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問題是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也是我國面臨的重大課題。在當前石油價格高位運行、化石能源資源短缺的形勢下,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是一個戰略選擇。可以說“誰最先占領可再生能源利用先機,誰就在未來全球經濟發展中占據有利地位”。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參政議政部部長張化本在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大會書面發言中指出,生物質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目前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在我國進口石油依存度近40%的情況下,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對于維護我國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在“三農”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的今天,大力推動生物質能源發展,還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及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發言中說,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工作,在有些領域(如沼氣)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總體來看還未得到應有重視。 一是利用率低。我國是農業和林業大國,幅員遼闊,生物質能資源非常豐富,具有開發利用的良好條件和潛力。據估算,我國生物質能資源每年可轉化為能源的潛力,近期約為5億噸標準煤,遠期可達到10億噸標準煤以上。如果加上荒山、荒坡種植的各種能源林,資源潛力在15億噸標準煤以上。然而截止2004年底,我國生物質能利用情況為:年產沼氣70億立方米;生物質發電200萬千瓦;生物質液體燃料100萬噸。總計約折合0.1億噸標準煤,即實際利用生物質能不足近期可利用生物質能資源的2%。二是水平低規模小。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對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廣泛研究,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和技術,有些技術甚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總體上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三是商業化步伐遲緩。國外許多生物質能技術和裝置實現了工業化、規模化生產,達到了商業化運營程度,如大中型沼氣工程和垃圾填埋發電技術等。巴西的乙醇開發計劃更屬世界之首,目前乙醇燃料已占該國汽車燃料消費量的50%以上。技術的局限、不健全的生物質能利用市場以及鼓勵政策和措施的缺乏,使得生物質能與我國低價位化石能源價格相比,毫無競爭優勢,長期處于商業化前期,有的還停留在示范階段。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一些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發言提出六點建議。一是編制規劃。要把生物質能源的發展置于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位置,著眼于長期發展。要組織開展生物質能源摸底調查和評價工作,在詳細了解我國生物質能資源量和分布情況、做好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評估評價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生物質能開發利用規劃。二是加大投入。建議以上年度中央及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定比例,建立穩定的有一定規模的生物質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用于對生物質能科研、示范、推廣和項目建設等前期工作的支持和對利用生物質能制造產品的補貼。對于已經能夠商業化運營、具有贏利能力的生物質利用項目,通過財政資金引導鼓勵社會、民間資本介入。三是實施鼓勵政策。認真落實《可再生能源法》的優惠政策,研究促進生物質能源發展的高價收購、投資補貼、減免稅費和配額制度等政策措施。積極研究制定有利于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新措施,如對企業使用生物質能源的,對減少的CO2排放量給予成本補貼等。對于開發、利用生物質能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政府通過各種形式予以表彰獎勵。四是建立市場機制。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研究制定有利于生物質能發展的法規 (如規定電網企業負有收購生物質能發電電力的義務,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車用燃料必須使用一定比例的生物質能源,逐步推廣北方地區冬季供暖燃燒生物質燃料等),以此為突破口,培育生物質能市場,推動生物質能產業發展。五是加大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力度,推動產業化。要完善并推廣現已基本成熟的生物質氣化發電和供氣技術,提高該部分設備的自主開發制造能力,掌握核心知識產權。要對基本成熟的關鍵技術邊完善邊產業化,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步伐。例如“十五”“863”成果“醇甜系列”甜高粱是具有耐貧瘠、耐鹽堿、耐干旱、耐澇等特性的優良能源植物,目前我國甜高粱種植示范基地已達10萬畝以上,建成年產2萬噸燃料乙醇的工業化生產能力,國家應加大支持力度,盡快實現甜高粱燃料乙醇的產業化。要對國際上成熟、我國短期內難于突破的先進技術和相關設備加大引進力度,在此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進一步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六是要加強優良生物質能作物品種的選育和能源農場的建設。在現有光皮樹、黃連木、文冠果、甘薯等已發現能源植物基礎上,加強對木本能源植物的生物學特性、經濟性狀研究,加強能源植物性能、生產工藝、技術設備系統配套研究,并將基因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廣泛應用于植物選育,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同時,充分利用山地、非墾荒地,建立以獲取能源為目的的生物質能作物生產基地,以能源農場的形式大規模培育生物質能作物,更大限度地獲取高產能生物質能資源。對森林覆蓋率高的地方大力推進能源林基地建設和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