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很榮幸有機會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履職體會。
我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大學生,15歲考上大學,后有幸成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中科院最美玫瑰”李佩先生的關門弟子。
我19歲成為大學老師,29歲失明,……
在人生至暗時刻,我想起導師李佩和她的丈夫、“兩彈一星”元勛中唯一的烈士郭永懷先生,他們的精神激勵著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不做“留得殘荷聽雨聲”,要做“映日荷花別樣紅”!
失明8年后,我考上了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
畢業典禮上,當我從院長約瑟夫·奈手中接過畢業證書時,他說:“祝賀你!佳,你是中國的軟實力!”頓時,全場上千名師生自發起立鼓掌歡呼。我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是好樣的!
從2008年跨進人民政協的門檻起,我就時刻告誡自己:要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政協委員。政協委員是榮譽,更是責任。作為婦聯界委員,更應將委員責任擔于心踐于行:忘不了導師李佩先生當年代表中國在巴黎出席第一屆國際婦女代表大會并當選為理事;忘不了2000年我在聯合國總部出席“北京+5”世界婦女大會時,親耳聆聽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開幕式致辭中說:“中國有句名言,‘婦女能頂半邊天’”……
一、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生動實踐
2022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上強調,“呵護人的生命、價值、尊嚴,實現人人享有人權,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
我們要“堅持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不同文明、不同國家應該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交流、相互借鑒。”
我對此有著深刻感受和切身體驗。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人權故事是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008年我第一次參加“兩會”,就應邀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直播為期兩周的“楊佳日記”(Yang Jia Journal)欄目,開創了全國政協委員用英語全程對外宣介“兩會”親身經歷的先河。節目播出后反響強烈,頗受好評,成為CRI品牌欄目。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再次應邀主持“楊佳日記”專欄,以外國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和角度宣介中國。
2008年11月3日,由中國政府提名,我在紐約角逐“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委員。這是聯合國新設立的人權機構,其使命是履行《殘疾人權利公約》,41個締約國參加投票,23名候選人,從中產生12名委員。連選三輪,我在第一輪就高票勝出,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委員。
我牢記使命,連續4年當選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也是委員會4位官員中唯一的連選連任者,這既體現了各國委員對我個人工作的肯定,更彰顯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然而,中國的影響力必須靠我們自己努力拼搏方可獲得。委員會第3次會議上,在討論通過“工作方法和議事規則”時,秘書處突然發難,以聯合國經費緊張為由,要求委員會工作語言中取消中文。我據理力爭,決不讓步,捍衛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地位。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我在第一時間請求聯合國發表聲明。這絕非易事。我做了大量說服工作,第二天一早,即北京時間4月15日凌晨2點44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發表《關于中國青海玉樹地震的聲明》,對我國政府切實有效保障震區殘疾人各項權利給予高度關注和人道主義聲援,并提出指導性意見。這種閃電般速度,對于聯合國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被推崇為“中國模式”。
2011年聯合國人權周報第26期發表《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楊佳榮獲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校友成就獎》的報道,開創了聯合國人權報刊正面宣傳中國視障人士的先河。
2012年是中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履約年,國際人權斗爭異常激烈,接受聯合國審議的日期定在9月18日,而且是史無前例的全球網絡直播。我排除萬難,努力掃除針對中國的雙重標準,圓滿完成任務,讓我的祖國在國際人權領域站起來,強起來!我永遠銘記著中國駐日內瓦使團代表發來的短信:“祖國萬歲!”
一滴水也能映出太陽的光輝。
我在擔任首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的4年里,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扭轉了那些質疑中國人權發展的人們的觀念。事實勝于雄辯。我讓世界看到了一位重度殘疾人,一位女性,能夠成為中國一流學府的教授,能夠成為參政議政的全國政協委員,能夠被中國政府提名參與聯合國人權事務這一事實,這本身就是對中國尊重人權最生動有力的佐證。我利用聯合國這一平臺,奮力開拓融人文、科技、人道外交于一體的新領域,讓世界把目光一次次投向中國!
