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應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農牧技術推廣中心邀請,九三學社青島市委組織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溫海深等3位科學家,赴內蒙古自治區開展“鹽堿水養殖”專題調研。這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何玉英、吳文廣等社員專家針對“鹽堿地治理”所提建議受到相關部門重視后,圍繞“向鹽堿水域要糧食”進一步開展的跨省份合作調研。
鹽堿地治理是國家大文章。我國鹽堿地面積約15億畝,其中低洼鹽堿水域約6.9億畝,多處于閑置狀態。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青島市九三學社社員中現有涉海科研人員200余名,如何開發利用閑置鹽堿水域資源,為踐行“大食物觀”、構建食物安全保障體系開辟新途徑,一直是九三學社青島市委的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該委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圍繞“鹽堿水漁業高質量發展”主題,多次舉辦“議政日”活動,廣泛征集“金點子”,取得了較好的議政效果。
社員們調研發現,目前我國鹽堿水域資源及利用存在鹽堿水宜漁水域的環境資源家底不清,基礎研究相對滯后;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產學研合作成效不高;缺乏標準化養殖技術,尚未形成鹽堿水漁業示范區等問題,制約了鹽堿水漁業快速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社員們建議:盡快摸清自然資源家底,開展鹽堿水水質、水生生物和底質等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為鹽堿水漁業發展提供真實客觀的現狀數據。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制定鹽堿水漁業資源開發利用評估技術標準,開展耐鹽堿生物種質資源鑒定和評價,引進培育新品種,研發養殖新技術,為鹽堿水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充分發揮國家產業政策引導和財政資金扶持作用,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鹽堿水漁業產學研合作基地,促進科技成果早日轉化落地。
就內蒙古地區的鹽堿水養殖業發展,社員們認為可在鹽堿水漁業基礎較好的鄂爾多斯市率先打造國家級鹽堿水漁業產業園區,積極探索多品種、多元化的綠色增效養殖模式和鹽堿水漁業綜合利用模式,完善繁育、養殖、加工和銷售全產業鏈的鹽堿水漁業產業技術體系,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我國鹽堿水漁業高質量發展。(九三學社青島市委 姜玉蘭 譚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