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密碼:

袁翰青


袁翰青(1905年9月7日—1994年3月2日),出生于江蘇通州。有機化學家、化學史家。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44年參加民主科學座談會(九三學社前身)。九三學社第二屆中央理事會理事,第三、四、六、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袁翰青于1905年9月7日出生于江蘇省通州市(今南通市)的一個商業(yè)職員家庭。父親是商店職員,略有文化,望子成龍,對袁翰青自幼嚴格要求。1919年,袁翰青從南通縣立第一高級小學畢業(yè),考入南通師范學校。1925年畢業(yè),隨即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1929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并被公派赴美留學。1929年赴美,在R亞當斯教授指導下研究聯(lián)苯衍生物的變旋作用,發(fā)表了《聯(lián)苯的立體化學——光活性2′-硝基-6′-羧基-2,5-二甲氧基聯(lián)苯及其鹽類的變旋作用》這篇論文,文中指出在銅存在下,使1-碘-2,5-二甲氧基苯與1-硝基-2-溴-3-甲酯基苯進行縮合反應后,對其產(chǎn)物進行皂化可制得2′-硝基-6′-羧基-2,5-二甲氧基聯(lián)苯。他還研究了鄰位上帶有較大基團的光活性2′-硝基-6′-羧基-2,5-二甲氧基聯(lián)苯的變旋作用,并用左旋的番木鱉堿、辛可寧或馬錢子堿與這種聯(lián)苯衍生物作用,制成了它們的鹽。經(jīng)拆分后得到光活性的聯(lián)苯衍生物,發(fā)現(xiàn)其鈉鹽在水中的外消旋速率比游離酸在有機溶劑中的慢,若以純乙醇為溶劑時,鈉鹽比游離酸容易消旋,從而發(fā)現(xiàn)了聯(lián)苯衍生物的變旋作用。在《取代基對某些光活性聯(lián)苯的外消旋速率的影響》一文中,他發(fā)表了5種5′位上帶甲氧基、甲基、氯、溴和硝基的2-硝基-6-羧基-2′-甲氧基聯(lián)苯的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并對這些衍生物和2-硝基-6-羧基-2′-甲氧基聯(lián)苯的外消旋速率進行了比較,通過對5′位上帶有不同基團時對外消旋速率的影響,以及5′位上的取代基的作用機理研究,發(fā)現(xiàn)5′位上帶氯或溴的游離酸比帶甲基或甲氧基的更穩(wěn)定,尤以帶硝基的最為穩(wěn)定,從而提出了外消旋速率受這些基團的極性影響的看法,對立體化學和異構現(xiàn)象的研究做出了一定貢獻。1932年,袁翰青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留校任助教。

1933年底,袁翰青辭去美國伊利諾大學助教職務回國,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學化學系,任教授,講授有機化學、化學文獻、高等無機化學等課程。同時,繼續(xù)他在美國時關于有機化合物變旋作用的研究工作。在研究2,2′,4,4′-四溴-6,6′-二羧酸聯(lián)苯和N-苯磺酰基-8-硝基-1-萘基甘氨酸及其類似物的消旋作用時,他發(fā)現(xiàn)這類化合物較易消旋,但在堿中最不穩(wěn)定,并得到了前人未曾得到過的這種酸的左旋體固體化合物,對發(fā)展芳香族合化物的立體化學起了一定的作用。

他還合成了α-噻吩丙氨酸,研究了二甲基二碘化碲的偶極矩和結構。在1940年發(fā)表的《用冰點降低值測定某些異羥肟酸、肟和腙的構象》論文中,他應用冰點降低法,通過比較順式和反式兩種異構體的締合因子來確定它們的分子內部的空間排列。他用這種方法區(qū)別了兩對異羥肟酸(順式和反式乙基苯氧肟酸,順式和反式乙基-4-甲基苯氧肟酸)、兩對肟(順式和反式糠醛肟,順式和反式3-苯基亞氨基-d-樟腦肟)和四對腙(順式和反式硝基甲醛苯腙,順式和反式樟腦醌苯腙,順式和反式樟腦醌乙酰腙,順式和反式樟腦醌腙)的構象。1947年他在發(fā)表的《氫鍵的研究Ⅱ用冰點降低值測定某些順式和反式異構體的構象》一文中指出,用冰點降低法可以確定順式和反式β-氯巴豆酸及順式和反式1,2-環(huán)己二醇的構象。這被認為是氫鍵理論在立體化學上的應用。

