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密碼:

周志宏: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冶金學家、冶金教育家


 

周志宏(1897年12月28日—1991年2月13日),出生于江蘇揚州。冶金學家、冶金教育家。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周志宏出生于揚州市一個普通銀行職員家庭。1913年從兩淮小學畢業,考入揚州中學。1917年畢業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學。1923年畢業,獲工學院學士學位。1924年去美國南芝加哥煉鋼廠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1925年秋,他進入美國匹茲堡卡內基理工學院,1926年獲冶金碩士學位。他的畢業論文“中錳鋼結構研究”(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e of medium manganese steel),引起了正在匹茲堡講學的被譽為美國冶金之父的A蘇佛(Sauveur)的重視,要他去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蘇佛教授的指導下,周志宏于1927年提前完成了博士論文。在“高速冷卻對純金屬馬氏體組織的形成”的研究論文中,周志宏解決了在尚無真空冶煉設備的條件下,防止純金屬從高溫狀態冷卻到低溫過程中被氧化的難題,為馬氏體相變研究奠定了基礎。哈佛大學教授會議第一年即授予他冶金工程師學位,并為他申請到了海林-介林(Henning-Jenning)獎學金。1928年,他獲得了科學博士學位。隨后,經蘇佛推薦,他到美國國家鋼管公司勞倫鋼鐵廠任研究員。廠方給了他一個不易解決的課題——消除鋼管表面缺陷。不久,廠方主管工程師意外地收到了周志宏的研究報告,驚愕不已,立即給他加了工薪,表示從優續聘。周志宏思鄉回國心切,婉言謝絕了。

周志宏是我國合金鋼與鐵合金生產的奠基人之一。1929年秋,周志宏回到祖國,任南京國民政府兵工署兵工研究委員會助理委員。1930年出任兵工署下屬的上海煉鋼廠廠長。在周志宏主持下,上海煉鋼廠不僅供應兵器用材,還承擔了當時一些重要工程的大型設備的生產。他為錢塘江大橋設計和制造的大型橋座鋼鑄件,經受了半個多世紀的風浪沖擊。他還主持了南京龍潭水泥廠轉窯的6噸大直徑齒輪、逸仙艦主軸的澆鑄和大量軍工鑄、鍛件的生產。

周志宏是我國第一位飛機炸彈制做者。在國外,炸彈是壓制出來的。我國由于沒有大型設備,周志宏因地制宜首創用鑄造方法來制造。由于他嚴格進行冶煉成分的控制和爐后理化檢驗,產品質量有可靠保證。他試驗用我國豐富的錳和鉬代替或部分代替貴重的鎳鉻以冶煉高強度合金鋼,使上海煉鋼廠的產品能與美國、德國的名牌產品競爭,為民族鋼鐵工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1935年,周志宏被派往歐洲檢驗進口鋼材及考察鋼鐵工業。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他立即返回祖國,受命籌備漢陽鐵廠復工。當時兵工署在重慶成立了材料試驗處,他任該處技正(總工程師)兼處長。1942年,兵工署第28廠成立,周志宏又兼任廠長。他領導研制和生產合金鋼廠的產品不僅解決了兵工生產和民用生產之急需,而且把中國冶金技術的發展推向了新階段。當時在政府戰時生產局工作的美國專家格雷罕姆(Graham)和S哈里(Harry)等先后參觀了材料試驗處和合金鋼廠,給予高度評價,并代表美國南芝加哥鋼廠鋼鐵協會聘請周志宏為榮譽會員。

在重慶8年間,周志宏還擔任重慶大學教授。他十分重視對青年的教育培養,帶領和造就出了一批冶金專家、學者,這些人在我國冶金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47年年底,周志宏由重慶到南京,接受交通部聘請,籌備交通部研究所。1948年,周志宏由南京回到上海,等待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周志宏在上海大同大學擔任機械系主任。1951年周志宏在第二次鋼鐵會議上,提出了加強理化檢驗的建議,并接受重工業部委托,在上海辦了一個鋼鐵理化檢驗培訓班,為全國輸送了一批檢驗技術干部。1952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后,周志宏先后任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主任、金屬熱處理教研室主任、冶金系主任、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分校校長、名譽校長。他創辦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建成了具有中間生產規模的熱處理實驗室。經過不斷努力,上海交通大學由當初的金屬熱處理教研室發展為兩個系和四個專業研究所,周志宏為此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培養我國金屬材料和熱處理專業人才、發展我國熱處理事業方面,周志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58年,上海交通大學成立冶金系,他親自帶研究生從事專題學術研究。過去所使用的顯微鏡是靜態的,他很想有一臺動態的高溫金相顯微設備。1957年他赴蘇聯、捷克參觀訪問時,曾用心考察這種設備,可是沒有找到。1962年,他與研究生一起設計,研制成我國第一臺高溫金相顯微鏡。樣品可以在顯微鏡的鏡頭下進行加熱、冷卻和保溫,以觀察或拍下溫度變化過程中金屬的相變過程和組織結構的照片,為動態研究創造了條件。這臺設備經過研究生、青年教師的不斷改進,定型為JD-1型高溫金相顯微鏡。周志宏的“亞共析鋼中魏氏組織長大速率”和“貝氏體相變的動力學特征”,便是在這臺高溫顯微鏡下取得的科研成果。1979年,美國材料科學訪華講學團來上海交通大學講學時,饒有興趣地觀看了這臺顯微鏡下金屬相變的動態,給予了高度評價。

