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風雨同舟、團結奮斗的偉大成果。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標志著我國政治協商制度的建立。60年來,人民政協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始終圍繞民主和團結的主題,始終保持著其鮮明的特色,始終發揮著自身獨特的作用,不斷奮斗,不斷前進。
鮮明的中國特色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協是實行這一制度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人民政協是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界別、各階層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它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政治包容性的特點,是執政黨和政府密切聯系群眾、團結各界人士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這一特點和優勢,將有利于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把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都團結起來。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人民政協是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以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各界別為基礎組成的。人民政協從60年前成立伊始,各民主黨派平等參與,并以本黨派名義在其中活動。人民政協這種與生俱來的黨派合作性,是其不同于其他政治組織的顯著特征,為人民政協體現和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提供了必要的組織保障和制度保證。
人民政協是發揮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重要內容,其關鍵在于加強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建設。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過程就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過程。充分運用好人民政協這一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可以將各民主黨派的意見和主張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得到充分表達,可以吸收各民族、各團體、各階層、各方面人士參與國事,實現發揚民主與加強團結的有機統一。
遠大的奮斗前程
60年來,人民政協在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人民政協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兩面旗幟,緊緊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最廣泛地團結和動員各方面人士,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人民政協在我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發揮人民政協的獨特功能,有利于協調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社會各種利益關系重新調整,出現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經濟發展和社會矛盾多層次和多樣性的新特點,拓展了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空間和舞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根本的是要實現政黨、民族、宗教、階層和海內外同胞之間利益關系的和諧。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55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提出,要“切實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因此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既是人民政協的優勢所在,更是人民政協義不容辭的責任。
發揮人民政協的界別特色,有利于實現人民有序的政治參與。隨著我國社會現代化的不斷推進,民眾政治參與的意識不斷提高。日益增長的政治參與的要求和政治表達的愿望,要求提供通暢的渠道,這是我國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必須應對的挑戰性問題。人民政協要結合新世紀新階段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按照中共十七大的戰略部署,適應形勢發展的新變化,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更好地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積極擴大各政黨、社團、民族、宗教、界別、階層和海內外同胞等不同利益群體有序的政治參與并使之制度化、規范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新的貢獻。
發揮人民政協的團結優勢,有利于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人民政協聯系著港澳委員和廣大的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加強交流、增進友誼、擴大共識、發展合作、促進統一”的原則下,不斷開創港澳臺僑工作新局面,在促進中華民族大團結方面發揮獨特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人民政協有利于在更大范圍內、更廣的空間里,著力加強與海外華僑華人和歸僑僑眷的聯系,有利于更好開展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維護僑益的工作,建立同海外中華兒女溝通交流的機制與平臺,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化解分歧,爭得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對中華民族的心理認同,最大限度地團結各方面力量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服務。
發揮人民政協對外交流特點,有利于增進我國與世界各國和人民的聯系與友誼。人民政協的對外交往是我國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了解和友誼的重要橋梁。發揮人民政協對外交往的特點和優勢,積極、務實、穩妥地開展人民外交,有計劃、有重點、多層次地發展同有關國家的相關機構、國際組織及非政府組織的友好往來。通過人民政協的對外交流、溝通和宣傳工作,使各國政黨、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認同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理念和主張,為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
自覺投入人民政協的偉大事業
歷史證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符合我國的國情、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大創舉、一大特色,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前程。
致公黨作為以歸僑僑眷和海外留學人員為主體組成的參政黨,建國60年來,緊緊依靠人民政協,積極履行自身職能,努力投入到人民政協的偉大事業中去。早在1949年9月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致公黨就提出了《由中央人民政府研究和實行護僑政策案》,這是政協歷史上最早的黨派提案之一。這件提案對發揮華僑重要作用,維護華僑的合法權益,保護華僑的生命財產和人身自由,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目前,致公黨共有約2900多名黨員擔任各級政協委員。這些同志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履行職責,深入調研,參政議政,受到了當地中共黨委和政府的好評,塑造了致公黨良好的形象。
近幾年來,致公黨以“致力為公、參政興國”為宗旨,選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要課題,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碳匯林業、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問題深入調查研究,通過提案、發言等形式在全國政協大會和常委會上,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例如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致公黨的政協委員個人共向大會提交提案115件,發言32件,社情民意16件。致公黨中央向大會提交提案26件,大會發言16件,其中《關于解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我國就業問題的提案》被列為本次政協會議的一號提案,受到了社會輿論的普遍關注。與此同時,致公黨也積極做好社情民意工作,積極向全國政協報送信息,提交的一些情況反映,受到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并逐步得以解決和落實。60年的實踐,讓我們深刻感到,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作為我國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團結合作的重要組織,有利于使各民主黨派的意見和主張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得到充分表達。它遵循民主協商、求同存異的工作原則,有利于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尊重多數、照顧少數,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我們也深深感到,堅持和完善人民政協政治制度,既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又體現了中華民族兼容并蓄的優秀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優勢。
在紀念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的時候,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與新形勢新任務對參政黨提出的要求相比,致公黨的工作水平還有待不斷提高,致公黨在人民政協發揮作用的潛力還有待深入挖掘。我們沒有理由止步不前,也沒有理由自滿懈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致公黨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動員全體黨員和所聯系的歸僑僑眷和歸國留學人員,切實加強自身建設,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充分發揮“僑”、“海”特色,堅持致力為公,參政興國,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