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政協邢臺市十三屆五次會議上,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邢臺市委主委劉貞哲以《以“千斤糧、萬元錢”為引領,加快農民增收步伐》為題,做大會口頭發言;市政協常委、社市委副主委王莉萍執筆的《關于我市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胡占軍委員執筆的《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武東生委員執筆的《以“畝均論英雄”改革促高質量趕超發展》、史曉雷執筆的《關于加快發展我市跨境電子商務的建議》等被作為書面發言進行交流。
關于我市中醫藥事業 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近年來,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成為共識,尤其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更是體現其特色和優勢,“十四五”期間將是良性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市把中醫藥事業作為邢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部署謀劃,政策支持,全力推進,中醫藥事業迎來高質量發展機遇。
一、我市中醫藥產業發展現狀
我市是扁鵲中醫藥文化發祥地,在中醫藥資源稟賦等方面具備優勢。市、縣中醫院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中醫診療能力和健康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中醫藥政策體系逐步完善;現有千畝以上中藥材示范園(區)51個,形成了“一區一帶”的產業區域分布格局:以巨鹿縣為核心的東部平原產業區,主要種植金銀花、枸杞等,面積約19.5萬畝,成為地理品牌。以內丘縣、信都區為核心的西部太行山產業帶,種植酸棗、王不留行、黃芩等中藥材品類達到50多種,僅酸棗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成功入選第四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內丘縣還是全國知名的酸棗仁生產、銷售集散地,市委市政府大力助推“邢臺酸棗仁”區域公用品牌,酸棗產業前景良好;中醫藥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中醫藥文化活動蓬勃開展,中醫藥康養產業初具規模,以“健康邢臺”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全面推進。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中醫藥市場主體薄弱。中藥材種植偏散,且少、亂、雜;中藥生產企業缺乏龍頭性支撐,沒有形成邢臺特色的品牌競爭力;作為三產的中醫藥服務業尚不完善,一二三產業融合不夠。二是中醫藥事業投入不足。三是扁鵲文化需要進一步挖掘。當前,全國一些地方都在利用扁鵲品牌,搶占中醫藥康養高地,我市的扁鵲文化品牌挖掘利用不充分。四是中醫藥方面專業人才匱乏,基層中醫人員流失,診療水平不能滿足需求。
三、幾點建議
(一)突出高質量發展理念。按照中醫藥“一法一條例一綱要”的要求,持續推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科學編制邢臺市“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貫徹市委市政府的高質量趕超發展目標要求,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我市經濟結構調整中的作用,落實好《關于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實施積極的中醫藥強市戰略。
(二)加快推進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市級中醫重點??平ㄔO,推進市中醫院創三甲、重點縣中醫院創三級,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堅持中西醫并重并進,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建立健全適合我市中醫中藥發展的政策體系、管理體系、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發展中醫藥康養保健服務, 滿足群眾多樣化中醫藥健康需求。
(三)中藥材種植實施品牌化控制。規劃道地藥材基地建設,結合“千斤糧、萬元田”工程,突出做強酸棗仁、金銀花、枸杞等具有地域優勢的特色中藥材種植,形成主導方向明確、專業化水平較高的中藥材種植區和種植帶,配套建設中藥材產銷流通商貿基地;支持龍頭企業、種植大戶做好品牌建設和名牌產品認證,鼓勵道地產品加入國家中藥材流通追溯平臺,打造全省中藥材的品質高地。
(四)延伸中醫藥產業鏈條。依據平原、丘陵、山區地域特點,制定中醫藥與一二三產業結合規劃,逐步形成集中醫藥文化、中藥材種植、藥企生產、休閑旅游、養生養老等要素融合的中醫藥產業新模式。充分掌握國內外康養產業的動態和發展趨勢,積極應對老齡化趨勢,立足我市和周邊區域的人口結構和社會需求,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新業態。
(五)發揮中醫藥示范縣作用。重點打造內丘縣、巨鹿縣、信都區、沙河市和臨城縣五大中醫藥產業基地,實施中藥材種植提質增效、中藥材集散加工基地、中醫藥健康服務、中醫藥養老康居、中醫藥創新發展和中醫藥人才傳承及培養六大工程。積極引導君臨藥業、恒利制藥、國金藥業等藥企做強做優,謀劃并實施一批中醫藥重點項目,推動邢臺市中醫藥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六)建立中醫藥發展的長效機制。積極為中醫藥發展“引智借力”,依托省內外醫院、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培訓制度和緊密合作關系,培養中醫藥方面的緊缺人才;建立吸引、穩定基層中醫藥人才的保障機制,做好對中藥材種植基地、龍頭企業的技術指導,促進中藥生產企業與科研機構進行全鏈條合作;持續提升扁鵲文化影響力,使之成為邢臺文化IP,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