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1日,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重慶法院貫徹執行《反家庭暴力法》的總體情況,介紹了重慶市高法院、市公安局、市婦聯聯合印發的《關于在全市建立一站式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工作機制的紀要》,此項紀要的形成來源于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巴南區工委主委、巴南區法院副院長劉秀榮基于巴南區反家暴顯著成效而在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上提交的政協提案“反家暴,在全市基層派出所、婦聯組織推廣人身安全保護令一站式申請的建議”的推動。
劉秀榮同志在家事審判中發現:為了保障社會穩定、維護家庭和諧,2016年3月,《反家庭暴力法》正式確立了人身保護令制度,該制度的出臺對防止家庭暴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立法規定的原則性和技術限制,以及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缺乏具體的操作指引,導致實踐中出現標準把握不統一、程序設計不明確等問題,影響了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實效性。主要表現在適用范圍厘定難、訴訟階段舉證難、認定難、身安全保護令執行難。導致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審查流程過于繁瑣。從提交申請到法官拿到案件,往往超過24小時甚至72小時,影響了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審判效率和對當事人權益的保障。
為此,巴南區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依法保障婦女、兒童等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通過社會聯動,搭建“3(法院、婦聯、公安)+N”聯動平臺;為便利維權,深挖家暴源頭,在案發地即基層派出所、婦聯組織開展一站式申請,由接警民警在報警回執添加家暴核實情況,由警官或婦聯干部通過重慶法院公眾服務網易訴平臺申請,法官在線審核二十分鐘,受害人在基層派出所就能收到法官電子簽章的人身安全保護令,震懾了施暴者;為把家暴預防在未發之時,借力全國首個電視巡回法庭播出的《法官理家事》節目加大反家暴宣傳。目前人身保護令的一站式申請已在巴南區探索實現,在申請及發出人身保護令中巴南區居全市首位,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20日,巴南區法院共審查受理人身安全保護申請356件,發出人保令301件。巴南區建立起了矛盾糾紛“一體化”司法確認機制,在“易解”、“易訴”平臺增加電子簽章、司法文書逆向傳輸、人保令申請等便民功能,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零跑腿,最快二十分鐘,受害人就能在基層派出所收到法院簽發的人保令,大大提高了申請效率。
《關于在全市建立一站式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工作機制的紀要》吸納了劉秀榮同志的建議和巴南反家暴的有效便捷的一站式機制。該文件指出,為及時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重慶市公安局、重慶市婦女聯合會就在全市建立一站式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工作機制達成共識。將共同全面推動一站式多元化解糾紛和訴訟服務建設,切實保障受害人特別是婦女、未成年人及老年人合法權益。在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申請上,《紀要》也明確指出,除受害人或者其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情形以外,派出所在接處警、婦聯組織在接待群眾時,經受害人或者其代理人申請后,由派出所或者婦聯組織協助其通過重慶市智慧法院易訴平臺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人民法院簽發人身安全保護令裁定后,再通過重慶智慧法院易訴平臺委托派出所或者婦聯組織向當事人送達。人民法院及派出所、婦聯組織要加強對被申請人的法治教育,并通過回訪了解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執行情況。對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當事人,由人民法院采取司法懲戒措施予以處理。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婦聯正通公眾號等多媒體平臺向市民介紹一站式人身安全保護機制的流程,便于當事人了解及掌握申請程序。(劉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