1937年,日軍大舉侵華,江南淪陷,中央大學等高校和一些科研機構紛紛內遷四川和云南。為了發(fā)展我國西北部地區(qū)的科學和教育,袁翰青沒有隨校遷往西南,而是于1939年離開南京去了大西北的甘肅省蘭州市,擔任甘肅科學教育館館長。針對當時西北地區(qū)教育情況,他在館內設立了實驗室,供當?shù)刂袑W生做實驗,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學習書本知識,對提高教學質量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944年,袁翰青在蘭州參加民主科學座談會(九三學社的前身)。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袁翰青回到北京,被聘為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講授有機化學、化學文獻等課程。后來擔任北京大學化工系主任,兼任北京師范大學和輔仁大學教授,講授化學史等課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袁翰青于1950年被任命為文化部科學普及局局長。1952年調任商務印書館總編輯。1955年又調任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秘書長。1956年后歷任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研究員、代理所長。參加翻譯了大量的蘇聯(lián)各種文摘和文獻資料,向不懂俄文的科技人員和干部介紹了當時蘇聯(lián)的科學技術成就,這對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起到一定作用。袁翰青在我國科技情報事業(yè)中擔負組織、領導工作,使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不但收藏了大量國內外情報資料,還與世界各國建立了廣泛的聯(lián)系。該所現(xiàn)已建成具有世界水平,并能與世界先進國家進行聯(lián)機的科技情報中心,成為發(fā)展我國科技事業(yè)的一個重要部門。這些成績的取得,袁翰青傾注了數(shù)十年的心血。

20世紀50年代,袁翰青開始從事化學史,特別是中國化學史的研究。他認為研究工作應遵循3個原則:(1)要有正確的歷史觀點,即必須應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論證和評價化學史中每一事實。(2)發(fā)明和發(fā)展并重。必須重視化學知識在發(fā)展過程中的積累和突破的相關性,既不能偏重研究最令人興奮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如造紙和火藥,又不能偏廢化學知識的積累和傳播。(3)對史料必須審慎處理。首先要注意史料的可靠性和歷史的真實性,孤言片句不足以構成有力的論證,同時還應該識別偽書的存在。在研究古代的化學工藝時,尤其需要用實物來證明。

煉丹術是中國化學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袁翰青考究了煉丹術的歷史和人物,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袁翰青指出,有關我國煉丹術的文字記載絕大部分都搜集在道教的叢書《道藏》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1)《太清石壁記》介紹煉丹的方法;(2)《丹房須知》介紹煉丹的場所(龍虎丹臺)和煉丹的注意事項;(3)《石藥爾雅》解釋了煉丹家所用的許多藥物的隱名;(4)《金石簿五九數(shù)訣》講述煉丹所用藥物、產(chǎn)地、提煉方法和鑒別真?zhèn)蔚姆椒ǎ?5)《感氣十六轉金丹》介紹點汞成金的方法。煉丹術無論在實驗操作技術的發(fā)明或無機藥物的應用方面,都替近代化學做了一些開創(chuàng)性工作,是化學發(fā)展的開端。

造紙術的發(fā)明是中國對人類文化的重大貢獻,但紙是誰發(fā)明至今仍有爭議。袁翰青認為,許多古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勞動人民從生產(chǎn)實踐中得到的,往往無法歸功于個人。這些發(fā)明在出現(xiàn)一定時間后,有可能被某些人予以總結,并在技術上提高一步。造紙術的發(fā)明也不例外。推想起來,西漢時的漂洗絲綿工人很早便采用蠶絲纖維制紙,并用于書寫,這就是紙字有“纟”旁的由來。后來紙的原料才由動物纖維變?yōu)橹参锢w維,這是發(fā)展的必然?!妒窌防镌涊d,東漢宦官蔡倫以魚網(wǎng)為原料,把民間發(fā)現(xiàn)的紙加以改良后獻給皇帝,所以蔡倫只能是造紙術的改良者,而不是發(fā)明者。造紙術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產(chǎn)物,在蔡倫之前就已有紙的說法更合乎史實。

袁翰青曾研究過豆腐的起源問題,他指出:我國歷代關于淮南王劉安發(fā)明豆腐,并在劉安所著《淮南子》一書中有記載的傳說是不可靠的。據(jù)袁翰青初步查考,書中較早提及豆腐者是在宋朝。11世紀末,寇宗所著的《本草衍義》中有“生大豆……又可為腐,食之”一語。同期蘇軾所做的詩有“煮豆為乳脂為酥”一語,并在注釋中說明“謂豆腐也”。12世紀陸游曾在詩中寫道:“拭盤推進食,洗鬴煮黎祁”,并注明:“蜀人名豆腐曰黎祁。”由此可見,制造和食用豆腐自然是在11世紀的宋朝,不能證明會早到唐朝或漢初。

