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密碼:

杜青林:我國民主黨派光輝的發展歷程——紀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60周年


●我國民主黨派在反帝愛國、爭取民主和反對獨裁專制的斗爭中先后建立、曲折前進,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實踐中不斷發展、發揮作用,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

●民主黨派在發展歷程中,始終秉持進步理念、認真履行職能、保持自身特色,形成了許多優良傳統,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各民主黨派才能始終保持蓬勃的發展活力,多黨合作才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60周年。各民主黨派作為多黨合作的重要實踐者和推動者,在新中國成立前因應時局而生、順乎潮流而進,同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共同奮斗。新中國成立后,各民主黨派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始終與中國共產黨一道攜手前進、一道經受考驗,書寫了光輝歷史和絢麗篇章。

民主黨派始終與民族共命運同進步

我國民主黨派在反帝愛國、爭取民主和反對獨裁專制的斗爭中先后建立、曲折前進,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實踐中不斷發展、發揮作用,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這是一個高揚愛國主義旗幟、不斷追求民主進步的歷程,是一個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團結合作的歷程,是一個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共進步、同勝利的歷程。

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和走上新民主主義道路:民主黨派的自覺選擇,推動多黨合作制度的確立。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近代中國的許多仁人志士不懈探尋救亡圖存之道,特別是通過組建不同政黨,提出和實踐各自的政治主張。民主黨派應運而生于20世紀20年代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以后。一些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試圖探索新的救國方案,走國共兩黨之外的“第三條道路”。民主黨派一成立,就明確提出愛國民主的進步主張,具有同中國共產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和意向。 在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和爭取團結下,民主黨派不斷加深對中國共產黨的了解,日益形成親密合作的關系,互相聲援、彼此配合,共同致力于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富強。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民主黨派始終支持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堅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堅決反對妥協、分裂、倒退,為團結御侮、抗日救亡大聲疾呼。面對國民黨一黨專制,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密切合作、共同行動,積極推動民主憲政運動,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不懈努力。面對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面內戰,民主黨派自覺站在中國共產黨一邊,主動投身第二條戰線,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而奮斗。特別是1948年中國共產黨發布著名的“五一口號”后,民主黨派積極響應,紛紛表示“愿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貫徹始終,以冀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并徹底放棄一些人主張的“第三條道路”,積極參加新中國的籌備工作。在血與火的斗爭洗禮和比較選擇中,民主黨派在政治上實現了從同情和傾向中國共產黨到公開表示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走新民主主義道路的根本轉變。這一根本轉變,充分體現了民主黨派始終具有的進步性,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1949年新政協的召開,標志著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正式確立,為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的團結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從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民主黨派的積極轉變,推動多黨合作格局的鞏固。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由新民主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這是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在此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沒有照抄照搬蘇聯的“一黨制”,而是從我國國情出發,堅持多黨合作制,并明確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基本方針,強調共產黨存在多久,民主黨派就存在多久。這從根本上澄清了一些人對民主黨派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地位和作用的模糊認識,解決了民主黨派存在和發展的問題,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民主黨派成員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熱情。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幫助下,以實現《共同綱領》為目標,共同擔負管理國家和建設國家的歷史重任。新中國成立之初,各民主黨派制定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新的政治綱領,充分調動各自成員和所聯系階級階層的群眾,積極參加各項民主改革和建設實踐,參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加速國民經濟恢復,鞏固新生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中國共產黨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后,各民主黨派教育引導各自成員和所聯系階級階層的群眾,堅決擁護和支持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推動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順利建立。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作為民主黨派社會基礎的民族資產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逐步轉化為社會主義勞動者的一部分,民主黨派的性質也發生了根本變化,由階級聯盟轉變為政治聯盟。這一根本變化使民主黨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獲得新的生機和活力,為進一步確立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多黨合作格局提供了重要前提條件。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民主黨派的莊重承諾,推動多黨合作事業的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吹響了改革開放的時代號角,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使多黨合作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也為民主黨派發展指明了方向。各民主黨派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召開代表大會,修改各自章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服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新時期以來,各民主黨派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發揮參政議政的政治優勢,就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開展考察調研,建言獻策,促進黨和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發揮人才薈萃的智力優勢,深入老少邊窮和中西部地區開展咨詢服務、項目協調、投資推介、興教辦學、捐資救災等智力支邊和公益事業,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發揮協調關系的功能優勢,加強對各自成員和所聯系群眾的思想引導,反映涉及各界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協助黨和政府做好溝通思想、理順情緒的工作,及時消除影響社會穩定的各種因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聯系廣泛的資源優勢,積極拓展與廣大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社會的聯系,幫助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營造良好外部環境。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推進,各民主黨派進一步發展成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同時,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民主黨派組織不斷發展,目前成員已有77萬多人。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良好政治格局更加鞏固,民主團結、生動活潑的和諧政黨關系更加融洽。

實踐充分表明,我國民主黨派具有心系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愛國情懷,不愧為實現國家富強、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的重要力量;具有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堅定信念,不愧為和衷共濟、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具有自我教育和團結民主的優良傳統,不愧為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民主黨派發展歷程的重要啟示

民主黨派的發展歷程從一個重要方面展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從四分五裂、積貧積弱走向獨立統一、繁榮富強的壯美畫卷。在此過程中,民主黨派幾經變遷和考驗,始終秉持進步理念、認真履行職能、保持自身特色,形成了許多優良傳統,給人以深刻啟示。

