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要首在利民,為治之道重在安民。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千方百計解決好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尤為重要。”賈慶林主席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所作的常委會工作報告中,著力促進民生改善與社會和諧穩定列入2009年全國政協的重點工作。
緊緊圍繞這一精神,全國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及其他部門一年間積極就“和諧”主題開展工作,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界別的政協委員也通過政協的渠道積極為構建和諧社會獻計出力。
6月份舉行的十一屆全國政協第六次常委會議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被列為了議政題目。在這次會議上,賈慶林主席要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繼續弘揚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發揮人民政協優勢,認真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積極協助黨和政府解決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會上,常委們圍繞現階段矛盾突出的問題踴躍發言,建議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切實解決城鄉居民的住房問題和災后恢復重建中的民生問題等。
10月底在北京召開的“新形勢下社會和諧與穩定研討會”是全國政協參與主辦的一項關乎和諧的重要會議。會議圍繞“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議題,采取主旨發言、點評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意見。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剛在講話中強調,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強化大局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主動想黨和人民之所想,急黨和政府之所急,謀黨和國家之所需,更加積極主動地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獻計出力,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常委會工作報告中要求重視民生、關注民生,緊緊圍繞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環境保護、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等熱點難點問題議政建言,協助黨和政府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涉及民生的課題正是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2009年調研的兩大主線之一。在社法委進行的8次專題調研中,大部分內容都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2009年4月,社法委組織委員赴廣西、廣東、遼寧調研國際金融危機對職工權益的影響情況,形成了3個報告和3條政協信息,就在危機沖擊下企業減員增加,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工資明顯下滑、勞動爭議攀升,群體性事件頻發等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意見。
按照年初常委會工作報告中鼓勵政協委員中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努力做到企業不裁員、不減薪、不欠薪,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要求,社法委2009年還組織調研組赴安徽、江西、廣東、浙江進行調研,形成了《關于返鄉農民工與統籌城鄉就業問題的調查報告》。針對農民工就業形勢嚴峻,統籌城鄉就業工作壓力較大,鄉鎮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建設滯后,農民工職業培訓缺乏統籌規劃和規范管理等問題,調研組建議,要落實就業優先戰略,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逐步推進積極就業政策向鄉鎮和農村延伸;強化鄉鎮勞動保障平臺建設等。
2009年,在中國經濟企穩復蘇、持續向好的形勢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參與主辦了“銀行業與和諧中國論壇”。與會人員圍繞“金融在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中的作用”這一重要課題建言獻策,對于進一步提升銀行業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增強危機意識、創新意識、風險意識,實現穩健經營,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發揮民族、宗教界委員的獨特作用,宣傳和協助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選擇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及宗教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深入調研,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的良好局面,是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目標。維護良好的宗教局面,保持教職人員隊伍穩定至關重要。2009年,全國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專門就解決宗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問題組成調研組赴北京、山東、陜西等地實地調研,形成了相關的政策建議,并就應該解決、能夠解決的問題,與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進行對口協商。此外,他們還通過舉辦“首都各民族人士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座談會”、“紀念西藏百萬農奴解放50周年座談會”、“首都各民族人士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座談會”等活動,促進了民族、宗教界的團結和睦。
2009年,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收到圍繞教育、醫療衛生、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居民住房、安全生產等方面問題的提案1900余件,得到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促進了相關問題的解決,在協助黨和政府協調關系、匯聚力量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政協委員對民生問題十分關注,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期間,提交了多份相關提案,提案委根據不同情況,及時召開辦理協商會,民生提案辦復率在所有類型問題中位居前列。
促和諧、保穩定、惠民生,2010年全國政協將繼續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積極議政建言,謀劃務實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