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密碼:

尹文英


尹文英(1922年10月18日—),女。出生于河北平鄉。昆蟲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第六、七、八、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尹文英出生于河北省平鄉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947年畢業于中央大學生物系后,任中央研究院動物所助理員,1950年轉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63—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此后,內部整合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昆蟲科學研究中心至今。

新中國成立初期,尹文英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由于淡水養魚業的迫切需要,尹文英開始從事魚類寄生蟲和魚病防治的研究。由于池塘養殖魚類——青、草、鰱、鳙是我國特有魚種,國外并無可借鑒的參考資料,只有白手起家、從頭開始。1953年,尹文英等在浙江菱湖養魚區設立魚病工作站,開展魚病病原調查、防治試驗和門診,根據群眾養魚經驗并通過試驗研究,總結出一套比較完整的防病養魚措施,向全國推廣,并形成由水產部門制定的淡水養魚操作規范的主要內容。他們對十幾種流行廣、危害大的魚病,找出了有一定療效的藥物和措施,在全國推廣使用,基本上控制了淡水養魚業中魚病嚴重危害的現象;同時,在工作中積累病理學和其他基礎研究數據和資料,為建立我國魚病學奠定了基礎。因成績顯著,他們獲得了第一屆國家自然科學獎和中國科學院優秀科研獎。

1963年尹文英調到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工作。在一個偶然機會,發現了我國以前尚未有記載的原尾蟲,此后,她對我國原尾蟲的分類、區系、形態、生態、生物地理、胚后發育和比較精子學等進行了系統研究,提出了原尾蟲系統發生新概念,制定了新的分類體系,得到了國內外有關學者的好評。這是我國動物系統分類學方面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也為我國原尾蟲研究走在世界前沿做出了卓越貢獻。這項工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1采集調查和種類記述。由于原尾蟲身體微細(長05—20mm),又生活在土壤中,給采集調查帶來很多困難。尹文英及其研究組克服種種困難,跋山涉水,走遍各種土壤類型地區,在我國各省區的近千個小區進行采集調查。截至2009年,記述了197種,其中包括173個新種、19個新屬和4個新科,約占世界已知種(748種)的四分之一。1965年,她發現了形態獨特的紅華蚖,并據此建立了一個新科——華蚖科。這一發現引起國際同行的極大興趣,認為是自意大利Silvestri1907年首次發現原尾蟲以來的一件大事,是原尾蟲研究歷史上最為激動人心的事件,并且將華蚖科載入1987年英國出版的《伊姆氏昆蟲學教程》第10次修訂本中,同時贊譽尹文英為當代原尾蟲學家的四大權威之一。繼華蚖之后,尹文英又陸續發現了旭蚖、滬蚖、中國蚖、多腺蚖、異蚖、麗蚖等十幾個新屬,不但為原尾目各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找到新的證據;而且總結了它們的特征,這些特征在經典的分類系統中也難以包容。

2提出尾蟲系統發生新概念。多年來,著名的原尾蟲專家們一向認為有氣管系統的古蚖是原尾目中最原始的類群,理由是:①氣管系統是祖征,在演化過程中漸漸消失;②原尾蟲是由多足類動物演化而來,腹足的節數和毛數越多,就越是原始類型。尹文英在研究有氣管系統的古蚖和華蚖的胚后發育時,發現它們的前幼蟲期是沒有氣管系統的,蛻一次皮發育成第Ⅰ幼蟲時,才出現氣管系統。證明古蚖和華蚖是從無氣管系統的祖種演化而來。以后,她又對原尾目8個科、16個屬的21種不同原尾蟲進行了比較精子學研究,發現無氣管系統的蚖科種類的精子為螺旋體狀,有頂體和鞭毛;而古蚖和華蚖的精子則是既無頂體又缺鞭毛的盤形和球形。這也有力地證明了古蚖和華蚖不是原始的,而是高度特化的類群。由此,尹文英于1983年提出了與前人完全不同的原尾蟲系統發生新見解,認為無氣管系統的蚖亞目種類是較原始的,而有氣管系統的古蚖和華蚖則是較為特化的類群。目前已被國際上有關學者普遍接受。

