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北京西什庫小學迎來了一群遠道而來的朋友——臺灣南投中小學校長文教參訪團。此一活動拉開了宋慶齡基金會今年暑期兩岸交流活動的序幕。
據介紹,宋慶齡基金會今年暑期將舉辦昆曲之旅——兩岸大學生清唱、草原之旅、原住民小朋友京都之旅等系列活動。活動將從7月持續至8月,圍繞孫中山先生撰寫的《建國方略》與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歷史和文化主題展開,以“追尋歷史足跡·弘揚中華文化”為核心理念。
秉承宋慶齡“開展兩岸交流,促進祖國統一”的理念,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一直以來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交流活動,不斷提升兩岸交流層次,加深兩岸共識。而青年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也是兩岸關系的未來和希望,青年交流也成為了兩岸交流交往中最靈動、最美麗的篇章。
近年,宋慶齡基金會將兩岸青年交流作為工作重點,開展多樣化兩岸青少年交流,傳承創新,搭建平臺,夯實基礎。直接和間接參與該會主辦的兩岸交流活動的青少年學生、各界人士、青年志愿者和社區居民已達10多萬人次,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在島內的聲譽不斷擴大,為兩岸青年交流搭建了一座橋梁。同時,宋慶齡基金會兩岸青年交流也經歷了積極嘗試、穩步推進、創新發展的三個階段。從“能互相來往”到“多互相來往”,逐步發展到“頻繁往來”、“深度交流”。
如果僅僅停留在增進了解、建立友誼、分享感動、個人體驗的層面,交流的意義似乎有些單薄。2011年,宋慶齡基金會給參加交流活動的兩岸及港澳青年寫了一封題為《且行且珍惜》的書信。信中這樣寫道:“當代兩岸青年應該堅定撫今追昔、擔負責任的勇氣,更應樹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信心,這是歷史帶給我們的啟示,也是歷史給予我們的期待。“以歷史為根、文化為魂”的理念,隨之在宋慶齡基金會的兩岸青年交流活動中清晰了起來。
為此,以“追尋歷史足跡·弘揚中華文化”為核心理念,宋慶齡基金會還成功組織和舉辦了“兩岸大學生領袖論壇”、“精英講堂”、“走進北京奧運”、“走進上海世博會”、“走進臺北花博會”等深受兩岸青年歡迎的主題交流活動。去年辛亥革命百年之際,精心設計了與辛亥革命相關的10條參訪路線,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喚起兩岸青年共同的歷史記憶與民族情感,吳伯雄等島內近30位知名人士為活動題寫了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