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全國各族人民又迎來了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中央代表團專程前往祝賀,帶去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對西藏各族同胞的深情祝福,洋溢著喜慶祥和氣氛的雪域高原更顯蓬勃生機。
60年前的和平解放,劃時代地改變了西藏歷史發展的進程,西藏各族群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迎來了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新時代。60年間,西藏從封建農奴制度一躍進入社會主義制度,從原始的農牧業社會大踏步邁入工業化、信息化社會,高等級公路、機場、鐵路、光纜、3G網絡等現代化設施紛紛出現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這是亙古未有的人間奇跡,是中國共產黨帶領西藏各族群眾團結奮斗創立的豐功偉績。
非凡60載,跨越上千年。回顧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的發展歷程,輝煌成就令人鼓舞,深刻啟示彌足珍貴。
黨的領導是西藏發展進步的政治保證。“世界屋脊”是地球上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也是黨中央最為牽掛的地方。1980年至今,黨中央、國務院先后5次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一個中心、兩件大事、三個確保”“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跨越式發展”戰略……會議的決策部署為西藏發展繪就切實可行的戰略藍圖,確保西藏各項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社會主義制度是西藏繁榮穩定的根本保障。西藏和平解放后進行民主改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西藏各族人民當家作主,民主權利得到保障,煥發出建設新家園的巨大熱情,匯聚成改變西藏貧窮落后面貌的建設熱潮。社會主義的巨大制度優勢,在統籌調配全國資源支援西藏建設中充分彰顯,使西藏跨越式發展擁有了雄厚的基礎和強大后援。
各族人民共同奮斗是建設西藏的強大力量。無論是世代生活在這里的藏族同胞還是來自祖國內地的援藏干部,無數建設者為了一個共同目標,把汗水和心血灑向西藏的山山水水,數千名烈士的英名鐫刻在地球之巔。援藏干部孔繁森、地質專家多吉、氣象專家陳金水、農業專家王玉山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們的感人事跡在“世界屋脊”廣為傳誦,他們的精神激勵著一代代藏漢干部群眾投身火熱的建設新西藏的宏偉事業。
有中國特色、符合西藏特點的發展模式,是西藏實現科學發展的基本路徑。把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與西藏實際相結合,是建設西藏的一條重要經驗。西藏地處高原邊陲,人口稀少,農牧區人口比重較大,商品經濟相對滯后。60年來,西藏按照中央制定的方針政策,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協調發展,在西藏走出了一條符合地域特征的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之路。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青稞酒酥油茶會更加香甜,幸福的歌聲傳遍四方。”響徹雪域高原、傳遍中華大地的歌聲,既描繪了過去60年西藏翻天覆地的變化,又道出了西藏各族人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向往。
成就彪炳史冊,歷史昭示未來。站在和平解放60周年的歷史新起點,建設一個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生活更加美好的新西藏,目標令人振奮,使命催人奮進。
堅持60年跨越式發展的基本道路、基本經驗、基本做法不動搖,是繼續發展西藏、繁榮西藏的根本所在。黨的領導、社會主義道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仍將是確保西藏快速發展、支撐西藏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石。只有不斷鞏固政治根基、夯實制度基礎,西藏的發展才能抵御各種風險、戰勝各種挑戰,始終保持安定團結、充滿活力的發展局面。
堅持發展生產、保護生態并重的方針,是繼續發展西藏、繁榮西藏的必然路徑。西藏的自然條件、人口狀況決定了西藏的發展只能走特色經濟發展道路。一方面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發展現代經濟創造良好物質條件;另一方面必須加強環境保護,因地制宜發展旅游觀光等特色產業,形成比較優勢,讓西藏獨特的地理風貌和景觀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經濟源泉,走出一條符合西藏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
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改善民生,是繼續發展西藏、繁榮西藏的不竭動力。發展經濟,歸根結底是為了改善人民生活。按可比價格計算,西藏全區2010年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7萬元,是1959年的34倍。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道路交通、通訊設施等各項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讓西藏各族人民共享著改革發展的成果。時刻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終致力于改善民生,必將使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得到人民的擁護,擁有最廣泛的力量源泉。
堅持團結、促進和諧,維護統一、反對分裂,是繼續發展西藏、繁榮西藏的重要保證。60年來,西藏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堅決同分裂主義作斗爭,維護了西藏大局穩定,為西藏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也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邊防鞏固作出了貢獻。面向未來,努力維護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西藏才能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民心所向,不可阻擋。
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見證了西藏60年的發展變化。如今在這片不斷崛起的遼闊高原上,處處涌動著熱情,發生著巨變,充滿著希望。人們有理由相信,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西藏的明天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