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696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香山飯店成功召開。石家莊九三學社市委主委、河北醫科大學法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馬春玲教授和石家莊九三學社市委委員、河北醫科大學委員會主委、河北醫科大學法醫學院副院長李淑瑾受邀參加會議。
本次會議圍繞“揭示生命領域三大基本科學問題,解析人體能量信息網絡傳遞機制”為主題,展開了“量子計算、醫學干預和生物芯片”“生物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新范式”“系統醫學與數字生命系統”“腦能量信息網絡圖譜與生物計算技術”四個中心議題的學術討論。
在本次會上,石家莊九三學社市委主委馬春玲教授談了自己觀點,她認為,針對“系統醫學與數字生命系統”中心議題,應該就醫學課程內容進行改革和創新。目前醫學課程體系中人體解剖、組織學、生理學、人體代謝功能的數據基本上基于人體成年后數據,缺乏人體由出生到衰老各個階段尤其是重要的發育階段數據,因此,要把本次會議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除了各個層面進行大力宣傳外,更重要的是醫學生在了解醫學之初起,就有知識體系做支撐。建議利用計算醫學的大數據應用范式,檢索人體由出生到衰老各個階段人體結構、生理功能、代謝規律等文獻,出版相關教科書。
李淑瑾教授則認為:人體由50萬億個細胞組成,每個細胞由20萬億個原子組成,每個原子由飄忽不定的能量組成;所以,解析結構的本質是解析能量。要從物質層面探索結構與結構之間的關聯關系和相互作用,從信息能量層面探索能量之間的關聯關系和相互作用。“四方上下曰宇,往來古今曰宙”,探析在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空間人體結構和功能的變化,這是“宇”的影響;探析不同年齡階段人體結構和功能的變化,這是“宙”的影響。人并非獨立存在于宇宙中,人是天地孕育的產物,應遵循天地規律研究人的生命活動,用研究天地的范式研究人,結合天地的變化研究人,不能只獨立地研究人。
經過開放式討論,會議最后達成共識。倡議發起以數字生命與全息人體為主旨的重大科學研究戰略計劃,驅動生命科學研究進入數據密集型科學發現的新范式,促進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深度融合發展,全面認知生命活動本質,解析人體全息生命系統,解密人類生命健康密碼。
據了解,香山科學會議由國家科技部發起,在國家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創辦,相繼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學部、中國工程院、教育部、中央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農業農村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門的支持與資助。會議實行執行主席負責制。會議以評述報告、專題報告和深入討論為基本方式,探討科學前沿與未來。(崔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