3原尾蟲新的分類系統的建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各國原尾蟲學家們都以丹麥Tuxen1964年所建立的經典分類系統為準,該系統包括3科、16屬、208種。1983年尹文英根據上述的原尾蟲系統發生新概念,將當時世界上已知屬、種重新分群,建立了與Tuxen完全不同的分類體系,包括2亞目、8科和17亞科的新系統,但是由于我國華蚖科的發現,它的分類地位又成為新的討論焦點。

4華蚖分類地位比較精子學研究。自華蚖科建立以后,由于它形態獨特,且具有氣管系統,對于它的分類地位是接近古蚖還是接近始蚖,爭論不下。歐洲的學者們主張應隸屬于始蚖類,而亞洲的學者們則主張歸屬于古蚖亞目。

1979年尹文英訪問哥本哈根時,就此曾與著名昆蟲學家Tuxen交換意見,遺憾的是并未能取得一致見解。但雙方都認識到只有找出新證據,才能進一步確定華蚖的分類地位。為此,自1981年開始尹文英等與意大利的Dallai教授合作,開展了原尾蟲精子的系統研究。通過10年努力,先后對8科、16屬的20種原尾蟲的精子進行超微結構的觀察比較,發現它們的精子無論從外形上,還是結構上都極富多樣性,主要可分成兩大類:一類為具鞭毛和頂體的長形精子,其演化趨勢是頂體構造漸趨復雜,軸絲邊圍雙微管的數目漸趨增多;另一類精子是既無鞭毛又缺頂體的球形、扁圓形精子,其演化趨勢是形狀逐漸短縮、結構逐漸簡化。這一結果為原尾蟲的系統發生和相互間的親緣關系提供了極為有力的證據,同時也了解到原尾蟲的精子結構和昆蟲的類型完全不同。因此,她思想上產生了“原尾蟲是不是昆蟲”的疑問。為了解決華蚖分類地位的爭論,尹文英首先對華蚖和古蚖的精子做了比較,結果發現華蚖的精子和古蚖的精子都是無鞭毛、缺頂體的高度特化了的精子,這和始蚖科的有鞭毛、具頂體的較原始的精子很不相同。這些結果,促使Tuxen轉變將華蚖歸入始蚖科的主張。在完成原尾蟲比較精子學研究的基礎上,1996年在第20屆國際昆蟲學大會上,尹文英提出了3目10科更完整的分類系統,現已被各國同行專家所采用,成為原尾蟲分類學研究的里程碑。

由于在原尾蟲系統分類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杰出成就,1986年,尹文英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在動物學和昆蟲學教科書中,原尾蟲的分類地位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原尾目,也就是說,原尾蟲是一類無翅昆蟲,這是動物學和昆蟲學的一個“常識”。“堅持真理,不盲從權威,博采眾長,勇于創新”的工作準則再一次讓尹文英站在六足動物系統發生的高度對這一“常識”進行了認真深刻的思考。尹文英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原尾蟲的形態特征不僅與有翅昆蟲差別很大,也與同屬于無翅亞綱的其他兩個目(彈尾目、雙尾目)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在進行原尾蟲比較精子學研究的過程中,也發現原尾蟲的精子結構和昆蟲的精子類型完全不同,這讓尹文英產生了一個更大膽的疑問:原尾蟲真的是昆蟲嗎?

疑問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國內外有關學者的極大關注。要想正確回答這個問題,早先做過的工作已顯得說服力不足。于是,根據現代生物學的發展,尹文英又把目光投向了分子遺傳學和計算生物學,期望借助現代生物學的方法,搞清楚節肢動物各大類群的起源和系統發生等問題,同時也為原尾蟲尋找到最符合演化規律的分類地位。

