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夏聲(1918年5月6日—)出生于江蘇無錫。環境工程學家。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81年加入九三學社。
顧夏聲于1918年5月6日出生于江蘇省無錫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輩一代在教育界和工程界工作的人數較多,這一代人對顧夏聲影響較大。30年代初,當他就讀于上海大同大學附中時,就決定上大學時報考工科。當時上海交通大學名聲極大,是報考工科學生最向往的大學,顧夏聲也是夢寐以求能考上上海交通大學。1936年夏,顧夏聲的理想成為現實,被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錄取。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設有結構、鐵道、公路和市政衛生四個專業。他原本想學鐵道工程,而在三年級末聽了市政衛生專業顧康樂教授一次講話,對他影響很大。顧教授說,醫生主要是治病,使得了病的人恢復健康,市政衛生工程可以預防疾病,更直接為廣大百姓服務。顧夏聲于是改學市政衛生工程,于194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獲工學士學位。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顧夏聲獲得赴美學習的機會,進入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學習衛生工程,1948年獲該校衛生工程碩士學位。同年,在美國Rutgers 大學環境衛生系任研究助理,后來又在芝加哥水泵公司污水處理設備研制部任工程師。1949年,顧夏聲離美回國。回國后,他先后在唐山交通大學、北京大學任教,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至清華大學,現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顧夏聲在科研和教育領域均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工程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主持和指導有機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顧夏聲主持的“城鄉有機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機理及高效厭氧反應器研究”課題以及他指導的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對升流式厭氧污泥層(UASB)反應器的理論與實踐,對其微生物學特性及工程應用等進行了系統研究,在國內外首次提出厭氧顆粒污泥的結構模型及形成的“晶核生長”學說,由此找到培養顆粒污泥的優化條件和關鍵技術,為其后進行的中試和生產性UASB反應器內顆粒污泥的培養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技術依據。在此基礎上開發的UASB反應器處理啤酒等廢水的新工藝,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些成果被列入“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和“國家環境保護最佳實用技術”。該研究成果已應用于多個污水處理工程,其中北京啤酒廠污水處理系統是我國規模較大的常溫UASB生產性裝置,已被列為國家環保局示范工程。
2主持“硫酸鹽還原作用對厭氧消化的影響與控制”研究項目,使含高硫酸鹽有機廢水治理技術獲重大突破。造紙、味精、脂肪酸、糖蜜等生產廢水的有機物濃度高,由于含有大量硫酸鹽,嚴重妨礙厭氧消化技術的應用,成為世界各國廢水處理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顧夏聲分析研究了“酸化”狀態下的微生物生態及控制“酸化”的措施,提出了二相UASB工藝對于處理含硫酸鹽廢水的發展前景,并提出廢水經酸化后,用自養型硫細菌進行生物脫硫,然后進行甲烷發酵和硫回收的新工藝,使該類廢水的處理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3參與和指導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和處理工藝研究,提出了經濟有效的處理途徑。研究了厭氧—缺氧—好氧系統處理焦化廢水過程中微生物分布和有機物遷移轉化規律,并進行了新型的硝化—反硝化系統的研究,將焦化廢水生物處理推向一個新高度。對染料廢水中的各種主要化合物進行了較系統深入的好氧和厭氧降解性能及機理的研究,為去除這些物質提供了理論基礎,所獲得的用生物轉盤處理染色廢水的研究成果已用于工程設計之中。4參與氧化塘處理廢水的科技攻關,對氧化塘中碳、氮、磷的轉移規律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廢水生物脫磷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顧夏聲學術造詣深,治學嚴謹,熱愛教育這一神圣的事業。在任副教授、教授以來的50余年中,顧夏聲始終堅持“要教好工科的書必須理論聯系工程實際”,堅持做到“講課深入淺出,少而精,條理清晰”,使學生易于吸收和理解。顧夏聲為我國市政工程和環境工程培養了一大批學術帶頭人和高級專家,有的已經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顧夏聲一貫重視教材建設。他本人或帶領年輕教師編寫了多本高質量的教材,并且能把新的研究成果納入教材中,隨時做出修改,給學生以最新的知識。如他與李獻文等合編的《水處理微生物學基礎》曾兩次再版,受到師生們的好評。他同時擔任建設部高校給水排水及環境工程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和國家教委環境工程類專業教材委員會主任委員。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他與其他委員一起,就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科歸屬、專業內容、培養目標等問題進行了多次研究討論,明確了該專業的定位及培養目標,制定了教學計劃和各課程的基本要求,編寫了教材18種,使環境工程專業有了比較系統、基本成套的試用教材,為環境工程、市政工程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顧夏聲培養出了我國第一位環境工程博士。他對研究生嚴格要求、精心培養;強調學生知識結構的合理性、適應性,尤其注意充實其基礎知識和拓寬其知識面;要求學生把書本知識應用到工程實際,同時以實際工作的經驗充實理論。顧夏聲言傳身教,培養的博士生業務素質好、思想覺悟高、多數已成為各個單位的業務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