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們聽到最動聽的兩個字,叫“回歸”;我們突然熱愛的一種交通狀態,叫“堵車”;我們迫不及待要上街去體驗的,是嘎鬧忙……
今天,九三學社閔行區委副主委、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副院長劉軍也是人群中倍感快樂的一員。他回憶起兩個多月抗疫工作的點點滴滴,十分動情。不可想象的困難、前所未有的挑戰、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我們好好紀念……
劉軍回憶說,本輪疫情暴發以來,他的工作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直到今天,那些場景還歷歷在目……
疫情暴發之后,第一個階段主要的工作就是到各處“采樣”。談起當時的情景,劉軍說:“那時候抗疫工作剛開始,有一次兩三百人集中在一個園區,準備出發分頭去做核酸采樣,這樣的場景讓人很是觸動,當時很多醫生下班都沒有休息就直接來到了這里……”
從四月初期開始,劉軍的抗疫工作進入第二個階段:他接到了閔行區政府建立疫情防控救治小組的工作安排。更多的挑戰迎面而來。
“首要問題就是當病人急劇增加時,如何快速收治?我們根據形勢,建立了三家定點醫療機構?!逼渲杏幸患叶c醫院的建立過程是劉軍獨立完成的,“閔行北部的這家定點醫院,是我帶著團隊在兩天時間內建成的。同事們還一直在里面工作,收治陽性病人。”劉軍介紹說。“另一個難題,就是怎么轉移?轉移哪些重癥病人?病人治療的需求是非常多的,尤其在初期。患新冠肺炎的同時還兼有其他很多疾病,事實上是特別困難的,我們盡可能想辦法讓他們能夠得到及時的救治。”
有一個病例的救治過程,讓劉軍印象深刻?!坝幸晃焕先?,80多歲,突發急性心梗,我們立即啟動了閔行區內的專家會診。專家一直認為心肌梗塞診斷明確,安裝支架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但當時我們周邊都不具備手術的條件,時間不等人,我絞盡腦汁,找到了只見過一面的華山醫院北院(定點醫院)朱會耕副院長(九三學社社員),又在他的牽線搭橋下,聯系上了未曾謀面的華山醫院北院欽秀侖副院長。在我再三請求下,他說:讓病人轉過來吧?!?/p>
那天晚上九點半,劉軍收到了一條華山北院同事發來的短消息——“手術成功”?!斑@位老人我也不認識,但是能救下老人一條命,我非常開心?!?/p>
在轉運救治的過程中,劉軍和他的同事發現閔行區有部分醫院,對老年陽性患者開展綜合救治的能力和條件不足?!澳菚r開始,我們就一起建立了一個上海市級專家會診的平臺,跟老年醫學中心的四位教授建立了固定的對接關系。每天把老年患者的情況在線上進行會診,后來情況逐漸好轉。很多病人使用了會診后所確定的治療方案,很快就緩解了癥狀。”
這個平臺的建立,對劉軍來說意味著工作進入到第三個階段,疫情防控總態勢逐漸向好,定點醫院的人數在逐漸減少,治療等工作也漸入常規,如何做好后續治療,以及怎樣實現在疫情過后轉向正常醫療工作狀態,都有待劉軍和他的同事們去努力和奮斗。劉軍說,一切的初心就是為了治病救人,這是一名醫護人員應盡的職責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