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網民人數已突破10億,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社會。不可忽視的是,網絡暴力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網絡暴力違法犯罪頻發,致使部分當事人“社會性死亡”,有的甚至造成更嚴重后果。
為此,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衛紅表示,制定反網絡暴力法是治理網絡暴力的良方。
“多家媒體調研顯示,超六成受訪者曾經歷過網絡暴力,大多數人認為應該盡快出臺相關立法。”羅衛紅代表說,制定專門的反網絡暴力法是回應社會呼聲,也是現實的迫切需要。
當前,我國對網絡暴力缺乏統一的認定,且裁判標準零散。盡管民法典、刑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中都有相關規定,但由于規定不系統,且條文間缺乏協調配合,導致認定標準不一、裁判尺度不同、法律責任不清,難以應對日益復雜和涉及面廣的網絡暴力問題,無法形成強有力的約束。
“目前看來,制定反網絡暴力法已具備基礎。”羅衛紅代表說,中國網絡立法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構建,國務院及有關部門也就整治網絡暴力出臺了一系列辦法規定,多年來的反網絡暴力司法實踐對治理網絡暴力提供了有益參考,建議將這些經驗做法進行總結,上升為制度、轉化為法律。
網絡暴力往往是多方共同促成的結果。羅衛紅代表建議,發布者、轉發者、組織者、網絡平臺,這些主體應履行的義務和責任需要逐一予以規定,“明確網絡暴力的定義和范疇,通過具體的法律條文規范各方行為,而不是等到造成重大危害才進行事后懲處。”
網絡暴力信息往往具有傳播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社會危害大、影響消除難的特點。遏制網絡暴力,不僅要明確懲罰措施,更重在預防。
“制定反網絡暴力法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反網暴法治宣傳,有利于積極推動營造依法文明上網的氛圍。”羅衛紅代表說,近年來,多份相關部門關于網絡暴力的規定均引起民眾熱議,相信法律位階更高、更具權威性的反網絡暴力法草案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后,必然會引起更大的關注,借由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對法律進行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