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德率九三學社中央調研組在渝調研時指出:
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 促進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
2003年8月15日 九三學社中央辦公廳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日前率領九三學社中央調研組在重慶市就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進行專題
![]() | 調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洪紱曾和林毅夫等專家學者參加了調研。韓啟德在調研期間指出,要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中共十六大精神,善于發現和總結廣大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經驗、新做法,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把農村勞動力資源充裕的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一步推進城市化進程,促進城市與農村的協調發展。 8月8日至8月14日,韓啟德一行在重慶市有關領導的陪同下,冒著高溫酷暑先后赴萬州區、開縣、合川市、萬盛區等地考察,聽取了當地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的報告,與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 |
門,以及農民工返鄉創業代表進行了座談,并走訪了魚泉榨菜公司、“詩仙太白”集團、力帆集團等農民工比較集中的企業。14日上午,九三學社中央調研組與重慶市有關領導就此次調研情況交換意見,韓啟德在會上發表了講話。
韓啟德對重慶市近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對重慶市在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方面取得的經驗和好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他說,重慶市委、市政府從基本市情出發,確立“大城市帶大農村”、“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的戰略思想,緊緊抓住三峽庫區移民和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充裕的優勢,把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一大產業來抓,大規模地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政策得當、措施有力、成效顯著,并創造出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學習和推廣。 韓啟德說,農村勞動力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大力推進農村 | ![]() |
勞動力轉移,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推進城鎮化和農村小康建設進程,是當前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中共十六大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近年來,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特別是《國務院辦公廳關
![]() | 于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通知》發布后,各地加強了對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的管理和服務工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了較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但在肯定成績同時也應看到,在進一步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依然有許多阻力需要克服,而在新階段產生的新問題,又亟待加以重視,加以解決。如,在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認識和定位,在農民工的擇業、戶籍、權益維護、勞動生活條件、工傷保險、培訓教育、子女入學等方面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農民工素質偏低,組織和管理機制尚不健全、不完善等等。這些問題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歷史上形成的城鄉二元化結構在短時期內難以打破。因此,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是一個大課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解決這一問題也需要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 |
韓啟德指出,當前大力推進農村勞動轉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明確勞動力轉移工作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定位,在
調查研究、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進行科學規劃;組織勞務輸出要注重品牌效應,注重信譽、形成特色;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和教育,建立健全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在農村義務教育中加入有利于促進職業技能發展的內容;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將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相結合,與農業合作化組織形式創 | | 新相結合;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 ,“輸出勞動力,引回生產力”;因勢利導,加強農民工外出打工的組織工作,建立勞務信息網,完善和發揮中介組織職能,加強與用工地方與企業定點聯系,促進農民工由自發流動轉向有組織流動;加強和規范勞動力市場建設,打破區域封鎖,形成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區域市場體系,加大勞動法的實施力度, |
為農民工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大力發展城市二三產業、個體私營經濟以及社區服務業,注意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不斷拓展就業空間,增加就業崗位,使進城農民有工可做、有業可依。
| |
韓啟德強調,廣大人民群眾在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過程當中,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出新鮮經驗和好的做法。我們應該發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良傳統,善于發現和總結人民群眾創造的這些新鮮經驗,并適時加以推廣。這樣,我們的各項工作就能不斷取得進步,我們的各項事業就會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