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九三學社建社60周年,復旦百年校慶,不禁使我們想起九三學社社員、復旦學子、著名統計學家金國寶先生。
金國寶(1894-1963)字侶琴,吳江同里人。少年時代在家鄉同川小學就讀,后到江蘇兩級師范學堂求學。1914年畢業后考入復旦公學(復旦大學前身)。復旦公學時期,首先重視外語教學,除國文、地理、歷史及倫理外,其他學科都采用外國課本,運用外語教學,學生也以外語回答。其次重視國學,規定學生每月要交出兩篇作文作為考試。金國寶國學根底扎實,頗得國文老師蔣梅笙(徐悲鴻之岳父)賞識。最近其家屬發現金國寶在復旦公學時的作文7篇,每篇有蔣梅笙密圈加點,評語嘉獎。
1917年復旦公學改為復旦大學,金國寶就在這一年畢業,回到家鄉,先后在吳江中學、江蘇省立一中任教。1922年上海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總經理簡照南登報招考一批學生,錄取后由他資助赴美國留學。金國寶經復旦推薦報考錄取后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統計,師從英國統計大師卡爾·皮爾生、美國的歐文·費喧。金國寶獲碩士學位后回國,在中國公學、復旦、暨南各大學教授統計,并任國立上海商學院教務長。當時統計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為教學需要金國寶編寫了《統計新論》、《物價指數淺識》等教材,把統計科學引入我國。
金國寶的復旦同學俞頌華畢業后,在上海《時事新報》社任編輯,主編副刊《學燈》,同時在張東蓀所辦的《解放與改造》半月刊任編輯,俞頌華把一篇列寧著作(英文稿)交金國寶譯成中文,譯文題為《鮑爾雪維克之所要求與排斥》,發表在1919年9月1日出版的《解放與改造》半月刊創刊號上。經近代史學者探索研究,認為這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中譯列寧著作。
復旦校董原由校長聘任,1927年開始,一部分校董仍由校長聘任,一部分校董由學生會推選。金國寶被推選任校董達18年之久。1939年8月,復旦創始人馬相伯在諒山逝世,復旦校長吳南軒曾函金國寶請他代為馬相伯募捐。金國寶復函吳校長云,代為募得五百四十一元(金國寶致吳校長函現存復旦檔案館)。
1928年,金國寶應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邀,以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學習人口統計,并赴歐美考察統計事業。回國后,應南京市市長劉紀文之邀出任南京市財政局長。后經其叔丈人褚輔成介紹到錢新之創辦的交通銀行任總行業務部副經理,上海交通銀行副經理。他雖在銀行工作,仍在復旦兼教統計和從事研究。1934年,金國寶將在歐美考察時所得的大量統計資料,結合他在各校所寫的講義,寫成《統計學大綱》專著。由商務印書館以大學叢書出版。由于該書問世較早,內容新穎,資料豐富,理論聯系實際,體系嚴謹,立刻成為各高校統計學教材,并一直流傳到建國初期。“以后的統計學原理基本上沿襲該書系統及定義編寫,該書的出版對我國開展統計研究,進行統計教學,指導統計業務,了解歐美統計學家的學說起了一定的作用和影響”(復旦大學出版《中國學術名著提要》)。金國寶成為我國統計學奠基人。1948年,朱君毅與金國寶作為我國正副代表,出席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國際統計學會第25屆年會,并成為我國國際統計學會會員。建國后,金國寶辭去中央銀行會計處處長職務,應復旦大學商學院院長李炳煥之邀,回到母校任統計教授,兼統計專修科和貿易專修科主任。1952年院系調整時,金國寶調入上海財經學院教授統計,出版了《高級統計學》、《工業統計學原理》等著作。1953年金國寶經褚鳳儀(褚輔成次子、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介紹,金國寶參加九三學社。當選為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委員,并任第三屆上海市政協委員。1956年2月,金國寶作為上海市特邀代表,參加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聆聽周總理和郭沫若院長的報告,在小組會上作了《發展我國財經教育》的發言。翌日,《人民日報》全文刊載。1959年上海財經學院撤銷,金國寶調入上海社科院任研究員。這時他已年過花甲,體力有所衰退,但還計劃編寫《中國統計史》。每天寫作不輟。1961年僅完成《清代統計》一章就臥床不起。1963年2月因病逝世,享年69歲。1994年11月上海社科院經濟所統計組舉行“紀念金國寶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海復旦、財大、華師大、上海市委黨校等高校統計學教授,上海市統計學會、上海市統計志辦公室、先生生前友好、親屬等出席了座談會并發言,籍此緬懷金國寶的高風亮節及對我國統計事業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