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屆十四次常委會7月6日上午舉行全體會議。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馮培恩就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問題做大會發言。
馮培恩在發言中說,目前我國在自主創新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諸如自主創新投入不足、自主創新動力不強、自主創新水平不高、自主創新環境不夠理想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相當復雜,但根源都與自主創新的體制性障礙有關。因此,要進一步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下大力氣突破自主創新的體制和機制性障礙。
馮培恩指出,要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一是要由政府驅動型轉化為企業驅動型技術創新體制;二是要由科技部門統管體制轉化為科技部門協調體制; 三是要由簡單注重科技創新投入的增加轉化為注重創新管理模式的調整,由供給型研究開發模式轉化為需求型研究開發模式。
馮培恩指出,要強化激勵自主創新的法制和政策環境。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有利于創新的財稅和金融政策體系,國家鼓勵企業研發的稅收減免政策要真正落到實處;二是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有關立法支持,把知識產權保護滲透到知識創造、保護、利用和擴散的全過程;三是要構建自主創新的利益激勵機制,以立法的形式承認科技勞動的客觀價值,在全社會普遍樹立尊重技術要素,并在分配中充分體現技術要素重要性的理念;加強政策引導,研究和探索技術作為生產要素獲取合理報酬的方式與手段,調動技術創新的積極性;
馮培恩指出,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一是要完善創新成果的評價體制和機制,建立和完善以發明專利、成果成熟度、市場需求量和產業化前景為主的技術創新成果評價體系,把成果轉化作為鑒定的必要條件,在鑒定時對成果轉化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作出負責和確實的評價;二是要強化自主創新的導向機制,完善科研資金使用的審計制度,加大審計面和審計力度;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保險體系,以降低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風險、財務風險、生產風險、市場風險和管理風險等;四是要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服務體系,在科技成果供給方與需求方之間搭建起著服務和媒介作用的各類組織和機構;五是要通過科研機構改革,探索產學研結合的新體制,科研機構改革不是簡單地轉化為企業或進入企業,應根據行業技術經濟特征和產業組織特點,分類重組科研機構,優化科技資源配置。
當天上午,共有12位全國政協常委和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問題作了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懷西主持全體會議。 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忠禹、李貴鮮、張思卿、白立忱、羅豪才、張克輝、周鐵農、郝建秀、陳奎元、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徐匡迪、李兆焯、黃孟復、李蒙、張梅穎、張榕明,秘書長鄭萬通出席會議。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應邀列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