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我們追隨,我們奮斗——紀念農工黨成立80周年
薪火相傳共風雨
通過1997年、2002年、2007年三次中央委員會換屆,農工黨順利實現了領導班子新老交替,政治交接平穩有序
世紀之交,通過1997年、2002年、2007年三次中央委員會換屆,農工黨順利實現了領導班子新老交替,政治交接平穩有序。
今年7月,中央統戰部和農工黨中央聯合舉辦民主黨派中青年干部多黨合作專題研究班(農工黨班)。農工黨中央主席桑國衛、常務副主席陳宗興親自給學員授課,劉曉峰副主席任研討班班主任并堅持全程跟班學習和研討。桑國衛主席在授課時,用大量珍貴翔實的歷史資料,講述了農工民主黨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奮斗的光榮歷史。桑主席總結了農工黨在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追求真理、不斷進步的傳統;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團結奮斗的傳統;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傳統;熱愛組織、培育新人的傳統;自我教育、嚴于律己的傳統。這些優良傳統,是農工黨的寶貴財富。
近年來,農工黨積極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題教育活動,中央和地方各級組織都建立了理論學習中心組制度,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學習;充分發揮黨刊《前進論壇》、各級組織網站的作用,引導廣大黨員學習領會中共中央重大理論、方針、政策。各級組織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團結和教育全黨成員,形成了萬眾一心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共識。
農工黨中央先后在上海、重慶、四川、湖北、黑龍江、江蘇等省級組織建立了6個參政黨理論點,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有一定研究能力的理論研究隊伍,推動了宣傳思想工作的開展。今年借建黨80周年的機會,還編輯出版《農工黨建黨80周年大型紀念畫冊》,建立農工黨中央黨史陳列室,拍攝電影《鐵血丹心——鄧演達》等。在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和2010年抗震救災的斗爭中,在舉辦北京奧運會、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動中,農工黨都積極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的號召,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參政議政獻良策
作為以醫藥衛生界中高級知識分子為主要成員的民主黨派,農工黨對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發展一直傾注了很大心血
作為以醫藥衛生界中高級知識分子為主要成員的民主黨派,農工黨對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發展一直傾注了很大心血。每年都列出重點課題進行調研,分別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優化醫療執業環境、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促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發展、公立醫院改革等問題,提出了許多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其中,《關于堅決打擊血頭血霸,整頓血液市場管理的幾點建議》、《關于改進城市“創衛”工作的若干建議》等多項建議,被評為全國政協優秀提案。《加強村級衛生室建設,確保廣大農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關于建立我國基本藥物制度,加強藥品安全監管》等多項建議,得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為科學民主決策做出了積極貢獻。
農工黨中央主席桑國衛、常務副主席陳宗興帶領新一屆領導班子,在上任以來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先后開展了重慶區域經濟發展、黑龍江現代農業和國家糧食安全問題、西南國際大通道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加快陜西革命老區發展、新農村建設、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等一系列課題調研,提出的建議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領導的重要批示。一些建議得到落實,目前正在實施中。
中共中央在致農工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賀詞中提出:希望農工黨就“實施環境維護基本國策、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問題加強調研,建言獻策。”于是,《三峽庫區及長江中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程的建議》、《關于加強長江流域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議》、《關于做好三峽庫區后續工作的建議》、《關于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示范區的建議》、《關于在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建立“生態試驗區”的建議》、《關于合理開發新能源,發展綠色經濟的建議》等等,這一份份建議在充分調研后被提交了出來。
從2004年開始,農工黨中央已連續舉辦了五屆中國生態健康論壇,分別就“生態健康與科學發展觀”、“生態健康與循環經濟”、“生態健康與新農村建設”、“生態健康與生態文明建設” 和“生態健康與兩型社會建設”進行了深入探討,為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盡心竭力幫畢節
農工黨中央從黨派幫扶的特點出發,積極探索扶貧工作新模式,在幫扶中注重選擇具有科學性和示范性的項目
畢節地處貴州西北部,山石裸露,土地貧瘠,水源稀缺,經濟十分困難。1988年,經時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同志倡議、國務院批準,“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畢節試驗區成立。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斗,畢節的生產總值已經增長近1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已增長了10倍。
可以說,畢節今天的進步,傾注了農工黨大量的心血。農工黨原中央主席盧嘉錫是最早進入畢節地區進行考察的民主黨派領導人。自盧嘉錫后,農工黨中央歷任主席蔣正華、常務副主席李蒙,現任主席桑國衛、常務副主席陳宗興等新一屆領導人,都踏上過畢節的土地,考察指導過畢節試驗區的建設和發展。不僅是農工黨中央主要領導人給予重視,為畢節的發展奔走呼號、牽線搭橋,農工黨中央還建立了有效的幫扶機制:積極參與專家顧問組工作。在試驗區成立之初,農工黨就派出該黨中央常委、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常近時任試驗區專家組副組長,一干就是四屆;發揮智力優勢對口幫扶。農工黨中央利用領導專家指導、制定規劃、干部掛職、項目支持等多種方式,開展幫扶工作。
大方縣是農工黨中央的扶貧聯系點。“大方不脫貧,農工不脫鉤,大方脫了貧,農工不斷線”,這是農工黨對大方縣做出的鄭重承諾。一諾千金,農工黨正在用自己的實踐不斷兌現著承諾。20多年來,農工黨中央從黨派幫扶的特點出發,積極探索扶貧工作新模式,在幫扶中注重選擇具有科學性和示范性的項目。這種試驗可以產生示范效應,進而推動試驗區的深入發展。農工黨中央先后開展了“國家級秸稈養牛示范縣”活動、“1+1滾動養牛脫貧”、打造“大壩新農村建設服務點”等一大批特色項目,力助農民增收。其中,“1+1”滾動養牛脫貧項目,經過三年的推廣,受惠農戶達560戶,受益貧困人口1998人,現在“1+1”作為一種滾動式扶貧開發模式為整村推進脫貧致富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贊同。農工黨中央還通過各種渠道捐贈、引進、協調投入各種項目資金共計1億多元,其中就有桑國衛主席親自協調資金引進了適合喀斯特巖溶山區改善生態的中草藥刺梨、半夏,現在已經建立了1700多畝的示范種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