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產品的研發以及高端醫療設備的迭代升級,推動著醫療水平不斷邁向新高度,為人們的健康生活筑牢根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常務副會長敖虎山表示,今年兩會,他的關注重點是破除機制阻礙,為推進醫療科技創新產品進入醫院為患者健康賦能開路。
李醫生是南方一家知名三甲醫院腫瘤治療領域經驗豐富的專家,他一直關注著國際上最新的癌癥治療技術和設備,其中一款由國內某新興醫療科技公司研發的高端腫瘤精準放療設備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這款設備運用了最新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夠更精準地定位腫瘤位置,減少對周圍健康組織的損傷,大大提高放療效果。李醫生深知,一旦這款設備能在自己的醫院投入使用,將為眾多癌癥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于是,李醫生向醫院提交了引進這款設備的申請。然而,審批流程的繁瑣程度遠遠超出了李醫生的想象。首先,設備的引進需要經過多個部門的層層審批,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一套審批標準和流程,光是準備各種申請材料,就耗費了李醫生和他的團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不暢,常常出現信息重復提交、審批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導致申請進度一再拖延。除了內部審批流程復雜,政策層面的醫保報銷政策也成為這款設備推廣的一大阻礙。由于這款設備是新研發的產品,尚未被納入醫保報銷目錄,這意味著患者使用該設備進行治療的費用需要全部自費,這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是一筆難以承受的高昂開支。在醫院的門診和病房里,李醫生經常聽到有患者嘆息:“我們也知道這款設備可能效果更好,但實在是太貴了,我們根本負擔不起。”這讓李醫生感到十分痛心,明明有更好的治療手段,卻因為醫保政策的限制,無法讓患者受益。
“在醫療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創新醫藥和高端醫療設備成為推動醫療水平進步的關鍵力量。醫院作為這些創新成果使用鏈的源頭和終端,本應在其中發揮核心作用,引領醫療創新的浪潮。然而,現實卻不盡如人意,各種政策壁壘如同枷鎖,束縛著醫院,使其難以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李醫生的這一案例深刻反映出當前醫療科技創新產品進入醫院面臨的阻礙。”敖虎山直言,“當前,評價公立醫院績效有很多考核指標。正是其中的一些指標導致醫院對創新產品和高端醫療設備的應用積極性不高;醫保支付考核體系中的一些指標,也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創新產品與高端醫療設備進入醫院。”
在當前醫療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醫療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為切實維護產業鏈的穩定與繁榮,全方位助力醫療科技創新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而有效提升我國整體醫療科技水平,促進就業市場的持續向好,敖虎山認為,應從優化考核機制、推動數據共享和拓展商業醫保三個方面著手推進改革。
敖虎山表示,將在此次兩會上重點建議梳理完善國家衛生健康委和醫保局針對醫院的考核機制,從國家政策層面為創新產品進入醫院開辟綠色通道,同步優化醫保報銷制度,對經科學驗證的創新醫療產品適度提升報銷額度。建立規范的數據共享機制,引導醫院在保障患者隱私安全的前提下,向醫療科技創新企業適度開放醫療數據,助力企業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加速創新產品和高端醫療設備的研發進程,提高研發成果的適用性和針對性。積極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多元化的醫療保險產品。這不僅能緩解患者使用創新產品時的經濟壓力,還能拓寬創新產品的市場應用空間,反哺醫療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
在敖虎山看來,破除醫院體制機制壁壘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醫院、醫療科技創新企業等各方共同努力。只有打破這些壁壘,才能為醫療科技創新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推動我國醫療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5年02月26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