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國共產黨發布“五一口號”,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得到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海外華僑團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熱烈響應。隨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掀開了新篇章,中國的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開辟了新紀元。到21世紀第8個年頭,貧窮落后的舊中國已經基本實現小康,中國人民正滿懷信心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致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過去成就現在,歷史昭示未來。“五一口號”發布和60年來的中國社會發展能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一、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勇敢地擔負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兩個偉大的革命到達徹底的完成,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是沒有任何一個別的政黨(不論是資產階級的政黨或小資產階級的政黨)能夠擔負的”。抗戰勝利后,為了建立獨立、民主、自由、統一的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建立了包括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內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領導全國人民開展了推翻三座大山的人民解放戰爭。
隨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的不斷勝利,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和方針政策越來越被中國社會各界人士所接受,政治品德和高風亮節也得到各民主黨派和黨外人士高度贊賞,從而把國家前途和民族希望寄托在中國共產黨身上。
“五一口號”發布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各界民主人士熱烈響應,相繼奔赴解放區,并聯合發表聲明,明確宣告“愿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貫徹始終,以冀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既是民主黨派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五一口號”發表后的6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徹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使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6619億元,居世界第四位;外匯儲備1.52萬億美元;出口總額2.17萬億美元;糧食產量1萬億斤;人均收入達2000多美元;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超過10%。這在中國發展史、世界發展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都是罕見的。
“五一口號”發布60年來中國社會發展證明,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近代以來四分五裂的局面,把億萬人民團結和凝聚起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新世紀,我國要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二、必須堅持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多黨合作始于抗日戰爭勝利前后,是在抗日反蔣斗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五一口號”的發布成為建立全國性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契機和推進力量。在“五一口號”的感召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華僑代表陸續到達解放區,參與新政協的籌建工作。1949年9月21日,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代表等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等重要文獻,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規定了國旗、國歌、國徽和首都。新政協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正式確立,標志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為新中國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和場所,掀開了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歷史篇章。
“五一口號”發布后的6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斷鞏固、完善和發展,成為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發揮了獨特的政治優勢。各民主黨派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合作者到參政黨的歷史性轉變,成為促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成為實現祖國統一、民族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治基礎,形成了政治上合作和政權中合作兩種基本形式,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軌道。促進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形成了選舉民主、協商民主、自治民主的有機結合。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國家統一,與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分不開的。
“五一口號”發布60年中國政治發展的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重要渠道,是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動力。它既有利于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鞏固,也有利于各民主黨派等黨外人士作用的發揮,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旺盛活力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程中,要保持政治穩定、社會和諧和充滿活力,必須始終不渝地把我國政黨制度堅持好、完善好、發展好。
三、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努力探索和開創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發展道路,實現從封建專制到人民民主的歷史跨越,是中國近代以來革命的主題。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提出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正確政治發展道路。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論人民民主專政》等文獻中,深刻分析了這兩個革命階段及相互之間的關系,明確提出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形式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幾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即“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民主專政的具體實現形式就是建立民主聯合政府。
“五一口號”提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實際上就是中國共產黨對新民主主義政治綱領、對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的發展步驟和實現形式的具體描繪,它與國民黨的獨裁專制和倒行逆施形成鮮明對照,也與一些人提出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具有本質區別。這一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人民民主的政治發展道路一提出,就成為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同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堅實政治基礎。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正式成立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宣布贊成中共提出的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進一步肯定和明確了這一政治發展道路。由此可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等對“五一口號”的響應,就是對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確認,并由此實現了從愛國主義到新民主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轉變。
“五一口號”提出后60年來,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又一次歷史跨越。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人民政協繼續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揮作用,我國形成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格局,構建了實現人民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保障。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在深入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堅持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具有獨特優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堅持人民民主,實現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證。
“五一口號”發布60年的歷史證明,從新民主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社會政治合乎規律的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實際體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政治發展道路的又一次飛躍。在未來的中國發展中,只有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絕不照搬西方國家的政治發展模式,把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的優越性充分發揮出來,才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創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