尹文英指導研究生,借用線粒體DNAcytbCOII,12SrDNA和核糖體18SrDNA全序列和28SrDNA部分序列等分析方法和多種數據分析技術,先后對跳蟲、原尾蟲、雙尾蟲和有翅昆蟲四大類群的系統關系,以及六足動物的分類地位等進行了研究。除了把原尾綱、彈尾綱和雙尾綱,與昆蟲綱并行列入六足總綱外,從初步研究內容和分析結果,提出以下幾個新的觀點: 11999年首次在全世界發表原尾蟲分子分析數據的論文。2對分屬于4個類群的45個代表種以及外群進行了序列分析,結果認為彈尾綱、原尾綱、雙尾綱和昆蟲綱各自都是單系群,不支持雙尾綱分為康和鋏兩個類群的主張。3原尾綱與雙尾綱優先聚為一支,而彈尾綱和它們的關系不穩定、分類地位尚不明確。4從比較形態學和分子測序分析結果,不支持彈尾綱與原尾綱共同組成缺尾綱(IllipuraBrner,1910),建議取消這一分類階元。5從彈尾綱的起源、演化和各項分析結果,對于近來把甲殼動物與六足動物共同組成一個“泛甲殼動物Pancrustacea”的主張是否正確,目前尚難以得出結論。不過,單從六足動物是陸生起源,而甲殼動物是水生起源就很難將這兩大類群合成一個大類,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

此外,從全世界已知原尾蟲的分布情況來看,我國是原尾蟲種類最豐富的地區,特別是西南的云、貴、川,種類多樣性尤為突出。因此,尹文英對我國各地區生物多樣性進行了探討,開展了原尾蟲的生物地理學研究,使用Hennig86系統發生計算機分析程序和Page氏1993的Component生物地理支序分析程序,對原尾蟲各類群的系統關系、特征演化和擴散途徑等進行分析討論,并且對各類群分布的類型和地區關系、分衍替代事件的發生等也做出了分析與假說。這項工作使我國原尾蟲生物地理學的研究迅速趕上國際先進的步伐。

鑒于土壤是陸生生物的載體,也是人類生存與生活所需的物質源泉,歐美學者一百多年前就認識到了土壤動物和土壤微生物一樣,是活化土壤物質循環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始了土壤動物的研究。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交戰雙方急需增產食品,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與改良土壤有關的土壤動物學研究上,在各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科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直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土壤動物學研究仍是很薄弱的學科。上海昆蟲研究所先后開展了白蟻、原尾蟲、螨、彈尾目和雙尾目的研究,為開展土壤動物研究做了必要的準備。1982年,尹文英聯合復旦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的有關學者在上海舉行了一次土壤動物學術交流會,邀請全國10個省市參加,以推動該學科的發展。1987年,由尹文英牽頭,協同6個單位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亞熱帶森林土壤動物區系及其在森林生態平衡中的作用”,在天目山、衡山和岳麓山等地定點、定量、定期進行土壤動物的調查研究。他們從近10000個土壤樣品中,收集到30萬號標本。由于標本涉及8個動物門、20個綱、71個目的600多種動物,尹文英聘請國內外專家共同鑒定,并于1992年主編出版了《中國亞熱帶土壤動物》一書,這是我國第一本有關土壤動物的專著。

1993年,為了繼續深入開展土壤動物學的研究,尹文英又廣泛聯系國內外有關專家,申請到“中國典型地帶土壤動物的研究”基金重點項目,選擇高寒草原區、溫帶林區、暖溫帶林區、中熱帶雨林區和北熱帶滇南河谷區等5個典型地帶,同步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比較。此外,在溫帶(長白山)、亞熱帶(杭州)和熱帶(海南)同時進行土壤動物生態學方面的試驗研究;并在我國中部進行重工業污染和農藥污染對土壤動物的影響及對策等的調查研究。此項目的完成為《中國土壤動物檢索圖鑒》和《中國土壤動物》兩本專著的出版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同時對我國土壤動物學的建立和深入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尹文英不僅在科學研究領域中做出了卓越貢獻,而且治學嚴謹、平易近人,在多次國內和國際合作項目中,都能與合作者團結和睦、愉快相處,出色地完成任務。她平時重視對青年科技人員的培養。1990年,她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生導師。此外,她還多次獲得上海市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勞動模范和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迄今為止,尹文英已發表論文、專著和譯著等近200篇(冊),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中科院優秀科研獎1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1990年獲得政府第一批特殊津貼。1998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主要論著

1 Yin WY,Sproston N.G,Studies on Monogenetic Trematodes of China,Parts1-5Sinensia,1948,19(1~5):57~85

2 尹文英,中國淡水魚寄生橈足類鳋科的研究,水生生物學集刊,1956,(2):209~270。

3 尹文英、林慕恩、徐恭愛、陳燕新、匡溥人、朱心玲,中國淡水魚類錨頭鳋病的研究,水 生生物學集刊,1963,(2):48~117。

4 尹文英,中國原尾蟲的研究 Ⅱ有管亞目的一新科,昆蟲學報,1965,14 (2):186~ 195。

5 尹文英,華蚖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系統分類上的地位,昆蟲學研究集刊,1981, (2):161~170。

