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這樣一群人,在小區、醫院、卡口、巡邏隊中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但他們的努力貫穿整個疫情防控始終,他們就是莆田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的工作人員。九三學社荔城區支社社員蘇美婷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哪里有需要人手,可以叫上我”,這是蘇美婷于9月12日向九三學社莆田市委領導發出的信息。9月13日她就被抽調到指揮部綜合協調組,當上了一名“數據”志愿者,同其他人員一起,每天進行基礎數據的匯總與交換,保證把最全面、最準確的信息第一時間匯總后上報,為莆田市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學準確的數據,成為名副其實的“幕后英雄”之一。
數據是最能直接反應疫情變化情況的,準確的數據是領導、專家研判疫情、制定防控措施、實施病人救治方案的基本依據,因此做好數據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數據要符合客觀事實,更要準確無誤,這背后離不開整個工作團隊夜以繼日的努力。蘇美婷的工作內容是在每天的8:00、16:00、24:00將簡訊報送給國務院聯防聯控工作組以及每天10:00、16:00將階段性的疫情防控情況報莆田市政府辦公室,其他時間還要和同事一起審核數據。
由于基層各負責報送數據的人員都在抗疫一線,他們沒有多余的時間去整理,報送的都是各自角度的基礎數據。蘇美婷和同事們常常統計了大半天,發現數據對不上,只能返工回去重新統計。每一次的數據都要兩三個同事反復審核后才敢上報,因此,每報送一次數據就要花1個多小時的時間。由于數據報送具有時效性,有時相關部門反饋數據對不上,這時候也要重新再核對數據,看看出入在哪兒,作出相應解釋或說明。
蘇美婷每天早上8:00左右到指揮部,先查看前一天報送的數據,然后收集當天0:00-8:00時段更新的初篩陽性名單、確診名單、核酸采樣、外環境消殺、隔離點、病例類型數據以及查看媒體報道關于新增的疫情風險等級調整等內容,同時還要核對當天新聞發布會需要的數據,直至報完24:00的數據已經是次日凌晨1:00多。她說:“下班路上,有時候走路都輕飄飄的,有瞬間就要睡著的感覺,這時候就盼著有張床可以直接躺下,那該有多美啊。可有時候,過了睡點,躺在床上反而睡不著了,頭腦特別清醒,想著第二天又要早起,越要強迫自己入睡越清醒。”這種情況在全市確診病例增加數減少為個位數時,才好轉一些。
9月24日晚,指揮部里充斥著凝重的氛圍。“在知道荔城區醫院初篩出現1例陽性病例后,大家都特別緊張,都在等待最終的結果,此次此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蘇美婷說到。9月25日凌晨0:14,第一種廠家試劑檢測為陰性,稍松了口氣;凌晨1:03,四種試劑檢測全部陰性,確定這個病例不是陽性后,才完全地放松下來。5個小時左右的等待是如此的煎熬,又如此的漫長。
從對防疫工作的全面了解到與“戰友”溝通方式的不斷完善,蘇美婷在指揮部的工作實踐中快速成長著。“我參加工作8年了,自認為積累了一些機關工作經驗。但此次在指揮部的工作使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加改進,主動向老同志多取經,不斷地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我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這場戰役即將迎來勝利。”
共克時艱,莆田九三人全力以赴......
(社莆田市委 許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