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雨過天晴。魯山縣觀音寺鄉太平保村村民委員會門前一片果園內,車厘子樹長得郁郁蔥蔥,冬桃樹枝掛上了指頭肚兒大的桃子,顆顆晶瑩惹人喜愛。
“入春以來天氣和順,每棵果樹掛果都很好。”果園內,九三學社平頂山市委會辦公室主任陳延庭與觀音寺鄉扶貧辦主任李艷輝談論著果樹的生長情況。
放眼望去,四周一片碧綠,特別是距離果園東北邊一公里處的山坡上,新栽種的桃子、梨、杏樹等也都嫩芽吐翠、生機勃勃。
荒河灘上建果園
觀音寺鄉位于魯山縣城西北部,轄區內11個行政村,貧困村曾占7個。2015年,九三學社平頂山市委會與該鄉結成了扶貧對子,與太平保村也從此有了交往。
為把工作落到實處,九三學社市委會近年來先后16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幫扶工作。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市委會主委張電子多次帶領專家前往指導。2016年,在九三學社市委會協調下,九三學社河南農業大學委員會相關專家教授也趕往觀音寺鄉,為脫貧工作出謀劃策。
觀音寺鄉果樹種植歷史悠久,不少群眾都有種植管理經驗,但該鄉卻沒一個成規模的特色果園。在九三學社市委會的建議下,觀音寺鄉政府決定在太平保村建設特色果園。
好好的土地要種果樹,村民們聽后頭搖得像“撥浪鼓兒”,誰都不愿出讓土地。
為改變村民觀念,鼓勵、引導村民脫貧致富,九三學社市委會把建果園這一項目定在了太平保村村民委員會門前的70多畝荒灘上。之后他們多方協調籌措資金10萬元,并在九三學社河南農業大學委員會幫助下選購來車厘子和冬桃樹苗,使曾經的荒灘地變成了今天的特色果園。
“去年這些車厘子和冬桃都掛果了,口感特別好。”觀音寺鄉黨委副書記王玉諾說,她也沒想到,一個曾經長滿雜草的荒灘地,如今成為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是這座果園,讓該鄉不少地方變成了“花果山”。
太平保村村民常俊兵因母親有病、妻子身體不好,他家成了村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讓常俊兵家過上好日子,2017年,九三學社市委會籌資5萬元,為常俊兵家安裝了家庭式光伏發電,每年僅此一項收入就6000多元。
“不是他們幫扶,俺現在也脫不了貧。”常俊兵說,九三學社市委會還給其安排了公益崗位,使其每月又多了300元收入。此外,前幾年九三學社市委會又給他家送了3頭豬崽,使他家2018年成功脫貧。
“現在電視也有了,去年還安裝了寬帶,沒事時上上網、看看電視,感覺現在的日子非常幸福。”常俊兵高興地說。
其實,像常俊兵這樣的家庭,九三學社市委會在觀音寺鄉幫扶很多。
“特別是逢年過節時,他們沒少給村民們捐贈物品。”李艷輝說,2018年,九三學社市委會還給石坡頭村修建了道路、安裝了路燈,并聯系愛心企業為貧困村民提供了公益崗位。又籌資兩萬余元給太平保村捐贈了辦公桌椅和電腦,改善了該村的辦公環境。
在太平保村緊鄰245省道旁邊,有一片一眼望不到頭的莊園。莊園名字叫“太平保村紅鷹創業工程示范基地”。該莊園占地16000余畝,建設于兩年前,由太平保村一家合作社經營。莊園內栽種有桃、杏、梨、車厘子以及特色紅薯等物。
“如果不是九三學社市委會的傾力幫扶,這個地方到現在恐怕還是荒山。”莊園負責人胡保偉說,從開始建園到現在,九三學社市委會多次帶專家、教授到莊園指導,而且全村500多戶村民,有400多戶村民以股份形式加入了莊園,并因此帶動周邊350余名村民在莊園務工,特別是栽種的西瓜紅紅薯,目前尚未成熟,就已接到了300多噸的銷售訂單。
“他們為俺村沒少出力,真的感謝他們。”太平保村黨支部書記常其峰說,也是在九三學社市委會幫助下,他們村如今還變成了“觀摩村”,經常有人前來參觀學習。
“下一步打算繼續與九三學社河南農業大學委員會專家教授聯合,把觀音寺鄉作為共建單位,定時為該鄉提供科技服務。”九三學社平頂山市委會副主委張萍說。(胡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