致力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是民主黨派不斷發展的價值追求。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反映著政黨的進步性,決定著政黨的生命力。我國民主黨派之所以能夠經歷大浪淘沙、不斷發展,就是因為從一開始就以國家和民族大義為團結奮斗的價值追求。圍繞這一價值目標,民主黨派在民主革命時期同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不屈的斗爭,最后同中國共產黨走到了一起。圍繞這一價值目標,在新中國建設60年歷程中,各民主黨派積極發揮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優勢更加凸顯。新世紀新階段,民主黨派只有始終高揚愛國主義旗幟,積極踐行致力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價值追求,才能更加有所作為、有所進步。

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民主黨派不斷發展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矢志不移、攻堅克難,把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追求變為現實,把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的理想付諸行動,贏得了全國人民的真心擁護。各民主黨派在同中國共產黨團結奮斗的歷程中,切實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力量,親身體驗到只有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民主黨派才能實現自身的政治抱負,從而自愿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并把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為重要政治原則。實踐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民主黨派的發展,就沒有多黨合作的良好格局。新世紀新階段,各民主黨派要堅持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立場不變、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和同心同德的政治態度不變,始終做到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是民主黨派不斷發展的重要基礎。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的基石。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以發展人民民主為己任,開啟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新征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就是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共同推動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重大成果,同時又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重要途徑,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實現形式。在這一制度下,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的作用和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新世紀新階段,各民主黨派要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自覺抵御西方議會制、多黨制影響,進一步把多黨合作制度堅持好、完善好、發展好,使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得到更充分體現。

堅持進步性與廣泛性的統一,是民主黨派不斷發展的內在要求。民主黨派的進步性,集中體現在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共同建立新中國,共同致力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民主黨派的廣泛性,主要表現在其成員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和群體,負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聯系群眾的具體利益和要求的責任。沒有進步性,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的合作就沒有存在的基礎;沒有廣泛性,民主黨派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新世紀新階段,民主黨派要緊跟時代步伐、適應形勢發展,必須不斷增強進步性、保持廣泛性,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

民主黨派繼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60年來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形成的最大共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各民主黨派才能始終保持蓬勃的發展活力,多黨合作才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事關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前途命運的根本問題,也是關系多黨合作能否長期堅持的根本問題。在道路問題上,一定要堅定不移,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迷惘、不動搖。要引導廣大成員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在長期合作奮斗的實踐中共同開辟出來的偉大道路,反映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符合民主黨派的根本利益,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深刻認識新中國成立6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根本歸功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歸功于實行改革開放,歸功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從而更加自覺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深刻認識西方資本主義議會制和政黨競爭、多黨輪流執政的政黨制度的本質,堅定廣大成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信念。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一步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激勵著億萬人民群眾創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也召喚著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更加緊密地團結奮斗、共創偉業。民主黨派要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參政議政的第一要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自覺服務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多獻推動發展之計、多謀服務發展之策、多盡加快發展之力、多做支持發展之事;認真總結新時期參政議政工作經驗,不斷拓寬參政議政平臺,加大智力支邊力度,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貢獻;充分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深入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暢通和拓寬利益表達渠道,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自覺貫徹多黨合作方針政策,始終維護多黨合作政治格局,以政黨關系的和諧促進社會的和諧。

堅持繼承和弘揚優良傳統,確保多黨合作事業薪火相傳。民主黨派在同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是民主黨派彌足珍貴的政治財富。要把傳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優良傳統作為推進政治交接的重點,教育引導廣大成員從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歷史的學習中不斷深化對優良傳統的認識,從老一輩的言傳身教中不斷增強對優良傳統的理解和把握。要不斷賦予優良傳統新的時代內涵,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鼓舞廣大成員的斗志,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廣大成員的風尚,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在廣大成員頭腦中深深扎根,使優良傳統更好地體現新的時代精神,薪火相傳、發揚光大,不斷鞏固多黨合作的思想共識。

堅持加強參政黨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水平。多黨合作作用發揮的大小,既取決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也取決于民主黨派的自身素質和履職能力。民主黨派要適應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要求,認真研究“建設什么樣的參政黨,怎樣建設參政黨”的重大課題,深入探討參政黨建設規律,正確認識和處理參政黨與執政黨、參政黨與國家政權、參政黨之間的關系,更好地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能。要認真總結民主黨派自身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牢牢把握思想建設這個核心,抓住領導班子建設這個重點和制度建設這個根本,建立健全民主黨派成員的思想引導、干部培養、內部監督等機制,不斷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不斷提高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貢獻的能力。

回顧民主黨派光輝的發展歷程,我們倍感欣慰;展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我們充滿信心。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征程上,我國各民主黨派一定能夠在中國共產黨的團結帶領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斷開創多黨合作事業的新局面,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原載2009年9月16日人民日報,作者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河县| 定西市| 黄浦区| 来凤县| 瑞金市| 香港 | 盱眙县| 古交市| 夏津县| 修武县| 禹城市| 长沙县| 紫云| 西畴县| 盖州市| 山阳县| 广德县| 和龙市| 锦屏县| 清苑县| 冷水江市| 昭苏县| 买车| 金平| 衡东县| 康平县| 漠河县| 四子王旗| 枣阳市| 漳平市| 新龙县| 永顺县| 瓦房店市| 义马市| 织金县| 达孜县| 澄城县| 海伦市| 晋中市| 偏关县| 泸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