周志宏為我國氧氣頂吹轉爐、頂底復合吹煉和直接還原煉鋼等技術做出了重要貢獻。1958年以后,周志宏把主要精力投向氧氣煉鋼技術的研究與實踐上。當我國還沉浸在全民大煉鋼鐵的狂熱中,正在推廣小型蝸鼓型側吹轉爐時,他卻從1956年奧地利林茨鋼廠發明的氧氣頂吹轉爐煉鋼法中敏銳地覺察到一場煉鋼工藝的革命已經開始了。周志宏撰文介紹氧氣煉鋼的優越性。他作為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曾在代表大會上提出在我國開展氧氣煉鋼的建議,獲得周恩來總理的肯定和支持。

周志宏率先在上海交通大學冶金系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氧氣煉鋼實驗室,指導研究生和青年教師開展了一系列氧氣轉爐煉鋼法的試驗研究,在水力學模擬試驗、熱模擬試驗、煙氣除塵和回收方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在他的指導和上海市工業生產委員會的具體組織下,上海冶金設計院與上海第一鋼鐵廠合作,于1962年把一座5噸側吹轉爐改建為氧氣頂吹轉爐的試驗爐。通過一系列中間試驗,取得了大量的數據,促使該廠三車間在上海興建起第一座年產30萬噸鋼的氧氣頂吹轉爐。以后又陸續改造了兩座轉爐,使三車間成為年產100萬噸鋼

的氧氣轉爐煉鋼車間。氧氣轉爐煉鋼技術已在我國普遍應用,周志宏是最有力最積極的播種者。

1976年,周志宏教授直接領導氧氣煉鋼研究組,深入實驗室指導開展氧氣底吹煉鋼的基礎研究,并把頂底雙吹氧氣轉爐煉鋼工藝擴展應用到鐵合金生產上,在上海鐵合金廠采用頂底雙吹氧氣轉爐冶煉中、低碳鉻鐵獲得成功。以氧代電,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又為頂底雙吹氧氣轉爐煉鋼的工藝試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項研究成果榮獲1982年上海市重大科研成果一等獎。

周志宏為寶鋼建設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擔任寶山鋼鐵廠副首席顧問的10年中,應用他豐富的學識和經驗,為寶山鋼鐵廠的建設做出了令人難以忘懷的貢獻。1985年10月,已89歲的周志宏親赴寶山鋼鐵廠為高爐開工點火,感到無限欣慰和自豪。在他92歲壽辰時,他說,為寶鋼第一座高爐點火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事情。這位在我國最早從事金屬結構研究并在學術界享有盛名的冶金學家從沒有把自己的眼光盯在個人已有的成就上,而是放眼于國家的需要。他看到我國煉鋼工業技術落后,迫切需要引進新技術新思想,就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轉向了這一新的領域。他的一生和我國現代冶金工業分不開,他的晚年更是和我國煉鋼事業緊密相連。這位不知疲倦的科學家,年屆九秩時還積極為上海老鋼鐵企業面臨的廢鋼與生鐵短缺問題出謀劃策,開展直接還原法的研究,在他的直接指導下進行的自還原性礦塊的成型、還原研究以及熱模擬豎爐中的冶煉試驗于1989年通過了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專家鑒定。這是他一生中最后完成的一項課題,充分體現了他的進取精神。

周志宏執教近50年,為培養冶金和機械方面人才做出了貢獻。他主張教學民主,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堅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他培養和造就的人才中,有學部委員、省市級領導干部、高等學校校長、研究所所長、總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他們

正在祖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和國際學術活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周志宏熱愛年輕一代,關心他們的成長。為鼓勵從事冶金和材料科學而勤奮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和研究生,周志宏于1987年捐出他多年工資積蓄2萬元,設立“周志宏獎學金”基金,每年頒發一次。

周志宏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屆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中國金屬學會第一、二、三屆理事,1986年當選為榮譽委員,上海市金屬學會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學會理事長。周志宏一生中為我國鋼鐵冶金研究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90壽辰時說:“我追求的是實現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對此我始終滿懷信心和希望。我認為物質生活是有限的,而我們需要的精神世界則是無限的。它隨著我們在學術和事業上的進取和生活上的改善而日益充實和豐富。年輕的同志,難道人生不應該是這樣嗎?”這是周志宏在人生道路上走過了94個春秋后留下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周志宏院士主要著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峡江县| 勐海县| 芜湖市| 北流市| 青海省| 刚察县| 曲靖市| 莒南县| 赤水市| 永安市| 金溪县| 平利县| 永春县| 平罗县| 启东市| 洪洞县| 进贤县| 德令哈市| 资中县| 丘北县| 富蕴县| 永登县| 易门县| 富川| 双柏县| 潮州市| 寿阳县| 延吉市| 大邑县| 乌兰浩特市| 北海市| 广宗县| 白朗县| 双桥区| 南漳县| 阿勒泰市| 扎兰屯市| 屏东市| 高平市| 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