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學時,上學路過石板橋時,總能聞到橋旁早餐店泛著焦香的生煎包味中混雜著橋下發黑的臭水溝味。那時,我就一直想,為什么這條小河不再像小時候記憶中那樣干凈清澈?
后來,升學、工作,漸漸不再經過這條上學路,也模糊了石板橋及臭水溝的記憶。
2021年7月,我參加九三學社上海市奉賢區委第二支社“水環境治理”考察活動時,再一次回到了這條熟悉的上學路。
如今,這條名字靈氣的青溪老街已非常有名。去之前,我好好作了一番功課。青溪老街位于上海市奉賢區東部,隋末唐初成陸,宋初成村,溪水穿村而過,通大海,兩岸蘆葦茂密蔥綠,故稱青溪。清雍正以后,青溪改稱青村港,民國以青村為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大約10年前,青村鎮就開始對青溪老街進行修繕、復原。經過多方努力,近年來,青溪老街一批歷史保護建筑按照原式樣、原材質、原工藝進行修繕和恢復,增加了寓意“登高可望江河大海”的望海樓、臨水而立的吊腳樓、江南園林般精致的南園、歷史悠久的繼芳橋……
今天的青溪老街,究竟變成了什么樣呢?我還是有點小小的期待。
剛到路口,就被門口古色古香的牌坊震撼了。穿過牌坊,慢慢沿著老街閑逛,街邊開滿了各類文創商鋪……很快就到了老街的核心區,也就是我記憶中的石板橋——三祝橋。我慢慢沿著石階踏上修葺后的三祝橋,來到橋中央,眼前豁然開朗,腳下是清澈、曲折蜿蜒的小河,當年的惡臭已不復存在,水面上沒有任何雜物。水邊的吊腳樓,白墻青瓦,頗有江南韻味。一邊震驚于這變化,一邊聽著二支社主委楊青的介紹,才恍然大悟其中由來——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論”成為引領我國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基本國策。2014年,九三學社奉賢區委副主委楊明針對當時水環境污染對人民生活影響日趨嚴重的情況,提出《對奉賢水環境治理及開發的建議》提案。2015年,這篇提案被列為奉賢區重點提案,全區水環境治理也同步重點推進。經過多年努力,我們這座因水而興的小城,因水命名的地名,因水構建的文化,終于回到了名副其實的“賢韻水鄉”。這將近十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十年時光,見證非凡,也見證了九三學社奉賢區委每位參與者智慧的結晶。
而今,水環境治理依然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推進落實后,九三學社奉賢區委還在持續不斷地跟蹤,所以才有了這次的“水環境治理”考察活動。
而這,僅僅是眾多社情民意信息和課題中的一個,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九三學社是一個大家庭,這里有共同的政治信仰,有背靠背的支撐,也有暖心的人情往來。在這個組織里,我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組織的關懷、價值的實現。中國人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家國情懷,九三學社為我提供了安放這種情懷的理想之所在。社會的變革,國家的發展強大,人民的幸福安康,九三學社從來不缺席,一直在努力,我們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服務社會,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這樣一個充滿活力、激情和理想的組織,是實現人生“小我”與“大我”完美統一的舞臺。
我愿繼續站在這樣的舞臺上,舞出自己獨有的風采,為下一個非凡十年奮斗!(九三學社上海市奉賢區委 袁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