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player.
李唯,歷任云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高級工程師、世界銀行貸款云南環保項目辦主任助理、云南省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理事長等職。2014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16年獲云南省首屆科普獎先進個人;2016年被九三學社中央授予“九三楷模” 。
一名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堅守職業道德的高級知識分子,一位在環保戰線沖鋒陷陣、力圖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改良社會的九三學社社員。面對強權,無媚態;面對威逼,不妥協;面對利誘,不俯首,面對看似無法改變的社會現狀,她沒有退而求次,更沒有止于獨善其身,而是積極主動,去影響能遇見的,去改變能觸及的;對省級領導,她旁征博引,多方論證,講項目與環保的關系,講發展不能丟了環保;對腳上沾泥的山區農民,講如何改變日常生活不良習慣、農業生產與環保,帶著農民制定有利于環保的村規民約……她說,云南天生麗質,但多年來城市的環境污染和農村的臟亂差在她的臉上涂抹了不少污漬,自己的作為或許無法扭轉乾坤,但要通過努力,起碼給她洗洗臉……
讀書人的良心
法國學者朱利安•班達在1927年創作的《知識分子的背叛》中對知識分子的內涵作過這樣的經典概述:是甘冒被燒死、放逐甚至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危險,也能斥責腐敗、保衛弱者、反抗權威的人,他們構成人類的良心。
李唯,揣著知識分子的這種良心,一路走來,雖旅途坎坷,仍執念不改。 后來,這種倔強與不屈一直伴隨著李唯的人生,就像唐詰珂德舉起長矛,刺向旋轉中的巨大風車,面對復雜的環境,李唯始終保持一名知識份子獨立思考的立場,哪怕當時勢單力薄,哪怕明知這樣做不一定有結果。
2001年,云南招商引資,引進全球第二大紫杉醇生產供應商——中美合資云南漢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準備上馬曾被列入國家西部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抗癌天然藥物紫杉醇原料藥產業化工程”項目,該項目由政府主導,所以順利通過各項審定,只差環評通過,就可以落地昆明。
此時,已是環保專家的李唯,她堅決反對并拒絕簽字——認為紫杉醇象這樣產業化生產,只能靠野生紅豆杉,只要有人收購,就會有人破壞紅豆杉,人工栽種的小苗不可能支撐該項目的生產規模……
事實證明李唯當時的擔憂和反對是正確的。后來,該項目由于收購了大量野生紅豆杉,造成云南滇西北很多紅豆杉遭到毀滅性破壞,最終抓捕了60多人,30多人被判刑,此案被稱為中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實施以來的第一大案。
還有一次,李唯反對在西山滇池風景名勝區修建高速公路。盡管明知該項目為時任云南省委主要領導主抓,她仍錚言不止,不僅在評審會上公開反對,還撰寫了《關于昆明市新建的高海公路重新論證的緊急建議》,通過省科協《專家建議》報省委、省政府,最終惹怒分管領導,追查是誰請的這位專家,以后該行業的項目再也不許請她,但李唯自己卻淡定從容,她輕描淡寫地說,大不了不當這個專家,也絕不能昧著良心不說真心話。
在云南省環境科學學會工作期間,為了解決學會生存、學術交流和大眾科普的工作經費,李唯創辦了技術咨詢服務單位,承接環評等科技咨詢項目。因為堅持原則,李唯常常得罪人,跟錢過不去。某化工企業選址,在安評通過審查、安檢部門批準和規劃部門出具了同意選址文件的情況下,因涉及危險源距居民住宅較近,李唯帶領的團隊沒有采信相關部門的結論,作出對項目選址的否定結論。結果,企業拒絕支付環評費,并威脅要在媒體曝光等,李唯堅持認為,錢可以不要,但否定的結論堅決不改,我們必須對老百姓的生命負責,曝光也無所謂。這種情況時有發生,她認為環評不能昧著良心,應該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否則就失去意義。
環保人的癡心
雖被人擠掉了到技校讀書的寶貴機會,但李唯沒有悲觀。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年,李唯靠自己的努力,考入昆明工學院(昆明理工大學前身)化學工程系學習。不想一年后,該系改為環境工程系,昆工成為中國最早設立環境工程系的院校,李唯也成為中國第一屆環保專業大學生。
大學畢業后,李唯被分配到云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工作,主要工作是用人工處理近乎天量的枯燥數據,此后,李唯把自己從25歲到37歲的黃金年華都奉獻給了這項重復又瑣碎的工作。
運用這些數據,每年,她和同事們編制了《云南省環境質量報告書》、《云南省環境監測年鑒》,可是均被打上“機密”字樣。他們編寫的環境質量報告書中年年反映滇池水質下降的問題,結果沒有受到重視。李唯說,報告書只在小范圍內傳閱,能看到的人很少,很可能都到不了決策者那里,或者決策者根本沒有時間看,所以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及九十年代在初期,在滇池沿岸上許多水污染型的企業,污水直排滇池。曾帶孩子去滇池游泳,眼睜睜看著滇池一天天惡化,從量變到質變。1994年被任命為世行貸款云南環保項目辦主任助理,負責籌備項目向世行貸款治理滇池?;仡欉@黃金的12年, “感到無能為力,工作一點成就感都沒有。”
