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聞周報》是民國時期著名新聞時政周刊。1924年8月由胡政之(1889—1949)在上海創刊,自1927年第4卷起遷往天津,1936年第13卷起又遷回上海,1937年12月27日停刊,共出版13年又5個月,發行量最高時達二萬五千多份。
《國聞周報》誕生于近代中國的多事之秋,期間有軍閥混戰、北伐戰爭、國共兩黨對抗、抗戰爆發等重大歷史事件,也有統一與自治、民主與獨裁等眾多思潮的爭鋒。《國聞周報》對時事記載準確,加之連續出版的特點,使得該刊成為后世學人研究民國史的重要參考資料。中國臺灣著名歷史學家沈云龍曾評價《國聞周報》“實為我國定期刊物中歷史最久、銷路最廣,而又最具史料價值的一份周刊,應為研究近代史學者所公認。”
(《國聞周報》封面)
《國聞周報》第一卷第一期(1924年8月3日)至第三卷第六期(1926年2月7日)設有“名人錄”欄目,第三卷第七期(1926年2月28日)至第十四卷第五十期(1937年12月27日)設有“時人匯志”欄目。根據1926年2月7日《國聞周報》第三卷第六期記載:“名人錄”一欄,多取材于軍政界,后以范圍似嫌狹隘,故改為“時人匯志”。為此《國聞周報》曾刊登廣告“征求本國學商軍政各界名人照片”“凡各界重要人士,不分男女,均可刊載”。
瀏覽《國聞周報總目》可發現,“名人錄”和“時人匯志”刊載的人物中,至少有褚輔成、顏福慶、胡庶華、鄒秉文、王家楫、王卓然、李祖蔭等七名九三先賢。現將七名先賢的資料按時間為序摘錄如下,供學習研究參考。
(褚輔成1925年8月2日《國聞周報》第二卷第二十九期)
(顏福慶1929年10月13日《國聞周報》第六卷第四十期)
(胡庶華1931年5月11日《國聞周報》第八卷第十八期)
(鄒秉文1932年1月25日《國聞周報》第九卷第五期)
(王家楫1934年1月1日《國聞周報》第十一卷第二期)
(王卓然1933年8月14日《國聞周報》第十卷第三十二期)
(李祖蔭1934年8月27日《國聞周報》第十一卷第三十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