6 尹文英,原尾蟲系統發生新概念及其起源與分類地位的探討,中國科學,1983,B輯 (8):697~706。

7 Yin WY,Yang YM,Xue LZ,Dallai R,A “13+0” Axonemal Pattern in Spermatozoon of Neocondeellum Dolichotarsum (Insecta,Protura)JUltrastruct Res.,1986,(93):179~185

8 Yin WY,Xue LZ,Tang BW,A Comparative Study on Pseudoculus of Protura,2n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Apterygota (EdDallai R) Siena,1986, 249~256

9尹文英、薛魯征,華山夕蚖精子的變化型軸絲和精子形成的研究 (原尾目:夕蚖科),昆 蟲學研究集刊,1987,(7):111~115。

10 尹文英、趙立軍,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原尾蟲區系和種群變動的基礎研究,昆蟲學研究集 刊,1988,(8):43~52。

11 Yin WY,A Biogeographical Study of Protura on Four Subtropical Mountains of China,3r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Apterygota(EdDallai R),Siena,1989,329~338

12 尹文英、薛魯征,原尾蟲比較精子學的研究及其在系統分類學上的重要意義,中國科學 ,B輯,1992,(7):703~711。

13 尹文英等,中國亞熱帶的土壤動物,科學出版社,1992,618。

14Yin WY,Xue LZ,Comparative Spermatology of Protura and its Significance on Proturan SystematicsScience in China,SerB,199336 (5):575 ~586.

15尹文英、謝榮棟、張駿,夕蚖宗生物地理學研究,昆蟲學研究集刊,1993,(11):75~ 82。 

16 Yin WY,Xie RD,Zhang J,Phylogeny and Biogeography of Condeellum Group(Protura:Protentomidae),Entomologia Sinica,1994,1(3):195~240

17 Yin WY,New Considerations of Systematics of Protura, Proc20thInternCongress Entomol,Firenze,1996,(60):1~236

18 Yin WY,Studies on Soil Animals in Subtropical China,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int,1997,(62):119~126

19 尹文英等,中國土壤動物檢索圖鑒,科學出版社,1998,756。

20 尹文英,中國動物志:原尾綱志,科學出版社,1999,510。

21 尹文英等,中國土壤動物,科學出版社,2000,1~339。

22 Yin WYet al.,Pictorial Keys to Soil Animals of China,Science Press,Beijing,New York,2000,727(English Version)

23 尹文英,有關六足動物(昆蟲)系統分類中的爭論熱點,生命科學,2001,13 (2):49~ 53。

24 尹文英、謝榮棟、楊毅明、岳巧云、欒云霞,原尾綱重新分群的特征分析,動物分類學 報, 2002,27 (4):649~658。

25 尹文英,六足動物(昆蟲)是陸生甲殼動物嗎? 甲殼動物學論文集,第四輯,科學出版 社,2003,53~58。

26 尹文英,從泛甲殼動物新假說評述節肢動物系統進化的研究進展,動物學研究,2003,24 ,(1):11~16。

27 尹文英、謝榮棟、欒云霞,從彈尾綱和原尾綱的親緣關系質疑缺尾綱(=近昆蟲綱)的有 效性(六足總綱),昆蟲學報,2004,47 (6):821~829。

28 尹文英、宋大祥、楊星科,六足動物(昆蟲)系統發生的研究,科學出版社,2008,40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沂市| 临安市| 永登县| 隆林| 沙田区| 鄂州市| 九龙县| 嫩江县| 济南市| 通海县| 伊宁市| 固原市| 中江县| 镇远县| 阆中市| 利辛县| 河东区| 宕昌县| 安福县| 清原| 永兴县| 双柏县| 达日县| 海伦市| 泰顺县| 鄱阳县| 吉首市| 翁源县| 韶关市| 遂昌县| 临沂市| 左云县| 浮山县| 凤翔县| 武强县| 儋州市| 京山县| 隆子县| 饶河县| 永州市| 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