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晚上8點37分,在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微信群里,市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道季發了“關于加快世界級生態島綜合決策平臺建設的建議”提案文本,并這樣寫道:“趙中平同志的這個提案,讓我們完成他的心愿,需要聯名的委員告訴我一下,謝謝。”
“我聯名,支持!”張培志、黃勇平、封亞培、朱建偉、王訓國、張悅、徐滕崗、朱云等……九三學社社員中,不少市政協委員第一時間紛紛響應。
“這件提案的課題調研主持人和執筆者,是崇明區環境監測站總工程師、九三學社崇明區委副主委、崇明區政協常委趙中平。去年12月,他在工作中突發心梗,再也沒能醒來。”李道季深感痛惜。
李道季說,2006年和2008年,崇明區環境監測站承擔了兩次環境本底調查監測工作。這項大規模工作,是為了給上海市政府發布的《崇明生態島建設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提供生態狀況的基礎數據,這兩次調查監測的主要負責人都是趙中平。《綱要》發布之后,需要建立一套評價生態質量變化情況的預警監測評估體系,承擔這一工作的還是趙中平。由于沒有相關先例可以參考,他和相關技術人員反復測試、建模、比較,最終在“壓力—狀態—響應”模型基礎上,創新性地設計出“崇明生態環境指數”(CMEEI)。該指數可以科學地反映生態建設成果,并于2011年6月通過評審,一直沿用至今。為了使監測工作遵循現行、有效的技術規范,趙中平還負責編制了3.5萬字的《崇明區環境監測站質量手冊》(第七版)。
趙中平在日常工作和調研中發現,由于各類生態環境數據分散于各個部門、單位,并各自建設了數據平臺,加上平臺接口與數據結構呈現多樣化,造成各部門、各單位信息孤島和數據共享壁壘,缺乏整個轄區層面的數據與信息共享。
“趙中平提出了不少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比如以區城市運行管理平臺為基礎,構建世界級生態島綜合決策平臺;持續實施生態預警監測網絡和信息管理平臺的優化,為生態島綜合決策平臺提供全面的即時的生態環境數據;整合崇明區生態環境局內部業務系統,構建崇明‘智慧環保’信息平臺,輔助生態島綜合決策平臺實現生態環境數據的智能識別和監控預警等。”
目前,崇明正努力打造具有引領示范效應的世界級生態島。“趙中平的心愿,是想通過加快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綜合決策平臺,完善對生態大數據進行系統整合、分析與共享,無疑將有助于政府管理部門對世界級生態島建設進程進行綜合研判、環境風險預測預警、重點工作會商評估、政策措施制定等,助力崇明生態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如今‘心愿’變‘遺愿’,我們有責任替他完成。”李道季說。
1月21日深夜,在對文本進行又一次精心梳理后,李道季提交了這件提案,參與聯名的委員有16位。“這件提案已被立案。” 1月22日清晨,他從市政協信息系統中獲悉。“我們將持續關注提案的辦理。” (轉自政協頭條 顧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