二、助力社會弘揚正能量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積極傳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為實現中國夢凝心聚力。
2011年,在中共中央統戰部組織的、2萬多人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參加的“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上,我代表九三學社做了《走向光明 走向世界》的發言。
中共中央統戰部作出《關于開展向楊佳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我在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以及北京、上海、廣州、云南、山東、湖南、安徽等十余個省市作“巡回報告”,反響強烈。
2015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我代表九三學社中央做《點贊正能量 厚愛正能量 弘揚正能量》的大會發言,滿懷深情的為祖國點贊,為干部和群眾點贊。同時,針對社會和互聯網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褻瀆英烈、侮辱人格、散布謠言等負能量,大聲疾呼:“多一些審美,少一些炫丑”;應“從榜樣身上汲取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作為媒體,更應客觀公正,甄別引導,不媚俗討好、不嘩眾取寵,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發言指出:“轉型的中國正經受著各種考驗,尤其需要強大的正能量。而強大的正能量源自每一個中國人。”
“你怎樣,中國便怎樣!”
“中國怎樣,你才會怎樣!”
我呼吁:“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良知出發,‘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只有這樣,社會才會充滿滔滔不竭的強大正能量!只有這樣,中國夢才會成為美好的現實!”
發言博得陣陣掌聲,引起熱烈反響。該發言入選《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大會發言參考文本》。
三、緊扣百姓對美好生活新期待議政建言
人民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人權。
自從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委員的使命、責任擔當精神的不可或缺,越來越深刻感受到實事求是、心系民生精神的難能可貴,越來越深刻體會到“聚焦、準確、可行、精磨”是提出高質量提案的“八字要訣”。從提出“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條件”,到“加快推動南疆綠色發展”,從“消除就業歧視 保障婦女平等權利”到2022年60多位委員參加聯名“更為有效預防和打擊拐騙婦女犯罪”,60多件提案,件件都是中國人權改善的生動實踐。
教育乃民生之本。
2014年,我提出的《關于視障人士參加普通高考的提案》,助力視障考生圓了大學夢。
2020年初,新冠病毒突襲而至,疫情來勢兇猛。2月4日立春那天,我聽到了九三學社中科院青工委譚穎“救救隨州”的呼喚,發現這座湖北小城當天確診人數已達到641人,人均感染率每萬人2.9人,僅次于武漢和鄂州。定點醫院人滿為患,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仍在攀升。我心急如焚,通過全國政協信息直通車發出湖北隨州“急需醫療隊、急需物資支援、急需政策幫扶”的“一呼三急”信息,當天信息直通中共中央辦公廳,我看到了春暖花開,山河無恙的美好前景。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表明,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是保護易感人群的關鍵著力點。
我想到了中科院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宋延林團隊研發的抗疫黑科技。
我提交的《關于科技助力健康,推進長效抗菌功能性紙張在視障人士、學齡前兒童及老年人圖書應用的提案》,已在兒童繪本《晴朗的一天》《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運動員和隨隊官員服務手冊》等圖書中得到體現。該提案榮獲2020年度好提案和十三屆全國政協優秀提案。
追求是一首歌。政協委員不是“專職”的,但應當是“專業”的。一屆政協委員,一生政協情緣。正是基于政協委員的強烈使命感和高標準自我要求,這些年來,為國履職之心,我須臾不敢松懈;為民盡責情懷,我念茲在茲。
新時代,新征程。我深知,新時代的奮斗是艱辛的、長期的、曲折的,也是幸福的。
什么是幸福?我的理解是,把自己的一生同這個時代和祖國乃至世界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能夠與時代的發展進步同行,能夠為實現中國夢和人類美好生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就是幸福。
在座的各位:你我都是幸福的人!
(本文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九三學社中央常委楊佳在10月14日全國政協“奮進新時代,百名委員說”系列活動第四場宣講活動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