1998年底,李唯被選舉為云南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工作重心轉向了環保學術交流與環??破?。在李唯的黃金十二年,伴隨中國的高速發展,許多地方的環境也快速惡化。作為一名知識分子,李唯沒有以“舉世皆醉”的清高空發議論,也沒有以“采菊東籬”的超然袖手旁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她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只是螳臂擋車;影響可能接觸到的人,哪怕只是星星之火。
近三十年的環保工作,讓李唯深深體會到,中國環境保護需要全民參與。決策者如果環保意識低,一些重大工業項目一旦布局不合理,就會成為一個城市的硬傷甚至百年之痛;企業環境意識如果不到位,沒有社會責任感,違法偷排污永遠難以杜絕;老百姓的環境意識如果不高,無論增加多少環境監察人員也解決不了問題,因為老百姓不僅是環保的一部分,更多的違法排污還需要靠群眾舉報。
李唯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二十年,她堅持做環保科普,她的科普足跡遍及云南省十六個州市的一百多個縣。上至省級領導,下至村委會干部,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鄉鎮,到學校,從政協代表會議到各級組織的中心組學習會議,從白天到晚上,從點到面,利用農村的小廣播、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做科普。 李唯不放過一切可以做環??破罩v座的機會……
李唯說:“對領導干部普及科學知識尤為重要,他們如果沒有環保意識,所作出的不科學決策造成的環境影響不可估量。”每到一個地方給干部講座,李唯都要提前收集相關城市規劃、工業園區布局、氣象條件、環境狀況及現在的環境問題等資料,在講座中對當地經濟發展和生態空間格局是否安全等進行認真點評,提出相關建議,由于講座實用性、針對性強,不少聽講座的縣長、環保局長,經常打電話向李唯咨詢相關建設項目是否應該引進及放在什么地方更好等相關問題……
李唯相信,環保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她希望能以最適合的方式影響每一個可以接觸到的人。農民們白天要干農活,李唯就晚上開講座,怕人家不來,學會購大量的肥皂等小禮品,廣播通知村民,凡聽講座的都可以領塊肥皂。她的科普團隊還編排相關的民族節目或者健身操引導農民開展文化活動,把他們從火塘邊吸引到廣場上。
近二十年,李唯不但自己做科普,在學會培養一個科普團隊,全方位開展生態文明講座,招聘大量的大學生志愿者,參加“云南省千鄉萬村環境科普行動”培訓后,到農村開展生態文明、環境保護宣傳。點點滴滴扎實有效的工作,推動了環保,也讓她和她的團隊頻獲贊譽,云南省環境科學學會榮獲全國環??破仗厥庳暙I獎、云南省政府命名的科普先進集體;李唯2005年獲全國農村科普先進個人,2014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16年獲云南省首屆科普獎先進個人。
九三人的初心
2002年,李唯加入九三學社。作為民主黨派的一員,秉承九三人民主、科學的信念、執念直言的李唯,在這里找到了平臺。她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作為第九屆、第十屆省政協委員,她連續幾年針對云南省某重大項目選址問題直接向省領導建言:在重大項目選址一定要慎重,如果選址不當將成為城市的百年之痛。卸任政協委員后,李唯又開始擔任省政協人資環委特聘專家,仍然活躍在參政議政一線,時刻關注著全省的環保動態。
云南的某一州市,擬在城市的飲用水源水庫的匯水區建火化廠,由于種種原因各部門被迫批準,李唯利用參加省政協調研的機會,在向當地市委、政府、人大、政協及各部門領導反饋意見時,她搶著第一個發言質問地方官員,不留情面:“你們全市人民是不是都缺鈣了?為什么一定要將火化廠建設在水源地,雖然水質可能達標,但感覺污染影響較大,試想每天喝水都感到里面有骨灰是什么感覺?“,該項目最終沒有在原選廠址建設。
2015年,李唯在云南三江并流區域調研時,發現一個高海拔生態旅游處女帶擬建設一個化工廠,她及時向地方政府呼吁不能因小失大,項目沒有落地。
針對云南近年來大力發展經濟作物,一些地方動輒上馬萬畝茶園、萬畝咖啡等等,李唯指出,這樣的做法對原生態生物多樣性破壞嚴重,如果云南的山都變成的茶園、橡膠園、咖啡園等等,還是國家生物多樣性寶庫嗎?另一方面她上書國家呼吁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需要國家層面解決,提出國家應支持云南生態脫貧,擴大重要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的范圍和生態公益林范圍,提高補貼等等建議。
李唯認為,在參政議政中,不應把范圍局限省內或市內,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2011年8月召開的全國環保研討會上,她作了題為“中國排污總量控制應回歸到本質”的發言,認為中國排污總量控制存在法律方面的制約,總量分配對欠開發的西部地區極不公平,沒有解決中國目前的環境質量等問題,排污總量控制應回歸到考核環境質量為核心,呼吁制定政策的專家多聽聽西部地區的聲音,給西部地區一點點話語權。該發言稿被省政研中心轉報給省委領導后作了相關批示。她將相關內容整理后作為九三提交全國政協會的提案,引起了相關專家的高度重視,國家在“十三五”已以考核環境質量為重點?,F在她又開始著手對“全國土壤污染治理政策”研究……,她始終保持著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愛國盡職。
李唯,一個不忘初心、雙腳始終踩在泥地里的理想主義者,一邊拒絕被現實打磨圓滑,一邊高舉著理想信念的火炬,砥礪前行?。ㄚw國英 文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