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公布取得二等獎的代表隊,四川省代表隊……”話音剛落,九三學社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委會委員、南溪疾控中心檢驗科副主任技師王小芳和隊友們就激動得跳了起來。這一幕出現在2023年11月,由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衛生與免疫規劃司主辦的2023年全國寄生蟲病防治技能競賽頒獎環節。此次比賽是檢驗人的能力之戰。都說檢驗醫學是臨床醫生的“眼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需要這雙眼睛辨別真偽,為了做好“眼睛”,王小芳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路。
“王老師,你說啥?你會不會搞錯了,你到底行不行呀?!”20多年前的一個下午,母親帶著6歲的孩子到醫院檢查,血常規鏡檢發現許多異常幼稚細胞,王小芳建議馬上到上級醫院進一步檢查,卻遭到家屬的質疑。回想當初,王小芳感慨:“雖然當時的基層衛生院設備落后,人也年輕,病人不信任我,但這些都沒有嚇到我,我相信自己的判斷。”
質疑和困難反而成為她前行路上的強動力。基層設備有限,她就通過鏡下形態反復甄別;病人不信任,她就多與他們交流健康知識。工作25年來,王小芳的專業水平不斷精進,她始終銘記要當好臨床的“眼睛”,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員工”“優秀醫生”“優秀醫務工作者”。
新冠疫情期間,她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也不忘自己作為民主黨派成員的使命。2021年1月,作為實驗室檢測人員的她發現,新冠陽性樣本復核流程不清,缺乏可操作性,為此她積極撰寫了工作建議,被四川省政協和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會采用,這與她無微不至的工作態度和過硬的專業知識密不可分。
2023年初,王小芳又主動請纓參加四川省城鄉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傳幫帶”,結對幫扶四川省甘孜州新龍縣疾控中心。當地平均海拔3500米,氧氣稀薄。但支援的一年時間里,王小芳不分節假日,幾乎踏遍新龍縣的19個鄉鎮,直接服務群眾2000多人,先后開展人員培訓10余次,培訓專業人員近100人。針對新龍縣藏區牧民喜食生肉的飲食特點,王小芳將全縣人口按照東西南北中五點開展寄生蟲病調查,覆蓋1176人,篩查帶絳蟲病38人,長膜殼絳蟲病2人。
如今,一年的援藏期即將結束,援藏不僅是身體的歷練更是精神的一種升華。“未來,無論身在何處,處于何種崗位,我都會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繼續探索微觀世界的奧秘,履行一個醫務工作者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的神圣職責,為‘健康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新聞報》2024年1月8日第20053期A09人物周刊,作者:九三學社宜賓市委 劉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