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至1990年,師老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期間,我正好擔任綜合計劃局副局長。本來,按照最初的委領導分工,師老分管政策局和材料與工程科學部,并不分管綜合計劃局工作。不過,因為師老有一個看法:基金委應該多承擔一些任務,觸角要伸長些,才有利于科學基金的不斷發展壯大。正是由于師老不斷爭取來一些新工作,使他與計劃局的工作聯系不斷增加,先后有國家自然科學獎、高技術新概念新構思、國家重點實驗室、自然科學基金成果簡介等4項工作由師先生領導,綜合計劃局牽頭,各科學部具體執行。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審落戶基金委和“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新概念新構思探索項目”的管理工作這兩件事由我具體負責,讓我記憶猶新。
1987年1月8日,原國家科委武衡副主任和時任副主任郭樹言同志到基金委,商談將自然科學獎的評審工作移交事宜。由于該項工作有一定難度,在委務會議討論時,對于是否接受這項工作的意見不很一致。師老則非常支持接受這項工作。他指出,國家自然科學獎和科學基金關系密切,基金項目是播種,獎勵項目是收獲,抓好一頭一尾對基礎研究發展很有利。為此,師老做了許多說服工作,他的意見逐步得到大家認可。最終成立了自然科學獎勵辦公室,設于綜合計劃局,并決定由師老主管。
為了在1987年完成自然科學獎的申報、評審,師老抓得很緊。1月23日,召開第一屆獎勵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討論自然科學獎的重大問題,包括換屆、改“國家科委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為“國家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修改條例、獎勵標準和范圍等。至此,停止多年的自然科學獎勵工作又恢復了生機,在科學界產生了積極影響。
1987年,共受理申請777項,各科學部都非常重視,為保證評審的公正性、科學性作了周密安排。結果共評出178項獲獎項目,其中一等獎11項、二等獎39項、三等獎87項、四等獎41項。
這是自然科學獎時隔5年之后恢復受理、評審、頒獎。這次評審的公平、公正、透明,程序科學,管理嚴謹,受到科學界的一致好評,而其中每一項工作都浸透著師老的心血。從1987~1994年基金委共組織了4次自然科學獎的申報評審工作,并把獎勵范圍擴大到香港、澳門,其公正性、權威性得到科技界的廣泛認可和積極評價。1994年自然科學獎轉交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統一管理,但師老領導制定的整套管理辦法和程序未作大的變動,執行至今。
同樣是在1987年,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啟動。為保持我國科技工作發展后勁,國務院科技領導小組要求各領域都要拿出經費總數的2%,建立一項預研性的基金,專門支持創新性高、風險大的探索項目。由于師老極力爭取,該基金交由基金委管理。委務會議決定該基金稱為“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新概念新構思探索項目”,在綜合計劃局設辦公室專項管理,由師老負責。
當時,因為溝通問題,“863”計劃各領域專家委員會都希望由自己來管理這部分經費,不愿意撥給我們,讓我們的工作一度遇到不少困難。為此,師老特別要求我們加強與各領域專家委員會的溝通,在制定《指南》時要充分依靠各領域專家委員會,為他們服務,真正做好基礎科學與技術發展的溝通和協調。
而正是由于“新概念新構思探索項目”管理中的緊密合作,我委各科學部和“863”計劃各領域專家委員會保持了良好關系和密切聯系,使基礎研究在全面發展、自由申請的基礎上,更加有的放矢,和高新技術發展有了更多聯系,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進一步靠攏。后來,由于科技部設立“攀登計劃”(后改為“973”計劃),我委經費也有大幅提高,新概念新構思項目撤銷。(作者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綜合計劃局副局長、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常務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