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日,得知湖南電視臺“心得樂”欄目在株洲組織開展面對面捐贈活動,我專程開車過去參加。我捐贈的對象是兩名女孩,一個叫徐石琰,15歲;另一個叫黃思炎,9歲。兩個人都有一個和我在天堂里的女兒發“琰”字音的名字。拉著兩個小女孩的手,兩雙粗糙得似勞作了幾十年的小手,讓我的心緊了又緊。這小手和女兒詩琰的手雖有千差萬別,但雙手張開,同樣需要的是一份真情和厚愛。我當場就捐助了這兩個女孩,從此與她們心手相連……
“公社是棵長青藤/社員都是藤上的瓜/藤兒牽著瓜/瓜兒連著藤/藤兒越肥瓜兒越甜……公社是顆紅太陽/社員都是向陽花/花兒朝陽開//花朵磨盤大/不管風吹和雨打/我們永遠不離開她……”
《社員都是向陽花》在全國的廣泛傳唱和我的出生,都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這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旋律里散發著的質樸純真的情懷,從小就根植于我的內心,流淌在成長的歲月里。
歲序更替,華章日新,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祖國,自豪與熱愛從未改變。尤其是十多年前,經朋友介紹認識并加入九三學社,被賦予“社員”身份和職責后,猶有一顆種子落入心田,更猶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2006年、2007年,我分別參加了新社員培訓和骨干社員培訓,通過學習認識到自己在政治上的幼稚,由最初僅僅為結交高素質的朋友到充分認識到九三學社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友黨,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她的光榮歷史和使命擔當,就像歌中所唱,我們九三學社人,個個都是櫛風沐雨,迎著太陽生長的向陽花。
2008年,在社株洲市委安排下,我參加了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舉辦的全省各民主黨派青年骨干成員培訓班。一個月的培訓學習,讓我開拓了視野,提高了境界。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九三學社社員的責任,大大提高了個人的政治素養和思想覺悟。每次支社活動,我都要先去活動場所了解情況,再一個一個打電話通知社員到位。支社有一位年近80歲的老社員,腿腳不利落,拄著拐杖走路,每次都是我開車接送老社員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這樣的接送,一堅持就是十多年。后來,我擔任社株洲市委老齡委主任,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個人。
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人士的職責。2008年我當選為株洲市荷塘區政協委員,作為一個教書育人的工作者,在教育領域建言獻策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淺談當前職業教育存在問題》的調研報告被評為2008年市優秀調研報告,《新進機關公務員必須到基層鍛煉》的提案被評為荷塘區優秀提案,被荷塘區相關部門采納落實。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2012年11月到2013年6月,是我人生最為慘痛的一段日子。我的獨生愛女、初中曾被團市委評為“陽光女孩”、21歲的大學四年級學生,李詩琰,在畢業前夕被胃淋巴癌奪走了生命。女兒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在一份眼角膜捐獻的承諾書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將愛永留人間。2013年7月5日,詩琰的眼角膜成功地移植到兩位患者的右眼上,一位33歲的北京媽媽和一位60歲的湖南汨羅老人,給兩位黑暗中的人帶去光明。
“你們要好好生活,不要忘了我,但是一定答應我要快樂。”女兒臨終前的囑托,像豐碑鐫刻在我的心上。我不能沉浸在剜心的痛苦中,要將女兒的愛心和快樂傳遞下去,要做一朵“風吹雨打都不怕”的向陽花,頑強綻放!因為我深知,這世上還有許多叫“石琰”“思琰”或不叫這個“琰”字的貧困孩子,需要幫助需要愛……
盡管我也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拿著一份不高的薪水,但我每年都會給資助的孩子們寄錢送書,提供幫助。不計其數,不計回報,用一腔愛心,溫暖著弱小和貧瘠的心靈。同時我的愛心行動也得到社株洲市委和支社組織的大力支持和推廣傳遞,大家連續多年幫助株洲炎陵山區的貧困家庭義賣黃桃,幫助她們順利完成學業。2021年,我榮獲九三學社中央2016~2020年度社會服務先進個人。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入社以來,一直感受到組織的引領和關懷,特別是在家庭遭遇不幸時,來自領導和同仁的關心每每想起都熱淚盈眶,讓我堅強地渡過難關,同時也堅定自己回報組織和社會的信念。今年年初,因病入院,社株洲市委專職副主委黃向陽帶領愛心社員登門看望,猶如縷縷愛的陽光,讓我這朵普通的向陽花幸福盛開!
作者簡介:顏湘雯,湖南工貿技師學院副教授,九三學社株洲市云龍支社社員,九三學社株洲市委會老年工作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