里鄱陽湖畔,搞防護林營造研究時,常風餐露宿,涉水調查,為尋找適合耐水、抗風樹種而奔波。同時又把亞高山珍惜樹種如金錢松、鵝掌楸、水杉等引進林科所,做低海拔栽培試驗。1963年,他對贛西北九嶺,幕阜山脈林區引進森林植被調查,先后多次進入林區、采集植物標本約3000余號,整理編寫了《修水、武寧植被調查報告》,并在九江林業科技刊物發表。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因為是知識分子,又有歷史問題,被列入“牛鬼蛇神”之類,遣返原籍,交群眾批斗,監督勞動改造。重建的家庭再次拆散,他又一次被推向絕境。然而,他在逆境中是強者,沒有沉淪。經顛沛流離,回到家鄉,在親戚朋友支持下,繼續結合植物分類專業,為社隊培育苗木,采集種子,把偏僻小山村培育的種苗,設法變成種苗目錄,油印傳單,郵寄給有關單位,推銷到全國各地。就在這時,廬山植物園賴書坤研究院來到九嶺山脈的主峰武陵巖調查,了解植物區系分布,邀請鄒垣前往。高山陡坡,浮石遍地,他倆踏著亂石,一步一步向上攀登。一不小心,鄒垣一腳踩在活動的巨石上,隨之滾滾而下,腳被卡在石縫中,動彈不及,賴先生急忙撬開巨石,拉出腳,已青腫出血,不能行走了,只好送醫院治療。他在醫院里,吃不好,睡不著,未等痊愈又第二次攀登了,終于獲得成功,弄清了該地區植物分布情況。

鄒垣生活中,碰到的逆境是很多的。但正如一句名言所云:“誰也不期盼逆境,然而逆境能夠贈予你一次人生的大轉機------或沉淪、或崛起。”鄒垣在逆境中,不是沉淪,而是崛起。

科學春天 碩果累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方針和對知識分子政策,尤其是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全國科技大會”之后,稱為“科學春天”的時刻到了,鄒垣又獲得第二個春天。1976年他回到由專署改為地區的林科所工作。他除8小時工作外,抓工作之暇和星期天,查閱資料,抄寫文獻,編寫書稿等。因工作關系,我與鄒垣同志協作籌建“贛北樹木園”,1987年改名為“九江珍惜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庫”。此時,鄒垣同志已58歲了,常帶病上班、出差、開會,為“贛北樹木園”操心奔忙。記得在1984年底,赴湖南、廣西引種,火車票已經買好,卻迎來了風雪天氣,一夜大雪,冰天雪地,天灰蒙蒙地,我問他是否啟程,他說:“年底了,還是走吧!”于是我們披著大衣,提著行李,不得不繞開積雪厚的地段而走。他常犯胃病和低燒,還是日夜兼程,晚上有時住不上房間,就在走廊、舞臺柱子、洗澡室邊上加鋪。在那時引種的觀光木,是國家首批重點保護樹種,原產廣東、廣西等一帶,經過幾年露天越冬實驗,現樹高已達二十多米,已基本適應廬山生長,是引種栽培緯度的最北點,對該樹研究擴大馴化栽培、地理分布,具有很高科學價值。后經多次這樣引種,把“九江珍惜瀕危植物物質資源庫”建成了七個園,即木蘭園、松柏園、樟楠園、山茶園、藤本園、竹園、搜集園等。經省內外專家多次評審,一致認為“此庫籌建基礎扎實”,這里面有鄒垣同志多少心血與勞動呀!

1984年,鄒垣同志負責《九江市鄉土樹種開發利用研究》課題,在鄉土樹種調查時,他帶領課題組同志們到修水、武寧、都昌、彭澤等地調研,在所有高山峻嶺,尋找資源,觀察生態環境。他每天早晚,整理采集標本,有時手持放大鏡,細致觀察標本與記錄。在采集標本、晴天翻曬、陰天烘烤,然后壓平、標號、消毒、裝訂、貼標簽、包裝等流程上,鄒垣先生吃了很多苦,費了很多心血。1989年12月,該課題最終獲得了“九江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1986年10月,鄒垣同志在原采集標本基礎上,繼續努力,共鑒定樹木蠟葉標本5000余號,配上拉丁學名,編寫成《贛北樹木名錄》一書,記載了贛北地區自然與引種栽培的喬、花、藤樹種103科,340屬,1140種。其中自然分布807種,引種栽培333種,均按科、屬、種系統排列描述。此書由全國著名植物學家陳封懷教授作序,譽為“是十分值得稱贊的工作”,認為此書出版“無疑有助于當地農、林、園藝事業發展”。1988年底,此書榮獲九江市科協優秀著作一等獎。

1977年、1978年鄒垣同志還先后發表了《池杉撩溝填砂扦插育苗實驗》、《江灘營造池杉放浪林實驗》、《平原主要綠化樹種耐水淹性的調查》;1984年參加編寫《江西森林》一書(其中防岸林一節);1987年參加編寫《江西植物志》一書(負責編寫楊柳科和無患子科),鄒垣同志是該書編委之一。

鄒垣同志,在科學春天里,用一生心血寫就植物夢想,終于成為了一名卓越地植物分類省級工程師。由于他信仰“民主與科學”,鄒垣同志于1985年4月加入九三學社。2018年4月5日離世,享年93歲。(文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市| 天津市| 长岛县| 襄城县| 宁陕县| 江永县| 江津市| 延安市| 金华市| 长阳| 宝兴县| 钟祥市| 昌黎县| 保定市| 兴山县| 齐齐哈尔市| 儋州市| 南和县| 祁门县| 剑阁县| 正镶白旗| 大英县| 华蓥市| 绍兴县| 吉木萨尔县| 舒城县| 金华市| 莫力| 宜兰市| 山东省| 图木舒克市| 车险| 余姚市| 炉霍县| 江华| 棋牌| 丹凤县| 西昌市| 湾仔区| 云安县| 锦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