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法律允許的框架下,讓公共數據的擁有者有效提供這些數據成為生產要素,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很多體制、機制、技術層面上的推動。”作為信息技術領域的專家,全國人大代表、天津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王勁松多年來一直在數據智能和安全等領域深耕不輟。過去的一年,他深入調研如何用好數據資源,為全國兩會帶來精心準備的建議。
隨著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數據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已經并將繼續重構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結構。近年來,王勁松將科研方向集中在網絡安全、數據智能、區塊鏈、隱私計算等領域,同時瞄準行業前沿,著力培養和儲備人才。
王勁松說:“我們要緊緊抓住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創新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教學模式,持續推動學校成為國內龍頭企業扎根天津的‘黏合劑’、創新產業鏈銜接的‘潤滑劑’、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展的‘柔順劑’,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形成推動天津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
我市有著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圍繞如何用好數據這種新型的生產要素,王勁松一年來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走訪相關主管部門和各類企業了解數據資源生產、存儲、流通、運營、開發、利用等情況以及各方需求,五進天開園調研數據在科技和產業創新中發揮的作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王勁松結合自己的走訪調研情況,就更好地發揮數據要素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中的關鍵性作用提出建議。
“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具有低成本復制、主體多元等獨有特性,但目前發揮其關鍵性作用的多個基礎性因素還有待進一步補齊和完善,數據孤島問題依然嚴峻,數據應用潛力釋放還遠遠不夠。需要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加快研發應用隱私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打造安全可信的算力網絡,促進商業數據與公共數據高效融合。”王勁松說,“數據作為新的要素有著獨特的作用,希望建議能夠形成‘助推劑’,為真正推動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發揮作用。”
王勁松表示,要立足本職工作和業務專長,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信息科技主戰場,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教育高質量發展等重點、熱點,以高度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履行代表職責,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力量。
(來源:《天津日報》3月9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