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制作組
秦嘉瑋、孫政、姜夏盛、奚愷菁、李龍
九三學社浦東區委青年工作委員會
先賢介紹
盧鶴紱(1914.6.7-1997.2.13),核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核能之父。1936年畢業于燕京大學,1941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曾任九三學社上海分社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委,九三學社上海市第十屆、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委。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盧鶴紱歷任中山大學、廣西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兼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長兼第一研究室主任,上海物理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物理學會永久會員、理事兼物理學名詞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科委物理學專業組成員,《原子核物理》副主編,美國物理學會會員,美國希格瑪賽科學榮譽會會員等職。
盧鶴紱主要從事理論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教學和研究。發現熱離子發射的同位素效應;發明在質譜儀中測定輕同位素豐度比的時間積分法。在國際上首次公開估算鈾235原子彈和費米型鏈式裂變反應堆的臨界大小的簡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提出最早期的原子核殼模型并首次提出了核半徑新的計算公式。建立流體的容變黏滯彈性理論并對經典流體力學基本方程做了多項推廣。