袁翰青對中國化學史的許多方面都有過深入的考究,根據(jù)他的3個原則,表述了他獨到的見解。他在其著作《中國化學史論文集》中介紹了中國古代陶器的制造工藝;中國古代的煉銅技術;中國古代哲學中有關物質的理論;中國制糖的歷史,以及歷代幾種重要本草中的無機化學知識等,對研究我國的化學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袁翰青還對今后中國化學史研究的方向和方法提出了4點建議:(1)文獻的查考要與實驗工作相結合?;瘜W史的實驗工作可分兩類,一類是根據(jù)古書里的方法進行重復實驗,如選擇幾種《抱樸子內篇》里所敘述的煉丹方法,在實驗室進行驗證,看看究竟發(fā)生什么變化,這樣做能更客觀地總結煉丹家的成就。另一類實驗是對古物進行化驗,從而為考證提供可靠的科學根據(jù)。(2)注重民間手工業(yè)傳統(tǒng)技術的調查研究,這對化學史研究很有幫助。因為我國至今仍有一些生產(chǎn)方法和幾百年前的方法大同小異,如果我們將調查到的民間傳統(tǒng)技術去與古書的記載對照,就可以追尋出這項技術發(fā)展演變的輪廓。(3)古代科學技術知識不像近代科學技術分類嚴謹,古代學者往往涉獵多種學科,如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就有關于天文、數(shù)學、地質、地理、化學、礦冶等方面的論述,所以研究古代化學史的人不能忽視對其他學科歷史的了解。(4)外國研究科學史的學者曾對我國的化學史料做過一些研究,可以借鑒和參考。袁翰青的這些建議有助于化學史的研究。

袁翰青歷任第一至第七屆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委員、第六屆、第七屆常委,長期擔任中國化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

主要論著

1HCYuan,RAdams,Stereochemistry of DiphenylXXIIIO(jiān)ptically Active 2 ,5Dimethoxy2′nitro6′Carboxydiphenyl and the Mutarotation of Its Salts ,JAmChemSoc,1932,54:2966~2973.

2HCYuan,RAdams,Stereochemistry of DiphenylXXVIThe Effect of Substi tution on the Rate of Racemization of Certain Optically Active Diphenyls,JAmCh emSoc,1932,54:4434~4443.

3HCYuan,TTHsu,Optical Isomerism of2,2′,4,4′Tetrabromo6,6′dica rboxybiphenyl,JChinese ChemSoc,1935,3:206~212.

4HCYuan,TTHsu,The Investigation of NBenzenesulfonyl8nitro 1naphthylalycine and Analogous Compounds,JChinese ChemSoc,1936,4:131~41.

5HCYuan and HCLi,Synthesis of αthienylalanine,JChinese ChemS oc,1937,5:214~218.

6HCYuan,Remark on The Dipole Moment and Structure of Dimethyl Tellur onium Diiodide,JChinese ChemSoc,1937,5:219~222.

7HCYuan and KCHua,Determination of Configurations of Some Hydroxami c Acids,Oximes and Bydrazones by Means of Cryoscopic Data,JChinese ChemSoc, 1940,7:76~101.

8HCYuan,Studies on the Hydrogen Bond,ⅡDetermination of Configuratio ns of Some Cistrans Isomers by Means of the Cryoscopic Data,1947,15:102~106 .

9袁翰青,我國化學史的研究概況與參考資料,化學通報,1954,10:493~502。

10袁翰青,周易參同契——世界煉丹史上最古的著作,化學通報,1954,8:401 ~406。

11袁翰青,推進了煉丹術的葛洪和他底著作,化學通報,1954,5:239~244。

12袁翰青,從道藏里的幾種書看我國的煉丹術,化學通報,1954,7:339~350。

13袁翰青,中國化學史論文集,三聯(lián)書店,1956。

14袁翰青,蔡倫之前我國已經(jīng)有紙了,中國輕工,1980,5:12。

15袁翰青,關于豆腐的起源問題,中國科技史料,1981,2:84~86。

16袁翰青、應禮文,化學重要史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轮台县| 安塞县| 兴业县| 屯门区| 哈尔滨市| 榆树市| 宜宾县| 望奎县| 繁峙县| 平远县| 长汀县| 连州市| 松原市| 揭东县| 原平市| 奉化市| 榆中县| 新和县| 大田县| 南和县| 敦化市| 双辽市| 渭源县| 志丹县| 思茅市| 金沙县| 大宁县| 北川| 舒城县| 循化| 伊宁市| 吉木乃县| 丘北县| 通海县| 兴宁市| 昭苏县| 陆川县| 甘肃省| 米泉市| 丰县| 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