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2年1月17日,央視CCTV-10科教頻道《解碼科技史》欄目播出了人物專題報道“夜空中最亮的星—王選”。2008年,我國發現的一顆編號為4913號的小行星,被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賦予了一個新的名字—“王選星”。節目從這一視角切入,詳盡介紹了王選院士曲折傳奇的科研人生。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是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在“王選星”命名證書上寫著這樣一串文字:謹以我臺發現的國際編號為4913號的小行星譽名為“王選星”刊布于世,永載史冊——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王選星”命名證書
王選在查看用漢字激光照排系統輸出的報紙膠片
智能手機、數字電視,便攜式計算機……智能化設備如今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無論在家里、地鐵上、公交車上,亦或是辦公室,從亮起的屏幕中,我們都能夠輸入、獲取或傳輸中文信息。從古老的鉛排鉛印,到現代電子設備中出現漢字的身影,實現這項突破的重要奠基人,就是王選。他的一項發明,使中國人使用了幾千年的古老漢字,一步跨入了光電交織的電子信息時代。
王選院士夫人陳堃銶教授講述原理性樣機研制的艱難歷程
上世紀70年代,讓漢字自由出入計算機曾一度被認為是“難以完成的任務”。王選團隊攻堅克難,研制成功“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技術”,成功破解了這一難題,讓我國印刷業從“鉛與火”的時代邁入“光與電”的新紀元,為信息時代漢字和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創造了條件。
王選紀念室叢中笑講述王選老師的科研故事
王選團隊研制激光照排的過程,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國民經濟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和轉變的時期。他在當時科研條件十分簡陋、外國廠商大舉進軍中國市場、許多人自信不足、崇尚引進的困難挑戰下,緊跟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時代腳步,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堅持“科技頂天、市場立地”,實現了漢字信息處理和激光照排系統的產業化應用,成為自主創新和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的典范。作為“科技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者”,王選被國家授予“改革先鋒”“最美奮斗者”等榮譽稱號。
2022年是九三學社中央原副主席王選院士誕辰85周年,讓我們通過節目領略這位科學大家在科研道路上百折不撓的奉獻精神和勇于進取的創新精神;讓我們將目光投向木星和火星之間,追尋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王選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